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姆大陆之谜

2008-05-14 09:07
知识窗 2008年2期
关键词:伍德帝国乔治

吴再丰/编译

看到神秘的黏土板

自英国陆军退役大校詹姆斯•乔治伍德于1931年出版《失去的姆大陆》以来,姆大陆才一跃而为世人所知。那么,乔治伍德是怎么知道姆大陆的存在呢?按他的话说,事情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印度。1868年印度中部遭受空前的大饥荒,很多人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因此,当时统治印度的英国政府派遣以乔治伍德为队长的救援队前往现场,赈济灾民并维持治安。

乔治伍德的出色工作得到了当地印度教僧人的认可。一天,乔治伍德参观印度教寺院墙上浮雕的图案时,结识了寺庙中的一位高僧。日子一长高僧就教他如何译解图案的方法。自那以后,乔治伍德被图案的神秘吸引住了,一有空就到寺院求教。从高僧处学到了人类创造的最早文字——一种原始的刻画符号。此后有一天高僧向乔治伍德吐露了重大秘密。

“这个寺院有个秘密的地窖。那里存放了几枚相信是谁也未曾见过的纳卡尔粘土板。当然我也没见过。但是据传说上面刻着世界上最早人们的话。”

“姆帝国”的出现

之后,乔治伍德与高僧一同找到了这几块土板。几块黏土板上刻着从未见过的刻画符号,连高僧都不知道其意义。因此二人合作从事译解工作,经过二年努力才破解成功。原来黏土板来自古代“姆帝国”的历史书。历史从下面的讲述开始:

“宇宙起始于精神(灵魂),生命也无、声音也无,仅有空虚与黑暗静静地反复。在那黑暗的深渊,作为创造神至上的七头蛇具有无比的力量正在蠢动着……”

乔治伍德一边译解粘土板,同时注意到内容与“旧约圣经”的创世纪多少有些不同。即不是圣经上所说的最早国家是从尼罗河或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居民中诞生,而是从现今已消失的姆大陆的居民中诞生。他推断“姆”历史从印度经过埃及传到西奈半岛,然后就是旧约圣经上所记载的内容……

寻找姆大陆

这个推理驱使乔治伍德毕生从事幻想的姆大陆的研究。除了印度各地的寺庙外,将足迹延伸到中国、泰国、中南美以及太平洋上的诸岛,寻找姆大陆的存在。他发现纳卡尔黏土板上的这种刻画符号在世界上许多古老的石建筑上都可以看到,其中有些刻画符号实际就是纪念姆大陆消逝的碑铭。由此乔治伍德认为姆大陆消逝后遗留下来的城市遗迹在太平洋诸岛比比皆是。当时,属于姆大陆一部分的复活节岛幸免于这场灾难,没有沉入海底。现在,岛上的众多巨人石像和刻有文字的石板很可能就是姆大陆的遗物。另外,以波纳佩岛附近的南马特尔小岛上的建筑遗址以及王陵所在的“神庙岛”为中心,共有90余座人工岛,每座岛上均有高约10米的玄武岩石城墙,岛上有一种类似中美洲金字塔的建筑物,也是姆大陆的遗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互不相关的遗迹、遗址和遗物果真是消逝的姆大陆居民创造的吗?

另外,美国工程师威廉•尼布恩在墨西哥发现了2500枚石板,这是以阿兹特克族为首的古代墨西哥人留下的遗物,乔治伍德惊喜地看到石板上的象形文字与印度黏土板的刻画文字类似。以这些资料为基础,乔治伍德确信姆大陆是在太平洋实际存在。

姆帝国的繁荣与灭亡

乔治伍德译解的姆大陆是这样描述的:在远古时期,太平洋中曾经存在过一个高度文明的古大陆,名叫“姆大陆”。据说其面积占据了南太平洋的大半部。北起现在的夏威夷群岛,南起波纳佩、斐济、汤加、库克岛,东南端到复活节岛,西止马里亚纳群岛,东西长约8000千米,南北宽约5000千米,面积相当于南、北美洲的总和。现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上的居民据说就是姆大陆遗民的后裔。

古大陆没有险峻的高山,只有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土壤肥沃,丰收连年,终年植物繁茂,四季花果飘香。莲花是古大陆的国花,到处是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

距今5万多年前,最初的人类在这常夏的大地构筑超过现代文明的“姆文明”与世界最早的“姆帝国”。国王称拉•姆,“拉”指太阳,“姆”指母亲的意思。姆帝国也可谓是“做母亲的太阳之国”。

拉•姆在首都希拉尼普拉主持宗教和政治的一切。所以,国王既是统治者又是最神圣的宗教领袖。姆大陆居民信奉单一的宗教,崇拜宇宙创造神七头蛇“那拉耶加”。

帝国内有以首都为首的七大城市最为繁华。那里都是笔直的石板路与用棕榈镶边的运河像网眼那样不断延伸。整个城市被井然有序地区划,在热带树绿色的掩映下石建的巨大官署、宫殿和神庙鳞次栉比,构成一道十分壮观的风景线。特别是位于大陆中央、将陆地分割成三个海峡的首都希拉尼普拉更为繁华、艳丽。到处是灿烂盛开的香花,市内洋溢着熟透的果实的香味,加上垂映在运河上的树木倒影,更显出城市的悠闲、宁静。蜿蜒在低缓丘陵间的运河上航行的船只,满载着粮食、香料、水果等农产品在海峡的港口卸下来自亚特兰蒂斯帝国为首的各地运来的货物。

姆帝国鼎盛时期的人口约6400万人,生活在这个大陆上的居民有黄、白、黑各种肤色的10个民族。尽管统治帝国的是白人,但他们无贵贱之分,和睦相处。由于姆大陆土地丰饶,人口显著增加。当人口稍稍过密时,擅长航海术的姆大陆百姓便向世界各地送去移民团。最初的移民团是10个民族中的“卡拉族”,他们目标向东,从中美到南美,在那里建立“卡拉帝国”。另外,也有向西移民的民族,称为“那加族”的移民在印度周边建起“那加帝国”,这样姆人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

但是距今12000年前,堪称繁盛的姆帝国末日降临。有一天,古大陆突然发生大地震,刹那间天崩地裂,山呼海啸,火山喷发,岩浆流溢。古大陆的居民与辽阔的国土在一夜之间沉入汪大海之中,仅有几处高地露出海面,侥幸生存下来的居民被隔离在一座座小岛上,古大陆的辉煌瞬间灰飞烟灭。

姆帝国阐明世界共同之谜

至今人们对乔治伍德描绘的姆大陆的真实性几乎都是否定的。但是不能说该文明一定没有。事实上,早在乔治伍德谈论姆大陆之前的1863年,法国神父夏布尔在马德里皇家图书馆里,发现了西班牙征服中美洲时代的狄埃戈•德•兰达神父撰写的《尤卡坦记事》,其中有两处提到了一个名叫“姆”的大陆,因火山灾害而消失。他认为姆大陆位于大西洋中,姆大陆的名称由此而来。

与此同时,另一迷恋姆大陆的法国学者奥格斯特•普伦金依据玛雅文献《特洛阿诺抄本》和玛雅遗址奇钦伊扎中的壁画等材料,写出了颇具罗曼蒂克的《姆大陆女王和埃及斯芬克司》一书。书中设想当时姆大陆由女王当政,为了获得女王的爱,她的亲兄弟科(美洲狮)与阿克(龟)展开了生死搏斗,最后阿克杀了科,霸占了女王,并从她手中攫取了对姆大陆的统治权。女王感到耻辱,于是逃奔埃及,为了悼念死去的兄弟科,她兴建了斯芬克司像。她自己改名伊西丝(埃及女神),创建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普伦金主张姆大陆在中美洲东侧的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的附近,并且认为姆与亚特兰蒂斯是同一个大陆。如果那样的话,则与许多专家考虑亚特兰蒂斯在大西洋的意见相左。但是按乔治伍德所说姆是东西长8000千米,南北宽5000千米的大陆,欲要存在毁灭这样大陆的海,唯有是大西洋2倍面积约1.65亿平方千米的地球最大海洋太平洋了。所以考虑姆大陆与亚特兰蒂斯应是不同的大陆。

再者,尤卡坦半岛上乌什马尔留下的化为废墟的神庙里铭刻着纪念“我们的故乡是西边的国家”。另外,墨西哥市西南的金字塔上也同样铭刻着为了不忘“西边的国家”而建此塔。所谓西边的国家,是否如乔治伍德译解所指的姆帝国还不清楚,但是不能否定像他所说的那样,这些遗迹在某些地方存在着共性。

事实上,从世界各地看到的神话或传说具有的共性也能够说明,如美洲大陆或太平洋的诸岛共同信仰来自海上的留着胡子的白人神祗“维拉科查”(意思是“大海的浪花”),再如世界共同由大洪水灭亡的传说等。这些共性不是通过过去世界人们之间的交流是不会诞生的,乔治伍德认为姆大陆实际上是在论述这个问题的延伸线上,无视这样的考虑无非是受太平洋分隔各地的固定观念束缚所致。

究竟这些共性是通过太平洋上的海上交通还是像乔治伍德所说的那样存在巨大的姆大陆呢?答案也许只存在于沉睡而深邃的海洋之中。

猜你喜欢
伍德帝国乔治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打瞌睡的房子
澡缸里的国王
游乐场(上)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乔治和他的斧子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四 战争魔影(下)
“帝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