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训练

2008-03-21 06:55刘瑞峰齐家玉夏燕飞刁在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2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体能训练运动员

刘瑞峰 齐家玉 白 玫 夏燕飞 刁在箴

摘要: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水平。运用形态机能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一线队员的体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形态、机能上已经具备了世界级优秀选手的潜力,但队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体能有待提高。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突出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内容,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体能水平,适应现代艺术体操发展对运动员体能的需求。

关键词: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34.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80-03

现代艺术体操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形态,而且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机能水平、较强的技能水平和充足的体能储备,适应不断变更的规则及难度动作要求[1]。

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我国优秀艺术体操队员在形态、机能上已经具备了世界级优秀选手的潜力,但我国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问题,尤其是成套动作体能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艺术体操竞技水平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跟踪测试与研究了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机能,并测试了部分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心率,试图探索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为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体能水平奠定理论基础,使艺术体操成为我国竞技体操的优势项目,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实现突破性进展。

1研究方法

1.1测试法

从2002年开始持续多年对20名国家艺术体操队一线队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相关的指标进行跟踪测试,并测定了运动员调整期和集训期的身体机能各种指标。其中形态指标包括长度、围度及身体成分;机能指标包括生理、生化(血液、尿液检测)多个指标。

1.2文献资料法检索和查阅了关于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及体能训练的相关期刊和电子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

1.3数理统计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1.4专家访谈法专访部分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专家,国际艺术体操裁判员和国家队教练员、国家级教练员,了解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和体能训练的关系,及国内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2结果与讨论

2.1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

2.1.1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符合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要求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为身高较高、四肢长、指间距大于身高、肩宽和骨盆窄、手长、足弓高、跟腱长、体脂%和体质指数低等特征。有研究报道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长度类指标呈正增长态势[2];体脂百分数、体质指数均属于低水平[3,4],肌肉含量较高,这符合艺术体操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要求。与国内有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成分研究报导,认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在10%~15%,体质指数在16~18的水平一致[5~7]。从形态指数研究显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匀称,对艺术体操动作艺术性的展示和难度动作的完成有一定的优势(表1)。

2.1.2心血管系统机能良好,有承受大负荷量的潜力,但大强度训练后机能恢复较慢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在121~125 g/L之间波动,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后的血红蛋白值下降,恢复速度较慢,几天后才能恢复。血睾酮与雌二醇二种激素水平都处于正常值的低水平。在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血尿素和肌酸激酶都有一定的升高,血尿素由4.25 mmol/L上升到7.7 mmol/L;肌酸激酶值为127~130 ng/mL,是身体机能适应负荷的表现,但同时显示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出现运动性贫血,且机体容易疲劳,物质能量代谢能力差。

表3中显示,运动员的基础机能状态都很稳定,呈现出优秀运动员的安静时心率血压降低的良好状态[8],而在加大运动量或大强度训练后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都有所上升(表2),且运动员自我感觉疲劳,提示运动员可能有疲劳产生或机能水平没有恢复到良好状态。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的心率、血压均有所升高,心率上升4~8次/min,血压上升0.97~1.02KPa,且恢复到原有水平需要一周时间,与运动生理学研究认为大运动量训练引起的机能变化必须在2~3 d内恢复有一定的差距。

2.1.3完成成套动作的体能欠佳,动作稳定性、动作质量有待提高通过对艺术体操训练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生理负荷跟踪测试(图1),我们会看到运动员完成动作时,心率上升很快很高,达到180甚至还高,但接着开始休息,心率马上恢复,心率在最高水平时的持续时间很短,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不高,约120次/min,对提高体能水平极为不利。如果教练员严格按照比赛要求队员完成成套动作,队员动作技术完成质量明显下降,且上下半节动作质量与动作稳定性有很大的差别。

2.2分析讨论

2.2.1基于我国优秀艺术体操队员身体形态、机能特点的成套动作体能训练

2.2.1.1成套动作体能训练的意义现代艺术体操飞速发展,动作难度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特别是新规则越来越重视动作难度与动作的艺术价值,使得竞争日益激烈,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达到要求。体能训练即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和运动成绩。体能训练一般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在艺术体操运动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艺术体操成套动作完成的体能,不是单纯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及灵敏性等方面,同时手持器械同时还要完成各种熟练性和超难的器械使用,对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所有的体能训练都需要结合成套动作进行。

根据艺术体操项目的特点,采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将有助于运动员更快更好的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动作;将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适应现代艺术体操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不同类型的身体和器械的难度动作,从而获得一系列器械技术使用的熟练性、惊险性加分;将有助于在训练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有助于运动员预防伤病的发生,延长运动寿命。

2.2.1.2注重成套动作体能训练的科学性运动训练就是一个训练—疲劳—恢复—训练—再疲劳—再恢复,最后使机体实现超代偿的过程。在艺术体操训练中也应该如此,在体能训练中,如果运动员不是以比赛时的成套动作高质量完成作为衡量标准,而总是停留在单个动作或阶段性动作的反复训练上,尽管训练课的量与强度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但运动员的有效训练量和强度不足以打破原有的代谢平衡,这样的训练将是无效训练。

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不但不少于国外运动员,往往还比国外运动员更多,但运动员在成套动作完成的成功率及完成的质量上远远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其问题的症结在于训练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上,很多队员与教练员在精神上满足于“我们完成这么大的训练量”,殊不知,如果训练时间超过2个小时,队员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动作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同时也容易出现运动创伤。因此,教练员和队员必须更新观念,所有的身体训练都要想到在成套技术动作完成的比赛状态中有针对性的训练,突出艺术体操运动的特点,加强成套动作体能储备。

2.2.2成套动作体能训练方法

2.2.2.1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应以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为基础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遵循体能训练原理,在系统性、全面性、结合专项和从实际出发的体能训练原则[9]下进行体能训练。艺术体操比赛时个人与集体项目成套动作完成时间在2 min30 s以内,其能量来源主要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磷酸肌酸辅助供能。针对艺术体操项目的特点和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点,建议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间歇训练法[10~13],提高训练课中的训练强度,保证训练质量,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与速度耐力。

一般体能训练可以为专项体能训练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良好的专项体能是技战术实施的保证,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在保证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上,突出成套动作体能训练的内容,可安排半套动作练习,成套动作练习,超成套动作练习,发展运动员速度耐力能力,提高运动员成套动作体能水平。

2.2.2.2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应以间歇训练为主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体能间歇训练应主要采用最大限度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利用运动员心率控制运动强度,采取半套动作练习,成套动作练习,甚至超成套动作练习,每次训练时间为1 min30 s~2 min30 s,心率达到180次/min,并在此心率上维持30~40 s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min为开始下一次训练。这样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有效地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体能水平,保证了比赛时成套动作体能的充分储备。

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中,为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质量,可穿插采用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速度、力量的极强间歇训练方法,训练时速度快,以心率作为衡量强度的有效指标,训练时间为1 min左右,心率可达到190次/min,间歇期的心率降至130次/min开始下一次训练。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准备期和比赛前的成套动作体能训练计划不同,但训练方法同样可以采用间歇训练法,准备期周训练计划加强强度的训练,可安排为2次大强度,3次中等强度,1次中下强度,保证量小强度大;赛前一个月的训练目的是巩固已获得的竞技能力,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可安排为每周4 d最大运动量与最大运动强度训练,2 d大强度与相对小的运动量,最后二周是冲刺训练,运动强度与运动量都应加大。

2.2.2.3提高成套训练的强度是机能储备的物质保证“机能储备”要求运动员在体力上和技术上要具备大大超过比赛需要的能力水平,所采用的是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最终使运动员机能旺盛时期与大赛相吻合,即达到机能“有余”轻松比赛的水平。判断储备的标准一般按照比赛要求的技能水平高出2~3倍来计算。例如在东欧国家中的艺术体操训练中,运动员通常需要连续完成2套甚至3套动作,其技能储备的水平较高,比赛时就能保证高质量轻松发挥。机能水平的测试方法是:连续两套动作后,间歇3 min,然后测量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和有关生化指标。

实现机能储备的手段是超量负荷和实战模拟训练。超量负荷是指大运动量高强度;模拟训练时按比赛的要求或高于比赛的要求进行全年成套训练。

2.2.3采用合理的恢复手段,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和科学的控体重如果运动员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或训练课后没有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恢复,疲劳就会加剧,运动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无法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因此,训练后疲劳的及时恢复将影响运动训练的关键。

目前艺术体操运动员常采用控体重的方法——负热能平衡原理,而常采用的控体重措施为:节食(限制部分饮食或半饥饿、全饥饿)并限制摄取水量(部分或全部限制)和增加运动量以加大能量消耗[6]。相当一部分教练员和队员的思想上还存在一个误区:控体重就是通过控制运动员饮食或在加大训练量的情况下控制饮食。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形成恶性循环:队员机能状况下降,训练质量下降,队员容易疲劳、受伤,训练完后偷吃零食,造成身体成分改变(体脂增加)。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能量亏空情况下,限制饮食对减体重有效,而增加运动对于减少体脂、保持去脂体重更有效[14]。因此,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中将控体重与体能训练科学、协调、统一起来[15~16],必须坚持所进食物低热量而又不使体内蛋白质亏损的原则,即供给的食物要高蛋白、低糖、脂肪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

3结论与建议

1)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身体形态、形态指数等体能指标上具备了世界优秀选手的条件,但队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体能有待提高。

2) 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对运动员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动作;在训练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及预防伤病的发生,延长运动寿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不同类型的身体和器械的难度动作,从而获得一系列器械技术使用的熟练性、惊险性加分,创造优异成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具有明显的专项特征,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中,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法,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心率在170~180次/min,并且让队员在高强度水平维持一定的时间,提高成套动作的机能储备。

4) 建议教练员在训练时,除了成套动作技术、套路的训练外,其他训练必须在保证完成成套技术动作的比赛状态下完成。不要随意中断成套动作的训练,影响成套动作体能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倪旭芬.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适应2005年国际评分规则艺术价值走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409-411.

[2] 郭秀文,夏燕飞.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55.

[3]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

[4] 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

[5]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等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4.

[6] 胡效芳,庞亚俊.艺术体操运动员体重控制方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 (2):46-47.

[7] 高红,杨则宜,王启荣,等.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4):362-367.

[8] 齐家玉,王和平,庞琼,等.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大赛前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J].体育科学,2005(5).

[9] 杨世勇,主编.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

[10] 施明雅,王慧莉.间歇训练理论在艺术体操训练中的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93.

[11] 洪卫星,张兆才.从生理、生化角度对间歇训练方法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3):57-58.

[12] 李卫东.试论现代艺术体操训练的主要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3):54-56.

[13] Laursen PB, Jenkins DG.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ptimising training programmes and maximising performance in highly trained endurance athletes[J].Sports Med 2002;32(1):53-73.

[14] TSAIA c,SANDRETTO A,CHUNG Y C. Dieting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Weight but Exercise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Fat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a Weight-reducing program in Healthy Humans[J].J Natr Biochem,2003.14(9):541-549.

[15] Jack Wilmore, David L. Costill. 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2004.1.

[16] Michael Gleeson and Ronald J Maughan .The Biochemical Basis of Sports Performan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ublisher, 2004,3.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体能训练运动员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高校开展艺术体操选修课的价值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优雅背后的艰辛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从2013年版艺术体操规则分析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动向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