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御上”之术

2008-04-19 08:17吕有典
资治文摘 2008年4期
关键词:之术孟尝君魏征

吕有典

历朝历代,我们都不难发现,一些高明统治者辉煌的背后都有不少贤能下属的功劳。这些下属如唐太宗的重臣魏征、朱元璋的军师刘基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运用“御上”之术。所谓“御上”之术,指的是下属影响支配上司的艺术,即下属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和警醒上司。即使再高明的领导者,也会有错误决策和盲目指挥的时候,这时作为下属就应该适时“御上”,用自己的真知灼见来纠正领导的偏差。

勇于进谏

我们都知道,唐“贞观之治”盛世的开创和魏征犯颜直谏、成功“领导”唐太宗是密不可分的。魏征作为唐初的重臣,辅佐唐太宗时期,屡屡指出唐太宗的不当之处,使唐太宗避免了很多错误,以至于唐太宗在魏征死后发出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感慨。

除了直截了当地指出上司的缺点以外,下属进谏的时候还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使自己的谏言更易于被领导接受。比如战国时代,宋国人惠盎有一次拜见宋康王,起初康王对他的话不感兴趣,但是惠盎却运用智慧层层反问康王是否想知道不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治国之术。见自己的问话引起了康王的兴趣,惠盎接着说道:“此术就是孔丘、墨翟的品德。他们没有领土,却能像君主一样得到尊荣;他们没有官职,却一样受到尊敬。现在大王您拥有兵车万辆,如果您想使百姓爱戴您,就要不用武力而征服四方之敌。”宋康王听后无话可答,因为惠盎巧妙地指出了康王的缺点在于企图用武力征服百姓。

由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下属勇于进谏可以澄清事实,帮助上司了解情况,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还可以帮助上司作出正确的决策。

善于谋断

决策是领导的职责,而谋划往往是下属和智囊团的工作。一个组织发展得好坏是与它的谋断有着紧密联系的,因此作为下属要长于谋划,积极为上司出主意、想办法,并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上司下决心、拿主意。同时,下属在帮助上司谋断的时候还要审视组织的发展战略,古代冯谖为孟尝君买“义”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有一次,孟尝君让门客冯谖到自己的领地薛地收税。冯谖觉得孟尝君府上财物珍宝样样齐全,收税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与其让百姓反感,还不如替主子买个“义”回来。于是,他以孟尝君的名义免去了薛地百姓的租税.百姓为此欢呼雀跃。冯谖回来后告知孟尝君,孟尝君虽然非常吃惊,但还是饶恕了冯谖。后来,孟尝君被新任国君贬到薛地,薛地的百姓都出门来迎接他,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理解了冯谖的一片苦心。由此可见,下属的远见对被“御”的领导是何等重要!

巧于示忠

每一个上司都希望下属对组织保持忠心,而下属为了取得上司更多的信任,获得更多的好处,也必须对上司保持忠心。下属只有在既有能力又忠诚的情况下,上司才会把权力下放给他,并信任和听取他的建议。

公元前225年,秦王欲伐楚国,给了统帅王翦60万兵力。出征前,王翦请求秦王赐予他良田、美宅,秦王满口答应。当大军到了函谷关,王翦又要求秦王给他修建几处养鱼的池子和游乐的园林。王翦的副将蒙武知道后劝他说:“老将军还未出兵打仗,就向秦王要了那么多的赏赐,是不是要得太多了?”王翦告诉蒙武说:“秦王给我们带的是倾国之兵,他不能不害怕我们变心。如果他怀疑我们变心,就会中敌人的离间之计。我多要良田、美宅,建立子孙的基业,秦王就知道我惦记的不过是田、宅等这些小事,绝不会和他争王位,这样他就绝不会再怀疑我会投降他国,而确信我一定会为秦国出兵死战。秦王对我率倾国之兵也就不会产生疑心了。”蒙武听后大悟。下属只有保持对上司的忠心,上司才能保持对下属的信任。下属若想让上司把权力交给自己,给自己更大的发挥自身价值的空间,那他就必须懂得运用“御上”之术来显示自己对上司的忠心。

下属的“御上”之术不在于夺取上司的权力,也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权威,而是为了在组织处于困难的时候适时地指出上司的错误,并帮助上司作出正确的决策。“御上”需要下属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决心,还要有质疑上司的态度。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下属都应坚持对上司实施“御上”之术。要知道,“勇于领导上司的人不一定总能得到巨大回报,但慷慨容忍领导上司行为的组织一定大有收获”。

(摘自《领导科学》200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之术孟尝君魏征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身后的落寞
狡兔三窟的故事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短路学校
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
李世民为何砸了魏征的墓碑
冯谖拿钱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