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事例 魅力无限

2008-06-21 10:12骆玉冰韦佰敏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6期
关键词:权贵诗仙事例

骆玉冰 韦佰敏

纵观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许多文章纵横古今,旁征博引。考生选取了古今中外的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以论证自己的中心论点,显示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写作素养。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每年的作文话题不同,但总有考生运用了相同的例子,其中最多的是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等每个高中生都熟悉的著名人物,却仍然备受改卷老师的青睐。

下面以2005年全国各地的部分高考作文题为例,详细分析一些优秀作文中考生是如何紧扣不同的话题运用“李白”这个唐代伟大的诗人为例的。

作者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古人的形象和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再现在读者的面前,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些作者在忠于历史真实的前提条件下,创造性地添加背景、细节等描写。

(一)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描写“我”的所见所闻。如天津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文章。一考生在文中写道:梅子煮酒,梅雾氤氲,梅香扑鼻。浓浓雾气中,隐约看见李白宽大的衣服在风中翻飞,轻轻抚过蒿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一种怎样的缠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一种怎样的豪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一种怎样的潇洒;“敢叫力士脱靴”又是一种怎样的霸气。酒香中,李白留给明天的是一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不羁。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描写了自己见到的景物、李白的外貌、动作,听到了他所吟的诗句,同时,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二)“我”与古人合二为一。如:湖南省的话题“跑的体验”。一考生以“勇敢奔跑勇敢超越”为题,以李白为例,“昔日我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我骑白鹿奔向我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故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我屡跌屡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与失意中成熟。”这一段,作者用一组快镜头把李白“骑白鹿”、“与友豪饮”、“梦游天姥”的人生历程形象地“跑”过读者的面前,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的抒情句升华了主题,更令人佩服的是,我们分不清这是李白的“思想”呢,还是作者的“思想”?其实二者已合二为一。

(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类考生独具慧眼,只抓拍古人的一个特写镜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话题。一考生在《风起风落》中写道:“李白看见了长江,于是便把条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几世几代人浪漫的情怀。仅那一瓢长江之水,便让‘谪仙人的酒杯里长存一轮皓月,他从中品出了大千世界的辛酸苦辣。”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只抓住了李白看见“长江”这一镜头,并借“一瓢长江之水”抒写其丰富的内心情感。如果说写“一瓢长江之水”还比较大的话,请再看另一考生在《眼泪中的中国情结》中写道:“李白总在哭,哭声中是他一醉千年的姿态。泪,飘洒。”这十几个字,虽只写李白的哭,却能以小见大,把自己内心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浓缩在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词——“眼泪”之中,立意非常深刻。

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根据话题的指向选取古典名人不同的生活片断,融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使陈旧的事例焕发出新的光彩,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一)截取李白在朝为官时的生活片断。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如全国卷Ⅲ的作文话题“忘记与铭记”,一考生在《烟随风逝,名随史流》中,先后用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等五个人物作小标题。其中“李白”这一小标题下作者是这样写的: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讥讽了多少权贵之势。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这样一回也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这段文字作者紧扣话题赞扬了李白不屈从于权贵,将“不得志”看得云淡风轻,而人民却将他铭刻在了心中。这一段叙议结合,偏重于议。而有的则直接议论,如同上话题的另一考生在《一路同行》中在论证“忘记该忘记的一切。忘记流泪的昨天,受伤的体验,忘记痛心的场面。”这一分论点时写道:学会忘记,学会像李白那样,忘记官场的功名利禄,忘记世俗的纷扰繁杂,举杯畅饮。“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段文字用“李白”作为事例之一形象地告诉人们在曲折的人生旅程中应该尽快忘记应该忘记的一切,走出美好的人生。观点鲜明突出,富含人生哲理。类似的还有以“留给明天”为题的一考生在证明“留给明天的是我们代代传承着的精神财富”这一分论点时也写道:可否记得,诗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此的潇洒狂放与不羁。

(二)截取李白刚走出官场时,借酒销愁愁更愁的生活片断。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在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如湖北省的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为话题,一考生在文中写道:……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洒脱。这段文字抓住了李白“诗酒”的精魂,用散文化的语言紧扣话题精辟地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截取李白走出官场后,云游名山大川的生活片断。如以“位置与价值”为话题的全国卷,一考生在《向前看,向后看》中写道:“不羁的诗仙怎忍在朝堂之上的倾轧与黑暗?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仙才成为真正的诗仙。”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仅用四句四字格十六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李白飘逸的形象。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些考生虽然都以李白为例,但并不给人“老掉牙”的感觉,让陈旧的同一事例放射出了迷人的魅力。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和写作训练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呢?

不能“喜新厌旧”。平时,引导学生注意收集新鲜的材料固然重要,但不能绝对地认为古代的例子都是陈旧的,否则将贻害无穷。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代龙的传人必须坚守的文化阵地。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积累历代文化名人的事迹、诗文,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增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才能在写文章时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正如诗人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毕竟,若只懂得李白一例是远远不够的。

善于引导学生深入体察古人的衷情。要能紧扣不同的话题恰当地引用同一人物为例,就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该人物的生平、人格、代表性的诗文的内涵等。这样,才能根据话题的需要截取不同的片断,选取不同的侧重点,做到恰如其分,圆合自如,了无痕迹。否则,或张冠李戴,或生搬硬套,就无法收到最佳效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不断深入地感悟,赋予旧事例以新的时代内涵,赋予新的生命力。

善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各类修辞手法。如上文的例一,有描写,有议论,有引用。更多的是用排比的手法,排比中又或有引用、或有反问、或有对比,形式灵活多样,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使语言显示出排山倒海的气势,也使文章语言富有文采,从而形成引人注目的“亮点”。

最后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同一事例,魅力无限”,并不是说只让学生掌握一个事例就够了,而是要引导他们厚积而薄发,充分发挥个人才情,焕发个性的光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同一事例,放射出迷人的魅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罗波高中)

猜你喜欢
权贵诗仙事例
和李杜合影
入川行吟(通韵)
自题
古罗马广场雕像探析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诗仙李白的归宿
“例”后有“析”方可取
李铁夫的朋友圈·权贵篇
唐伯虎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