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稳奴隶

2008-06-21 10:12李善玉郭金哲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6期
关键词:鲁四鲁镇婆家

李善玉 郭金哲

祥林嫂的反抗一直是小说《祝福》论争的一个焦点话题,而且也往往被赋予过高的精神意义和思想内涵。特别是在被改编成的电影中,居然有了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不能参与祝福的祭祀活动,她洗刷自己耻辱的希望和努力,被四婶的一声断喝彻底地葬送,于是祥林嫂变得疯狂,抄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愤怒地砍向了自己捐献的门槛。这个情节在小说原著中没有,是电影改编者加上去的,但它的合理性值得我们探讨。祥林嫂是旧中国一个苦难而又愚昧的劳动妇女,她有这样的觉悟吗?她能做出这样的反抗行为吗?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一直对中国人民的命运进行着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社会改造观。在创作了《祝福》的十四个月后,即1925年的5月,他又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杂文《灯下漫笔》。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深刻地分析道:“中国人向来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他尖锐地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实际是两种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祥林嫂的身世遭际正是中国人两种时代、两种命运的真实写照。

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始终处于受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可谓命运悲惨,苦难深重。她的几次所谓的“反抗”,都充满了悲剧的意味,都是祥林嫂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做稳奴隶而付出的努力。

祥林嫂的反抗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守寡期间。从小说的情节来分析,应该是在祥林嫂得知了婆婆要把她卖掉的消息后,从婆家逃了出来,到鲁镇帮工,过上了“独立”的生活。虽然只是被动地出逃,但毕竟没有甘心屈从,逆来顺受。

第二次,是在祥林嫂被迫改嫁贺老六的时候。她拼命挣扎,不惜以死相拒,“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相对于第一次的被动出逃来说,这一次算是主动的抗争了。

第三次,也是最耐人寻味的一次反抗。祥林嫂为了避免死后被阎罗大王锯开的恐怖前景,为了能够在祝福的时候有资格“去取烛台”,也为了能够在祝福的时候“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她用自己一年的血汗钱——“十二元鹰洋”,去捐了一条门槛,“要赎了这一世的罪名”。这算是祥林嫂向命运发出的抗争吧。

综观小说,祥林嫂最多的表现“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能称得上反抗的,仅此而已。但正是这三次反抗,让我们看到了祥林嫂身上由封建礼教造成的精神创伤,也足以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祥林嫂不可能做出“怒砍门槛”那样的反抗行为。

首先,祥林嫂的反抗是卑微的。她从婆家逃出来仅仅是为了避免被卖掉的命运。在鲁四老爷家里,她“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样的容易满足不禁让人心酸。祥林嫂所追求的,仅仅是有一口饭吃,能够“暂时做稳了奴隶”!

其次,祥林嫂的反抗是盲目的。她不会为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反抗。因为作为社会底层的一名劳动妇女,嫁给贺老六未必就比在婆家守寡的境遇差。她更不会为自由和人格而反抗。因为祥林嫂既没有自由,也没有人格。无论是在卫家山还是在贺家墺,甚至是在相对“文明”的鲁镇,祥林嫂都是可以被随意处置的。她可以被卫家山的婆家随意地捆来绑去,卖来卖去;她可以被贺家墺的大伯随意地收走房屋,赶得走投无路;她也可以被鲁镇的人们随意地奚落嘲笑,被鲁四老爷随意地扫地出门。祥林嫂至死也不会明白,造成她命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她的反抗近乎于一种本能的反应。

第三,祥林嫂的反抗是愚昧的。在被迫改嫁时,祥林嫂不顾性命、拼死反抗的行为着实令人慨叹。“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看来,作为“回头人”,祥林嫂的反抗具有代表性,而且闹得“真出格”。那么,祥林嫂“闹”什么呢?卫老婆子谄媚四婶的一句话给我们提示了答案——“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里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原来,祥林嫂受鲁四老爷影响不浅。她“出格”的反抗,为的就是保全名节,践行“鲁四老爷”们提倡的“忠”、“孝”、“节”、“烈”,“一女不嫁二夫”的纲常信条。由此可见,祥林嫂拼死维护的,恰恰是置她于死地的封建礼教。这是一种多么悲壮的愚昧啊!

第四,祥林嫂的反抗是无望的。对于死后要面临二鬼争妻,自己会被阎罗大王锯开的厄运,祥林嫂充满了恐惧。而得到了捐门槛的“消灾”方法之后,又如获至宝,对于捐门槛赎罪责的邪说更是深信不疑。她虔诚地把自己生活的希望、未来的命运,寄托在封建神权和封建势力上。要用“给千人踏,万人跨”这种使生前的精神受辱的方式,换回死后的灵魂的平安。这又是一种多么悲惨的麻木啊。这种觉悟下的反抗又怎么会有成功的希望!

总之,祥林嫂虽然做出了所谓的反抗,但没有觉醒。她不仅不能认识到她悲剧的根源,更不会把反抗的矛头对准那条象征封建礼教与封建势力的门槛。在祥林嫂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改造社会的思想。鲁迅先生是在通过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在祥林嫂的时代,劳动人民是不会有任何出路的,人们只有彻底革命,彻底改造国家,推翻铁屋子,创造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才能冲出奴隶命运的桎梏!

(作者单位:天津市大港一中;天津市大港三中)

猜你喜欢
鲁四鲁镇婆家
论鲁迅小说中的鲁镇空间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总跟老公家人融不到一块儿怎么办?
婆家的有些事,不要去“掺和”
重释鲁迅笔下“鲁镇”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祝福》续写2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悍妇
当喜儿遇到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