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售股夏新卖楼国产手机巨头割腕求存出路何在

2008-03-26 00:10
IT时代周刊 2008年6期
关键词:波导国产手机厂商

李 琳

在这个春意洋溢的阳春3月,昔日国产手机市场上的老大们不但让人看不到翻身的希望,日子反而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这是为什么。

春意盎然的3月,国产手机厂商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的气息,反而是一股彻骨的寒冷。

3月1日,波导股份审议通过《关于出售公司持有的联营公司——宁波波导萨基姆电子有限公司50%股权的议案》,这则股权交易的总价达到人民币1/59亿元。无独有偶,老牌国产手机厂商夏新电子也在日前发出公告,声称将出售上海夏新科研大楼,总价约为1.04亿元人民币。

昔日手机市场上的龙头,如今竟沦落到出售股权、变卖房产的境地,实在让人感叹市场竞争的无情。

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经营环境不断恶化,昔日国产手机巨头不得不在盛况不再的情况下割腕求存。但业界仍存疑问,这样过亿的交易能为它们重整旗鼓吗?

割腕求存

数年前,波导和夏新还是国产手机市场上的领航者。但现在,这一桂冠显然已不再戴在它们的头上了。

熟悉通信产业的人们清楚地记得,波导的发迹始于与法国萨基姆的合作。1999年,波导与萨基姆开始进行移动电话技术开发和生产合作,并于2002年8月29日决定共同投资组建宁波波导萨基姆电子有限公司,建立年产2000万台移动电话的生产厂。通过波导,曾是全球第6大手机厂商的法国萨基姆迈出了把生产外包给波导的第一步;而通过萨基姆,波导获得了大量定单,一举成为国产手机市场上的龙头老大。

但这样的日子仅仅维持了两三年时间。由于竞争激烈,波导就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在2007年,波导的日子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据波导的公告显示,2007年以来,波导一直在出售资产。它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重庆波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公司持有其70%股权)23%的股权转让给重庆瑞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441332元。此外,还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重庆波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以3000040.54元转让给原下属控股子公司高管周光志。随后,又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宁波萨基姆波导研发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以协议价2200万元人民币转让给法国萨基姆移动公司。

现在,波导又以近1.59亿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联营公司——宁波波导萨基姆电子有限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另一股东法国萨基姆移动公司。波导表示,由于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经营环境不断恶化,经营业绩持续下滑,出售标的公司股权后,公司可以适度缩减手机业务的经营规模,获得的股权转让款主要用于清偿对标的公司的关联欠款。

据悉,2007年上半年,波导股份主营收入21.28亿元,同比下降39.33%;营业亏损高达2.46亿元,净亏损2.37亿元。波导股份已预计2007年全年亏损。

而从经营轨迹和股市表现来看,夏新电子与波导股份可谓“难兄难弟”。去年12月,夏新电子就透露将出售上海夏新科研大楼,但直到今年2月27日,才正式拍板成交。据了解,该研究基地负责夏新移动终端、视频、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四个产品系列的研发。

据夏新电子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称,虽然高端手机产生盈利,但在调整收缩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方面仍然有较大亏损,因此公司2007年第四季度经营状况并未改善。业内有观点认为,夏新电子此次出售资产的背景就是公司业绩下滑造成的流动资金紧张。

夏新电子在国内电子制造业中可谓高瞻远瞩,但发展之路并不顺畅。数年来,为了避免单一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夏新电子开展了包括家电、笔记本电脑等多项业务,逐步实现了“手机为主,电脑、电视业务为辅”的多元化经营。但目前夏新电子的手机业务仍是主营业务,占70%左右,其他业务仅占30%左右,且大都处于亏损状态。据夏新电子近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受手机销售大幅下降影响,公司上半年巨亏3.52亿元。

现在,通过出售股权或是售楼,波导和夏新也许能度过一段时间,但以后呢?衰落之谜

国产手机市场上的昔日王者为何衰落到如今这般模样?这与手机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分不开。

从外部环境看,这与外资品牌加大对低价手机市场的渗透有直接关系。从2006年开始,外资品牌更加注重市场份额,纷纷重拳出击低价手机市场~2007年5月,索尼爱立信设立入门级手机研发小组,并推出了J110c等4款入门级手机;诺基亚推出只具备打接电话和短信功能的蓝屏手机1110,售价为318元,销售火爆。GFK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报告显示,在600元以下的低价手机市场,如今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已共同占据了82%的份额。

而另一方面,国内黑手机日益猖獗,也蚕食了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据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黑手机销售达2343万部,侵占了国内约25%的市场。黑手机在经营上采用一些非法手段,成本低廉,给国内正规手机生产商带来灾难性冲击。受此影响,2007年上半年夏新电子主营产品毛利率仅为7.59%,比去年同期下降15.44%;手机营业收入为91536.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20%。波导股份手机毛利率也仅为5.74%,比上年同期减少6.57%;手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99154.81万元,同比下降40.12%。

受到里外夹击的国产厂商被迫转向出口代工业务,难以再集中精力竞争国内市场。信产部最近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手机产量约为4.5亿部,其中出口量约为3.85亿部,占比高达86%,同比增长51%。由于国外手机运营商占据销售主导地位,国产手机必须满足国外运营商的外观设计和技术规格等定制要求,从而丧失了企业自主研发、构建持久竞争力的动力。如波导出口的手机,60%以上就是通过国际运营商沃达丰、Orange等定制的。

从衰落的内在因素看,国产厂商多是为短期逐利而介入手机行业的,品牌建设不够,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的安排,这是陷入窘境的内因。由于许多家电企业没有走专业化道路,只是匆忙涌入手机市场,便出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

另一方面,要在手机市场拥有竞争力,就需要在技术、时尚、品牌等多方面都具备优势。而国内厂商只处于跟随的地位,在品牌号召力、时尚的理解力和影响力、工业设计等多方面,都与外资品牌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企业研发难以形成系统的中长期战略,也大大抑制了它们的发展。曾以“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也不能少”而闻名的恒基伟业公司,就是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新产品系列,致使企业难以做大。恒基伟业尽管在研发上投入很大,但对各种新产品的尝试都带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并一度希望掌上电脑、智能手机、“记易宝”等新品都取得成功,结果都没做好。

崛起之路何在

昔日国产手机老大波导,最终选择退出手机行业,难道预示着国产手机已经没有机会重新崛起吗?

答案虽然很模糊,但并不意味着一点机会也没有。

为了重新在国内手机市场获得份额,一些手机厂商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求生存图发展。为规避自身研发经验的不足,加快推出新品速度,国产厂商多使用第三方设计方案。国产品牌大多采用联发科提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购买其芯片及配套好的软件,在此基础上快速推出手机产品。目前来看,这一手法确实奏效,如TCL使用联发科的多媒体平台,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使其经营自2006年下半年起开始出现复苏。2006年4月份刚刚拿到牌照的天宇朗通,也通过应用联发科技的解决方案使其当年出货量逼近1000万台。

但是,若长久应用单一芯片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会使国产品牌丧失自己的研发能力而沦为低制造的销售公司,且产品趋向同质化。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国产手机利用国产品牌低加工成本的优势开拓代工和海外市场,谋得先机。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兴通讯。目前,中兴通讯通过大力拓展海外手机市场而获得了快速增长。2007年上半年,中兴海外市场的销量已经达到整体的七成,同时在印度的CDMA手机销量已位居当地市场第一。

而宇龙酷派也通过与联通的合作,找到了一条出路。该公司副总裁李旺在酷派73613的发布会上说:“酷派与联通的合作,已经不仅仅是资金、物流等方面的合作,还包括了品牌以及其他资源的高度整合。这种方式的合作带来了终端管控、终端定制等方面的突破,对手机产业链有深远影响。”

但这只能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不能缓解其日后的经营状况。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分析师告诉《IT时代周刊》,国产手机目前虽然很困难,但并不代表没有希望。

目前,手机市场正处于垄断竞争阶段,零售渠道在市场竞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持有牌照的手机企业已经多达90余家,但是真正有实力、有销量保证的渠道商却十分有限。渠道商的强势促使手机厂商想要进入优质渠道,就必须不断让出利润给渠道商,这也就成了影响国产手机厂商发展的顽疾。而手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没有有效的渠道快速售出产品,手机库存积压的风险就很大,由此会抑制国产厂商实现量产从而覆盖更大市场的能力。假如国产厂商谋求与产业链相关厂商建立起战略联盟或实现整合,形成价值链竞争的整体优势,就有可能获得新生。

在一个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注重时尚、国外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高科技产品市场里,实力薄弱的国产手机厂商只有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才能继续生存。在利用外部资源方面,随着3C技术加速融合以及3G时代的来临,同产手机厂商尤应积极与芯片、手机设计和传媒等结盟,利用网络效应去跨越手机行业日益提高的技术和业务定制门槛。

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猜你喜欢
波导国产手机厂商
海域大气波导分布
国产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基于狭缝波导的太赫兹场限制能力及频带宽度的研究
国产手机出口印度市场竞争力分析
国产手机莫重蹈诺基亚覆辙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从香蕉接手LPL看电竞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