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怎样写好考场作文

2008-04-08 00:59于向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2期

于向阳

【摘要】语文的重点就是作文,因此,作文备考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备考应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语言方面全方位展开。

【关键词】考生;考场作文;作文备考

怎样写好考场作文,这是教师和考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审题

1.审材料。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定自己的作文方向。“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高考作文不仅仅单方面检验考生的写作素养,还要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学活动更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表现。2007年湖南卷的高考作文题“诗意地生活”就表现了这种导向。这里的“诗意”肯定不是单单指吟诗作画的风雅,更多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健康而有文化的心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陶渊明追求的就是诗意地生活,当然他也会做诗,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摆脱心灵的枷锁,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会让自己变成一个躬耕田野的农夫。他的诗意生活表现为一种心灵的坚守。

再如2007年湖北卷作文题: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母语”为话题来进行作文。材料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母语”是“发展之根”,而我们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根”,所以要重视我们的“母语”。这则材料让我们想起了很多社会现象,比如出国热、英语热、哈韩热等。我们并不反对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有一个认识自我的问题,有的人往往在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不仅仅是人,就是国家,如果不根据国情制定发展战略,也容易导致“身死国灭”,所以认识自己是一件要紧的大事。说好母语,用好母语,是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找到正确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

2.审提示。高考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审提示”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萧乾的《几个枣核》写出一个老华侨的深深乡思,张新民的“两次下棋”确定一个车间主任,鲁迅的“一个圆圈”刻画出阿Q的麻木无知,吴敬梓的“两根灯草”写活了严监生的悭吝本性,奥莱尔的“车厢一幕”鞭鞑了二战的血腥残酷,茹志鹃的“两棵樟树”讴歌了宋庆龄的人格品质。

生活中看似简单、很平常的小事,却往往能挖掘出极丰富、极深刻的内涵。不是常说“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一个太阳”吗?相信只要考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进行联想、开拓、深思、挖掘,一定能通过“一枝一叶”发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写出令人惊喜的文章。

3.审话题和范围。高考作文的审题核心是审“话题”及范围本身。作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义。如果话题的意义还未搞懂,写作文从何谈起呢?

审“话题”及范围的关键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然后从相反的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找话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层次结构。例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话题是关于“帮助”,给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反面例子,即丛飞帮助别人,别人没有帮助他;另一个是正面例子,即白血病小学生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了他。“帮助”的内涵是利人利己。前者是话题范围的外围,后者是话题范围的内圈。作文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也不能大谈后者而抛弃前者,话题旨在引领考生在将来的为人处世中,不“损人利己”,也不一味“损己利人”。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取得“双赢”。

4.审要求,明文体。高考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的最明确的限定,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如果审视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审要求”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例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其要求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2007年江苏卷“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相当明确,考生一旦忽视了这一点,将作文写成诗歌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体裁,等于给自己的作文判了死刑。

二、立意

文章立意一般可采用化大为小法。化大为小就是把作文题目和话题、范围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落实到小处及小的事情上,以小见大。

(1)限制话题及题目:就是在作文题目之前,添加词语,限制话题及题目。例如2007年四川省以“一步与一生”为题目作文,你可以用词语加以限制。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这样去联想,用“我、父母、老师、名人”等这些词语,放在前面来联想何人。如名人:司马迁如何遭宫刑?因为他为别人鸣不平;苏东坡为何遭贬?因为他上万言书;颜真卿为民族分忧,力退叛贼;林则徐力主虎门销烟,力禁鸦片,然而自己却被发配新疆。一步是一个比喻,是有力量地担起一份责任,一份重量,一种承诺,一种向往。还有很多材料都可以写,实指也可,虚指也可。

(2)写自己想到的、看到的、遇到的生活小事,来证明道理或观点。读书、看报、生活的许多方面会给我们提供信息。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前后都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

(3)找到更小的切入口:就是把一个总话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话题。如以“饭桌上”为话题作文,很多人想到的仅仅是吃饭的问题。那么这个思维的空间就非常狭小。如果把“饭桌上”作为一个信息源,围绕它可以拟几条信息线。你可以想象一下,饭桌上的“人”是一条标线,“物”是一条标线,“情思”是一条标线,“事”是一条标线,“时间”是一条标线。在每一个标线口都有很多审题立意信息点,比方说“人”的信息标上就可以标出下面这些信息点:我在饭桌上,不速之客上饭桌等;在“事”的标线口可以有:怪事出在饭桌上,饭桌上的审判。再如“情感”线口:烦恼皆因饭桌起,温情丝丝在饭桌等。从“时间”线上你可以选饭桌上的回忆、饭桌上的变迁等话题。这样思路一旦打开以后,拿着一个话题,可以想象着无数个话题,这里面就可以有无数的材料可以写,这样“饭桌上”便成了社会生活的窗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浓缩在饭桌上。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用呢?只能取其一条,于是第二个步骤就是集中,这么多想象里哪一个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有话可说而不落俗套的,你就选哪一个。

有时题目是抽象的、虚拟的,甚至蒙上科幻的假象。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之类便是。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话题引向现实生活,写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选材

这里我重点讲一下“人”的联想。可以从最熟悉的人入手联想,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

1.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师,可以从父母入手,想父母的生活,对我的教育等等。有一位考生写“凤头”就写了父母从40岁开始变换生活的方式——夫妻散步。

2.自己的生活、爱好、个性、特长。

3.学校及老师的事情,以及老师的性格、爱好、师生情谊等等。

4.古今名人的事情。用典型人物来佐证来说理来分析,这就是举例法。还有两个人物关系的,如唐太宗与魏征、邹忌与齐王、俞伯牙与钟子期、鲍叔牙与管仲、屈原与楚怀王、康有为与梁启超、周树人与周作人等等。

5.社会及时代发生的事。如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一国两制等。再就是时尚文化、环境污染、医药回扣、矿难频发、爱护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等等。

上述是联想的基本思路。以下便是联想的操作方式,用上面五个方面与话题进行配套,刺激联想。例如“季节”是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如何配套呢?就是把五个方面放在“季节”之前,来联想事例:

父母的季节是什么?

我的季节是什么?

老师的季节是什么?

中外名人的季节是什么?

社会时代的季节是什么?

有些题目是与事实联系起来的,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说安;双赢的智慧;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纪念。这些话题的前面都可以用事实来联想。联想的层次是父母家庭发生的事——社会生活的事——中外名人的事——国家民族的事。可用下列格式说明:

(两个家庭的关系如何展现,社会中两个单位之间的展现,中外名人如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展现,国与国之间如何交流展现——双赢的智慧)

(家庭发生的事,其是……,社会发生的事,其是……,古今名人如华盛顿卸任,其是……,国家发展的事,其是……——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同时还可以借助于文明、文学联想,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四、布局

常见的议论性文章,一般总是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凤头,即开头要美丽,犹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句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从形象多彩看,凤头之美毕现矣。猪肚指作文内容充实丰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猪肚之美的魂。猪肚之美的技法有:(1)材料组合式。就是把典型的人物及事迹集中到一起,组合在一起,边举边扣题。(2)材料聚集式。就是把握住一个人物,用一个较长自然段来扣题分析。(3)材料装点式。就是不对材料作细致分析,仅用人文素材装点,也能起到丰富的作用。猪肚之美体现在材料丰富性的各个方面,但有一点必须是内容具体而丰厚,人物形象而扣题。豹尾,即结尾要有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之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结尾不可拖泥带水,应简洁而明快。简洁,就是用一句话点明观点;明快,就是直接不啰嗦,一般用以下三种方法:

1.扣准题目或话题,再在结尾处点一下。

2.或形象,或直爽,或婉转,或含蓄,但要能让人品出味道来。

3.一般采用三五行去结尾,也可用一句话单独一行结尾。

五、语言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有个闪光点,尤其是集中精力写一个200—300字左右的精彩段落特别重要。精彩段落是一篇佳作的血肉骨架。描述比喻段,显得有文采,有风韵,有文学之潜力;排比论据段,显得知识渊博,文化底韵丰富,是大学喜欢的通才;叙述故事段,引用名言段,议论分析段,对偶对比段,都可以尽显风流。如果仔细地分析一下近几年的优秀作文,就会发现,有很多作文中整句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或排比,或比喻,或反复,或用特殊的句式连排,或古诗词的连用,或段与段的整句对应等等,使得这些优秀卷多彩多姿、摇曳纵横。

还可以用叙议分层法:就是叙述与议论分层去表现。叙述,要简洁明了,运用记叙、描述的手法作形象化的表述;议论,从话题要求的角度出发,在扣题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语言去议论抒情,从而提示主题,议论是文章得到高分的关键。

怎样才能达到有层次呢?学会使用假设句式。学会使用“如果”、“假设”等句式,使文章有力度。学会运用反问句式,从反面去证明、去论证。学会运用排比句式,增强文章气势。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究其因,知其源,从心灵深处挖掘深层意蕴。学会透过现象溯其本质。先叙而后议,重在议,议出观点、态度、主张。两者结合处,可用“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不少启示”、“这启示我们”等句式来转承到议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