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推拿治疗临床研究

2008-05-15 09:53武永利张跃全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4期
关键词:内径椎动脉显著性

武永利 张跃全

摘要目的: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颈性眩晕患者推拿治疗前后的推动脉内径及形态进行检测,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56例颈性眩晕患者,推拿治疗前后运用磁共振二位相位对比序列(2DPC)冠状位扫描,计算椎动脉内径均值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椎动脉内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前后推动脉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不是通过改变椎动脉的管径,而是通过改变椎动脉的形态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颈性眩晕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推动脉内径与形态推拿

颈性眩晕是以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椎周围组织病变的影响导致椎动脉的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推拿手法作为重要的保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已经被广大医患认可。但到目前为止,对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的认识,临床上还缺乏客观的量化阐述。作者自2002年~2004年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56颈性眩晕患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对手法治疗前后进行椎动脉内径测定和椎动脉形态观察,为推拿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6例病例均来源于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住院病人43例,门诊病人13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病程2月至10年,平均2年7个月;年龄20-65岁,平均48.6岁。

1.2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中制定标准:(1)眩晕;(2)头痛或肩颈僵硬疼痛;(3)耳鸣;(4)视物模糊或复视;(5)咽痛或吞咽困难;(6)旋颈试验征阳性。

1.3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在20~65岁;(3)发病后未接受任何治疗方案;(4)无结核、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及其他性眩晕。

1.4检查方法使用GE公司产VectraⅡ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治疗前后对56例患者用二位相位对比序列(2DPC)冠状扫描,扫描层数50层,成像时间44s,视野(FOV)20mm。矩阵128x224,回波时间(TE)13ms,重复时间(TR)35ms,PC速度(流速编码)为30cm/s。使用柯达胶片,日产三M激光相机对椎动脉的MRA进行记录。由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各一名分别阅片,选取椎动脉颅外段C6~C1,运用计算机自动分析法测量双侧椎动脉的内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统计学求其平均值,并观察椎动脉血管形态,对其进行描述。

1.5统计学方法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方法用率的比较、t检验。所有统计运算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

2治疗方法

由同一医者操作,先采用一指禅手法作用于颈肩部,时间10分钟;点按揉压风池穴、桥弓穴及阿是穴,时间10分钟;拔伸作用于下颌、双侧乳突三点。时间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行3个疗程。施术时令患者臀部不离坐椅面为度,手法力度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要求手法娴熟,持久、柔和、有力。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判根据Nagashimam提出疗效评定标准:症状、体征全消失为“优”;主要症状、体征消失为“良”;症状、体征均未消失或加重为“差”。其中,主要症状为眩晕,体征为旋颈试验阳性,余为伴随症状。

3.2手法治疗效果56例患者按照规定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发现:治疗后的优良率达85.72%。说明推拿对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效果。(表1)

3.3椎动脉MRA的治疗结果

3.3.1椎动脉的内径:治疗前后同侧椎动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侧椎动脉,内径也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3.3.2椎动脉的形态:56例患者双侧椎动脉MRA显示正常,平直、无压迫18例,双侧椎动脉有一侧出现局限性狭窄、扭曲或迂曲、受压、纤细38例,异常率为67.86%。治疗后的椎动脉MRA形态观察发现46例患者椎动脉形态正常,平直、无压迫,10例无明显改变,异常率21.74%,治疗前后椎动脉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3)。

3讨论

颈性眩晕是以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椎动脉的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推拿手法作为重要的保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已经被广大医患认可,本组手法治疗后优良率达85.72%,也证实其治疗特异性。传统认为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是通过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周围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缺乏对颈性眩晕患者客观量化的研究。本研究首次运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通过一指禅及点压按揉和拔伸相结合的推拿治疗手法,对治疗前后椎动脉内径测定和形态的观察,为推拿手法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推拿手法治疗3个疗程后,56例患者有85.72%症状明显改善,而手法治疗前后同侧椎动脉内径和左右侧内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这一结果与冯晓洲等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波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内径研究结果不一致,已有的研究表明,经颅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虽具有无创性,简便易行,但由于椎基底动脉走行及管径大小变异较大,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确立其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和确诊均较困难,经颅多普勒超声波检查不能准确反映椎基动脉的管径及丰富的侧枝循环情况,特别是对重度狭窄的椎动脉。而MRA克服了上述检查的缺点,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且简便快速的成像方法,对于测量椎动脉的内径和形态,具良好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应在临床应用上进—步发展。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并不是通过改善椎动脉的内径,以增加其血供来达到目的。而是通过调整颈椎的稳定性.改变穿行于横突孔组成的骨性隧道内,攀附于椎动脉表面神经丛的兴奋性而达到治疗目的。在传统治疗时,临床上多使用扩血管药物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本研究结果提示患者症状的改善与动脉血管内径无关,在今后的治疗中是否继续使用,值得商榷。

本组56例患者行双侧椎动脉MRA检查,双侧椎动脉MRA显示正常,平直、无压迫18例,双侧椎动脉有一侧出现局限性狭窄、扭曲或迂曲、受压、纤细38例,异常率为67.86%,说明椎动脉供血异常眩晕主要是由于钩椎关节骨赘挤压,导致颈椎椎体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使形态发生改变。治疗后的椎动脉MRA形态观察发现46例患者椎动脉形态正常,10例无明显改变,治疗前后椎动脉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改变椎动脉的形态。推拿手法通过作用对脊柱外周软组织的作用以调节脊柱外在平衡条件,调整椎体后关节的受力情况,恢复脊柱内在平衡,从而解除骨赘对血管的压迫。同时,调节颈部周围交感神经丛,解除受到激惹的交感神经,改变了扭曲、迂曲、受压的椎动脉形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猜你喜欢
内径椎动脉显著性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内径侧轴向引出分接线段的可调模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