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联标准发展模式带来的启示

2008-04-27 08:45史少华
WTO经济导刊 2008年2期
关键词:工作组成员标准化

史少华

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对于标准的认识大大提离,开始制定本企业的标准化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和其他区域性标准化工作。“闪联标准”作为由几家国内大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制定的成功标准之一。其发展模式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当前,信息技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各个国家、企业均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列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于以往的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旨在增强不同技术和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标准越来越多,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标准化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对于标准的认识大大提高,开始制定本企业的标准化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和其他区域性标准化工作。目前,我国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已经由重视参与标准化工作,过渡到主导标准化工作,例如,大唐集团主导制定的TD-SCDMA已经成为ITU的国际标准。

“闪联标准”作为由几家国内大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制定的成功标准之一,其发展模式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强联合,共同开发行业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许多国内外企业纷纷致力于开发新的技术标准,以实现不同技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由于互联互通的市场不可能由一家企业垄断,企业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实现。正是认识到这一技术发展新形势,由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等几家大企业发起,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简称“闪联标准工作组”。

该工作组负责制定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简称“闪联标准”),是数字3c(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设备的交换技术和接口规范,即在一定的安全机制的保证下,支持各种3c设备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实现“3C设备+网络运营+内容/服务”的全新网络架构,为未来的终端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创造出健康清晰的赢利模式,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娱乐方式。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从实际出发,搭建标准平台

相对于其他标准工作组,闪联工作组的成员在市场竞争力、技术实力上具有较大优势。闪联的成员单位从实际出发,搭建标准平台,整合成员优势,谋求更大发展。

闪联的发起人是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这五家在信息产业和家电产业具有重要地位的大企业。随着闪联工作组的成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加入,到目前为止,闪联的成员单位已有101家。这些成员单位在数字3c设备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其中计算机产业占41.7%,电视机产业占84.3%,手机产业占46%。这为闪联标准的产业化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闪联的成员单位不仅包括信息和家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还包括大学和科研院所,基本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组织,技术实力雄厚。闪联的技术优势不仅保证闪联标准的技术质量,同时也为闪联标准日后的技术更新奠定了基础。

立足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和产品研发

为了避免重复研发、交叉研发造成资源浪费,也为了避免出现成员之间因竞争而不愿意贡献技术力量的现象,闪联工作组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以标准为基础,进行了发展规划,整合各成员的人才和技术资源,集中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并积极推广其研发成果,完成研发的良性循环。

在重视技术研发的同时,闪联也没有放松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形成了与标准相配套的知识产权体系。经过成员的努力,闪联成功注册了“闪联”商标,披露了205项与闪联标准相关的专利申请,其中已授权95件,具备了与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交叉许可的实力。

为了鼓励成员贡献自己的技术成果,规范专利权人的行为,避免闪联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知识产权纠纷,增强标准使用者的使用信心,闪联工作组在参照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运作模式后,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鼓励会员在参与制定闪联标准的基础上,及时披露标准提案中含有的专利技术,并作出许可承诺。会员的许可方式可以选择公平合理无歧视且免费(RAND RF)许可、公平合理无歧视(RAND)许可、或是加入专利池。如果会员选择不许可,标准组将根据其披露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对现有标准进行修改。

由于闪联标准采用的技术比较先进,所以标准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多项专利技术。为了有效管理这些专利技术,降低闪联标准使用者的侵权风险和谈判成本,闪联开始筹建闪联标准专利池。

合理的知识产权政策,有效的专利管理,一方面鼓励了成员进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保证闪联标准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闪联标准的推广使用。

成立联盟实体,共同推进标准产业化运作

在我国现有的标准体制下,标准工作组并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其主要负责标准的制修定工作,且有可能在标准发布实施后被解散,这并不利于闪联这样的推荐性标准推广和实施。

为了保证闪联标准的产业化推广,2005年12月,在闪联工作组的基础上,由联想、TEL、长城、长虹、创维、海信、康佳、中和威八家企业联合出资成立了“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负责闪联标准的相关工作,主要有;公共基础协议、平台开发和升级源代码,提供闪联应用解决方案,专利池建设和维护、授权,闪联产品测试认证及授权管理,闪联品牌及相关标识运作,市场拓展和闪联产品推广等。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人才和技术资源,集中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将闪联工作组的各个成员紧密联系起来,集中资源,优势互补,以闪联标准为平台,为成员、标准使用者以及用户提供服务。

由于闪联标准开发企业大都拥有良好的市场营销渠道,这为闪联产品和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目前,闪联的产品已经成功上市,并在数字3c设备中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闪联标准的产业化成功运作,使闪联标准不再是一纸空文,切切实实地带动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

立足国内,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市场,本土企业如果能够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其参与国际竞争时,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当前国际标准化成为各个发达国家以及各个跨国企业争夺的焦点。闪联在国内取得了一定成绩时,也迈开了其参与国际化的脚步。2006年3月,闪联标准工作组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1 SC25 WGI(家用电子系统)进行提案。该提案作为闪联国际标准化策略的重要一步,目前已经通过了ISO/IEC至关重要的一轮投票,全球首个3c协同国际标准花落中国已成定局,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历史性的突破。

闪联除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提案,还加强与其他国际性标准化组织以及国外企业的合作,例如:与下一代互联网联盟IPv6Forum合作;与日本、韩国的标准化组织ECHONET Consortium of Japan和Home Network Forum of Korea联合成立“亚洲家庭网络标准委员会”。闪联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相关标准化组织合作,保证闪联技术与其标准要求相兼容。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闪联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为闪联的产品及服务开拓了国际市场。

闪联标准发展模式带来的启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将闪联标准发展模式概括为“从市场需求出发,以标准为平台,成立企业联盟,推进标准产业化应用”。闪联标准发展模式目前来看运行非常成功,通过标准,整合了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非常值得我国信息产业内的其他企业学习。

因为我国的IT企业实力相对来说较弱,技术优势不突出,如果彼此之间只保持单纯的竞争关系,对企业自身和整个民族产业发展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如果IT企业能够借助标准这个平台,联合起来,通过参与标准的制定,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掌握游戏规则,从简单的市场追随者变成市场引导者,不仅会大大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会带动整个IT产业和技术的全面开花。

猜你喜欢
工作组成员标准化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标准化简述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32个工作组印迹 >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磁县政协专题听取委员工作组2015年工作汇报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