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弹”琵琶 精妙世无双

2008-05-27 08:23陈益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4期
关键词:比喻

陈益团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琵琶行》一文中白居易描写音乐的各种艺术手法:比喻、烘托和拟声,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琵琶行》一诗是音乐和文学的完美结合,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音乐描写;比喻;烘托;拟声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该诗历来被誉为“摹写声音至文”(方扶南《李长古诗集批注》),是音乐描写的千古绝唱。全诗以乐曲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写乐曲的生动美妙,写演奏技巧之高超。诗人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卓越的文学技巧,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音乐,逼真地再现完美的音乐形象,并赋予了它丰富的审美内涵。细究文章,诗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艺术手法。

一、采用比喻的艺术手法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无论是唱腔还是乐曲都是无形的。要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形象化地表达出来,让读者有亲耳聆听,身临其境地感觉,就要调动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其中比喻手法是最适合将抽象变形象的艺术手法,而白居易则成功的运用比喻来描写音乐艺术:如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急;以少女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和清脆悦耳;以“花低”的“莺语”、“冰下”的“泉流”比喻乐声的流动和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破水浆迸比喻乐声的激越奔涌;“铁骑出、刀枪鸣”比喻乐声的高昂雄奇;以“裂帛”比喻四弦流拨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作者在妙喻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采用烘托的艺术手法

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描写对象的表现技法。出色的烘托也是白居易描绘音乐的精妙的手法之一。他往往巧妙地通过对音乐效果的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的感受)来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深切感人,达到良好的审美效果。在秋月浸江,主客分别的江岸,相对无言的凄清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竟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们去“寻声喑问”,这不正烘托出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和感人力量吗?琵琶女弹完第一支曲子之后,诗人紧接着描绘出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情景:主客沉默无言,江心月白风清。有力地烘托出听者如醉如痴,如梦初醒的恍惚情怀,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琵琶女二弹琵琶时已“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婉痛切,让人为之动容,满座为此“掩泣”,一曲琵琶使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强烈地烘托出音乐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美。

三、巧用叠词,双声叠韵词的手法

诗人重在从听觉效果上,借助语言的声音来直接摹拟声音,主要是巧用了叠词,双声叠韵词。例如,叠词“嘈嘈”、“切切”、“弦弦”等;双声词“掩抑”、“幽咽”、“间关”等,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地绘声拟音,增强了韵律节奏和音乐效果,加深了人们听觉的实感。同时也增加了诗歌评议的音乐感。

《琵琶行》通过音乐,将弹者与听者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两个出身和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的艺术家成为萍水相逢的知音。总之琵琶女把琵琶弹得鬼斧神工,而白居易却把琵琶音乐写得妙笔生花,他以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手法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琵琶行》无论是在音乐领域还是文学领域都堪称千古绝唱。

猜你喜欢
比喻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滥竽充数
买椟dú还珠
破釜沉舟
割席断交
比喻的世界
比喻
井底之蛙
含“子”惯用语“人”称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