写出真情来

2008-02-05 10:21公维国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父爱老爸爷爷

公维国

相传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当写到丫环哭杜丽娘之死时,汤显祖也哭了起来,可见,好文章都是“情之所动”的产物。所以,作文时只有写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章才有可能感人,才有可能得到读者的认可。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一写身边的事。

虽然同学们最熟悉的是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但如果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会发现可写的素材很多。由于有生活体验,身边的故事叙述起来显得亲切自然,感情也很真挚。即使语言相对干涩,由于有真情实感,表达起来也相对流畅,且不失质朴与真纯。但有的同学忽略了这种优势,为了求新,舍近求远,将笔触伸向并不熟悉的生活,显得矫揉造作。如以“爱”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写树叶对树根的爱,有的同学写一个死刑犯临刑前表现的对社会的爱,有的同学写魔界中的杀戮者在爱的感召下立地成佛……叶对根的爱听起来新颖,但写起来容易流于空洞;对死刑犯的正面描写把握不好会显得爱憎不明;而魔界中杀戮者的血腥凶残及思想的快速转变总让人感到荒诞不经。为什么这些文章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原因是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生活感受,这必然影响对事件性质的判断。而有些同学则利用自己的优势,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身边的故事,写自行车上的父亲,写晨起做早餐的母亲,写夜幕下促膝交谈的师生,写失意时给予自己鼓励的朋友,父爱、母爱、师爱、友爱……情思绵绵,真切自然,怎能不让人动容?

例文一

父爱无声

刘长浩

我小时候,父亲常常出差。生活在母亲和姥姥呵护下的我,便习惯了被人高捧在掌心的溺爱。对我而言,爱就是不让我受伤害,就是温馨,就是不变的甜蜜和幸福。而由于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我和父亲的感情平平淡淡。

7岁那年,父亲放假在家,买了一辆很漂亮的自行车。一直很想亲近父亲的我,便爽快地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学车。为了不让母亲看到我练车,父亲特意把从没接触过自行车的我带到坡度很大的后山。那次训练真是带着斑斑血迹与泪痕。我这个一直被呵护的“瓷娃娃”摔得遍体鳞伤,耳中灌满了父亲冰冷的怒吼。我强忍住泪水,一次次支撑着站起来……我两天便学会了骑车,后来母亲含泪告诉我父亲真的很爱我时,稚嫩的我迷惑了——父爱,莫非就是狠?是冷酷?是残忍?

三年级到城里上学后,父亲每天都会骑几公里车接送我上学。听着父亲粗重的喘气声,伏在父亲宽阔而被汗水浸透了的背上,幼小的我突然有了种莫名的震撼和感动,喉咙哽住了。在那一瞬间,我第一次感觉到父亲是爱我的。

当我惭愧地告诉一直嘱咐我要保护眼睛的父亲,我近视了时,父亲微红的眼圈令我突然自责不已,我感觉到父亲对我的担忧与怜惜;当我拿着满分试卷炫耀,触及到父亲严肃的目光时,我感受到父爱是警告,是让我免于触礁沉没的灯塔……一度以为父亲看我哪里都不顺眼,整日训斥我,而当回首自己那完全颠倒错乱的生活时,我意识到父爱是真正的关心,是真正为我未来着想的爱……

于是儿时对父亲的惧怕随着我的蓦然惊觉而烟消云散。父爱无声,温暖了我生命中的每一段旅程。读懂父爱,感激父亲,我的生命因父亲而闪耀光芒,因为父爱而绚丽多彩!

点评

本文以父亲教“我”学自行车和父亲送“我”上学为主要事件,前一事件突出了“我”对父爱的不理解,后一事件促成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小作者精选材料,从不同角度对父爱进行了解读,生动、形象。结尾统摄全文,抒发了对父亲由衷的感谢。全文层次分明,详略适当,行文流畅简洁,情感真挚。

二写最典型的情境。

有真情实感是好文章必需的条件,但有的同学并不善于表现这种情感,致使文章让人读来觉得虽有真情,但略显平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抓住最典型的情境。

找到最典型的情境就相当于找到了感情的喷涌口。在这种情境中,文中人物的感情与读者的感情都能得到彻底的宣泄。有的同学由于没有找到这个喷涌口,只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泛泛而谈,不痛不痒。在以“亲情”为话题的习作中,有一个同学很好地把握住了典型情境,仅写了一件事:奶奶生前每天为我开门。小作者敏锐地抓住了“奶奶等着我回家,为我开门”这一典型细节并加以反复渲染:从前,我一到家门口,门就开了(奶奶听出了我的脚步声)-门开后,我立即冲进房间,从没注意门后的奶奶。奶奶去世后,我回家需要敲门(妈妈辨别不出我的脚步声)-有时家里没人,只得翻墙头-悔恨:我辜负了奶奶在等待中酝酿的深情-顿悟:门是不会自己开的,除非屋里有个深爱你的人-想念奶奶,感谢奶奶。

例文二

爸爸减肥记

谭梦昕“热死我啦!”老爸在躺椅上嚷道。一到夏天老爸就热得不行了,躺椅上湿漉漉的,电风扇狂吹,有时还有空调的“热情帮助”,可爸爸还是热得难耐!

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超级减肥计划。爸爸听了举双手赞同。我光荣地成为“总教练”,妈妈则为“助理教练”。

减肥第一天,任务是做仰卧起坐。爸爸把自己肥硕的身体一点一点用力地向上抬。“啊,快一个啦!”扑通,爸爸又倒下来。好不容易做满了30个,汗珠顺着爸爸涨红的脸庞往下流,地板上湿了一片。

终于到吃午饭时间了,老爸迫不及待地冲过去,夹起一大块红烧肉就往嘴里塞。我看见了,连忙和妈妈一起苦口婆心地劝了一番,爸爸才不情愿地吃了最不喜欢吃的青菜。晚上,我正暗暗得意:照今天这样,不用多久老爸就会瘦一圈。“助理教练”开口了:“总教练,你爸爸在房间里不肯出来,按计划还有20个俯卧撑。”我走到房门前,喊道:“爸爸,快出来。”“玲玲,等一会儿。”老爸央求道。我心软了,就放了他一马。可等了很长时间,爸爸还没出来。我和妈妈打开门一看:爸爸睡得正香,口水流在嘴边,还打着呼噜……

暑假过去了,爸爸体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我和妈妈都傻了眼。

点评

小作者抓住了生活中“肥硕的爸爸”爱吃红烧肉、爱睡觉、不爱运动等特点,通过典型情境进行细致描写,使“肥硕”老爸的形象跃然纸上,可爱逗人。

三、传神描写,精要议论。

描写是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不仅能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的特点,还能展现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呈现既具体化又生动,远非一般议论可以比拟。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这样既可以使文章有具体的事例支撑,不空泛,又便于作者在有限的文字内从容地进行传神的描写。

与此同时,适当的议论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精要。议论多了容易使文

章流于空洞,议论不够又使文章缺乏深度。

如有位同学写了篇以“声音”为话题的文章。写母亲为了不影响“我”睡眠,不再用电脑打字,而开始手抄稿件,以至于手腕上都贴上了风湿止痛膏。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两个情节:1某夜,被打字声惊醒后责怪母亲;2发现母亲因手抄稿件导致手腕伤痛后,深感愧疚。结尾,小作者写道:“现在,我晚间偶尔醒来,总能听见妈妈的笔滑过稿纸,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因为它是母亲用最深沉的爱创造出来的。”这样,有具体事例,文章便具有了感染力与可读性;有精要的议论,文章感情的思想深度才得以呈现。

例文三

一杯花雕酒

史韵扬

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爷爷奶奶带我去了浙江绍兴。

绍兴有条古街,老远便闻到了酒味。爷爷笑问:

“香不?”我茫然地摇摇头:“我又没喝过酒,哪懂得酒香?”爷爷拍拍我的脑袋说:“傻丫头!”

天渐渐地黑了,我们便在古街吃晚饭。我们挑了一家装潢雅致的酒楼。上了二楼,在临窗的位置坐了下来。

爷爷叫了几个好菜,外加一壶当地人都爱喝的酒——花雕酒。酒刚上来,爷爷忙斟了一杯,先轻轻咂了一小口,眯着眼睛,不住地点着头说:

“还是那味,多少年都没变。这大冬天的,喝一口这酒哇,全身暖融融的,舒服,舒服!”

我很快吃饱喝足,心里一直惦记着刚才进门时门口有两三个小孩在做游戏,耳边似乎还传来了他们的叫喊声。

“爷爷,我到门口玩一会儿。”

“不要乱跑啊,就在门口玩啊!……”爷爷下面叮嘱了什么,我没听清,早已飞到了门口。

门口已没有小孩,可能被妈妈叫回家吃饭了吧。想着,我出了酒楼。天已经很黑了,街上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酒香。

我向左拐了个弯,前面是条僻静的巷子,隐约有点昏黄的光。我一脚踏进了巷子,不禁后悔起来,里面根本没什么好玩的,只是稀稀拉拉地住着几户人家。

我正想折回去,忽听见一个低沉而苍老的声音:

“行行好吧……”

我转过身,原来是身后的一位先生正被一只手拉住衣角,那位先生生硬地甩掉那只手。借着微弱的光,我依稀辨得那是一只苍老的手。

“我刚才路过时,他怎么没拉我呢?他没看见我吗?”

这是一个老人,一个身材矮小的小老头,乱蓬蓬的头发像刺猬一样根根竖起,凹陷下去的眼睛盯着我不放,在这样的冬夜,真让人害怕。我吓得转身跑开了。

回到酒楼上,爷爷还在自斟自饮,酒壶上冒着热气,爷爷满面红光,望着最后一杯酒:“今天真过瘾哪!这种天哪,喝这酒,身子还真暖和。”

我忽然想起了什么。小心地端起酒杯就往外走,身后传来爷爷的喊声:

“丫头,你干什么?去哪种?……”

老人还在,蜷着身子,像只刺猬。或许是闻到了酒香,他微微地抬起头,疑惑地盯着我,随即便渴求地盯着我手上的酒杯。我有点害怕这目光,退了一步,怯怯地说:

“酒,给你。”

老人将信将疑地接过酒杯,居然像爷爷一样,先轻轻地砸了一小口,嘴里喃喃地说:“香啊……花雕酒……香啊……”

我看他喝了酒,心里异常地高兴。突然,老人放下酒杯,全身伏在地上,是在拜我么?

年幼的我被他这一举动吓坏了,转身飞也似的跑了,直到钻到前来寻我的爷爷的怀里才定下心来。

事隔多年,我仍然记得老人的那一拜。我相信酒是好东西,不管是山西的汾酒,泸州的大曲,还是绍兴的花雕酒,只要一杯,就能温暖一个老人的心。

点评

这篇作文,标题似酒,诱人欲饮,文章以“一杯花雕酒”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寒夜帮助一位老乞丐的事,文思流畅,最后一句点题,干净利索。在叙事时,作者抓住了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肖像进行描写,用语不多,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同时又注意通过环境(古街、冬夜)描写渲染气氛。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拨动“情”弦,做到情动而辞发是作文的前提。总之,有真情实感是基础,选取典型情境是关键,传神描写、精要议论是表现手段,只有三者兼备,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美文。

猜你喜欢
父爱老爸爷爷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
冬爷爷
站着吃
父爱在哪里?
爷爷说
老爸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沉默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