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新闻报道

2008-04-19 08:16杨正泉
纵横 2008年2期
关键词:贺电头条全文

杨正泉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是一特大喜讯,是巨大的鼓舞,是“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也是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被国际社会的承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在国际讲坛上的发言权,无疑是对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一次沉重打击。这一胜利是历史的潮流。主要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得到世界各国朋友,尤其是第三世界朋友们的积极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中美关系的松动和改善不无关系。

既然是轰动全国、全世界的重大新闻,我国的新闻广播界自然要大显身手。中央台除了及时和反复报道这一喜讯外,及时报道政府的活动,大量报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大军区、军兵种,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各基层组织和模范人物等各方面的反应,于是便形成了一次大的宣传高潮。对于重大紧急宣传,中央台有自己丰富的成功经验,有比较完善的组织指挥系统,能够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工作,而且大家也比较适应和习惯于这种宣传。我们常说:“中央台这支队伍是善于打大仗、打硬仗的,越是这种时候,任务完成得越好。”广播又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大和反复播放的特点,在传播消息、动员社会舆论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那时电视机的拥有量很少,覆盖面也小),一时间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

如果说,对于经常性的重大紧急的宣传,中央台有规律可循的话,那么,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宣传,在许多方面打破了惯例,创造了先例,开创了新的纪录。

随着这一喜讯的传播,我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几天中接连收到来自23个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的贺电贺信。这么集中的大量函电如何安排播出?据以往的惯例,是全文播或摘要播、综合作介绍,以及排列前后的次序等,多是以该国的政治制度和与我国关系的亲疏而确定的,既有固定顺序,又要遇事临时请示,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所采用的规格和次序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便是政治问题,便是宣传纪律问题。久而久之,国内的读者和听众,以及国外的研究人员,能从某种规格和次序的变化,探究出其中关系变化的奥秘。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把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领导人的贺电贺函全文刊登,放置报纸的第一版,中央台在《新闻报摘》、《全国联播》节目中播出。而这一次,中央指示,打破惯例,对23国领导人的贺函贺电全部全文播出。

中央台每天有三次《新闻报摘》节目,播发国内外要闻,每次半个小时。在一般情况下,三次节目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总是国内新闻占据头条和主要位置;而且军管小组曾经明确规定:“中央台《新闻报摘》、《全国联播》节目的头条,必须是当天《人民日报》的头条,不能随意变动,要动必须请示。”为此,中央台吃过不少苦头,因为《人民日报》出报不及时,头条时常定不下来,定下来又时常变动,中央台经常为等头条和改变头条而苦恼,有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自己确定临时头条。11月1日,由新华社转发,《人民日报》全文全部刊登了23国的贺电贺函,毫无疑问,中央台必须全文全部播出,但30分钟的《新闻报摘》容纳不下,并且还有其他重要新闻待播出。怎么办?经请示,同意采取三次《新闻报摘》分流的办法播出;6点半、7点的节目播出其他重要新闻,对播出函电只作预告;8点半的《新闻报摘》中专播函电,不计时间,播完为止。除此以外,中央台的12点新闻和《全国联播》节目中都照播了函电。对少数民族广播由于播出时间只有半小时,只作综合介绍(播出来函电的国家和领导人的名字、头衔),实际上,民族广播如全部播出也来不及翻译。对台湾广播在《简明新闻》中作综合介绍,新闻节目中分几次播出,每次播出几个国家的函电。现在看来,当时的考虑不周,对台广播最有针对性,应该连起来播出造成声势,应该多播几次扩大影响。中央台供各地抄收的纪录新闻只能有选择地播出,只播出了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和罗马尼亚的贺电,而且保留了传统的播出次序。

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乔冠华率领的中国代表团11月15日到达第26届联大会场,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本来安排联大秘书长致欢迎词后,有13个地区的代表致欢迎词,结果是美国一讲,西方国家跟上了;苏联一讲,东欧国家跟上了,有的代表直接用中文讲话,欢迎会开了一整天,有57个国家的代表致词,长达6个多小时。当乔冠华团长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他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中国,在国际讲坛上扬眉吐气。

1月17日,周恩来总理传达毛主席的指示说:“遵照毛主席今天下午的指示,要把在联合国一些国家代表的发言全文登在全国的报纸上,不要只登摘要。”总理作了具体解释,他认为主席指示全文登载发言的意思是要借此对全国人民进行一次国际主义教育。从各国代表的发言中,让人民群众去识别他们的立场,谁是真欢迎,谁是敷衍塞责,谁是随大流,谁又是公开反对。全文登载,全文广播,而且明确按照发言的前后次序播出,掌握统一的播音基调,做客观报道。充分相信听众的识别能力。

播出57个国家代表的发言,近6万字,约需5个多小时。这么完整地、集中地播出一次国际性的发言,据我的记忆是史无前例的;不管是真欢迎、假欢迎,还是反对我们的发言,都不加选择地照样播出,也是史无前例的;打破惯例,完全按发言顺序广播,也是史无前例的。为此,中央台作了全面精心的安排,动员全台的力量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具体安排是:《新闻报摘》节目介绍《人民日报》等首都主要报纸刊登发言的版面,以显示对其宣传的声势,并预告本台广播发言的时间;一天中分两段时间播出发言,有许多地方和单位是组织收听的,中间插播音乐,让听众有休息的机会。对台湾广播的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都分别播出。对少数民族广播分3天共6次播完。中央台的纪录新闻分4天8次播完,供各地抄收和地方报纸刊登,共播出59705个字,2126分20秒(合35小时26分20秒,如连续广播需要一天半的时间),按30分钟一盘录音带算,共发播71盘胶带。据我的记忆,这又是一个史无前例,其工作量之大和工作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广播宣传,是中央台历史上重要的一页,也是很有特色的一页。从此,对联合国的宣传报道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它成了中央台,也是中国新闻界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过去的拒之门外到主动报道,而且开始了熟悉和研究联合国,学会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贾晓明

猜你喜欢
贺电头条全文
台公布“安倍双十贺电”被打脸
外交部回应朝领导人致贺电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
盘点党代会“党际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