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奥运同行

2008-06-28 07:24杜梦溪
IT时代周刊 2008年12期
关键词:场馆比赛

杜梦溪

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14个国家、241个运动员参与9个大项的比赛,到目前100多个国家、上万名运动员参与近30个项目比赛,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人类的体育盛会。但在这个过程当中,通信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不断突破

人类通信无时不在,但早期,人们至少需要花数月的时间才能了解到地球另一端发生的情况,这严重限制了奥运会的影响力。在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被誉为“现代奥运之父”的顾拜旦以个人名义邀请了12名记者前往希腊观看奥运会。那一次,才应用没多久的电报技术成了他们向外界报道奥运会比赛情况的最快途径。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电视开始对比赛进行现场转播。屏幕上运动员公平竞争、友好相处的画面,让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奥林匹克精神。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美国发射的“辛科姆”通讯卫星转播了奥运会盛况。8年后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主办方又颇具创新地用卫星信号将圣火从奥林匹亚传到主会场。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让通信变得更加立体: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人们第一次提出了网络奥运的概念,开启了奥运通信的新时代。

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亚特兰大奥运技术中心在比赛期间共接管了9000部无绳电话、7000台电脑、6000部传呼机、1000条传真线路和8000条有线线路。这个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非军方通信网络,在26个比赛场馆中连接的光纤数量与整个佐治亚州铺设的光纤总量一样多。按照相关方面的说法,该网络可以抵抗风力、太阳耀斑和间谍卫星影响,上网的速度可以达到100Gb/s!而在那届奥运会上,卓越的通信性能有力地支持了861万余张门票的出售,创下奥运会历史上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值得一提的是,亚特兰大奥运会也吸引了不少高科技公司的目光,它们都把它当成了向世界展示实力的重要舞台,这个以前并不惹眼的城市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第二大通信发达城市。

随着蜂窝技术的成熟,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移动电话成了会场通信的新亮点。

作为悉尼奥运会唯一指定的通信公司,澳大利亚电讯(Telstra)建立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为庞大的通信网络——千年网。该网由基础传输、内部电话、移动通信、视像传送以及数据传送等五大部分组成,并通过长达4800公里的光纤将135个场馆连接,然后再接入澳大利亚电讯遍布全国的150万公里的网络中。

多位行业分析人士评价:“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通信网络。”后来,北京方面确实曾在2005年的时候专门派人到当地对此学习。据回来的人介绍,悉尼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建立了一个世界上通信密度最大的移动网络,该网络实现了GSM网与CDMA网的双重覆盖。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数量庞大的基站竟被巧妙地装进路灯的电杆内部,或是公用电话亭顶上及看台的横梁上。这个“隐秘”的网络可以满足30万用户在1.5平方公里范围内同时通话的要求。而在固话通信上,30000多条线路承受了每天至少32.5万次的通话压力。再加上其280线视频联接、3200线音频联接、250线数据联接和12万公里长的内部电缆,悉尼奥运会的通信应用也被称为“融合通信”。它让外界与奥运会的互动性大大增加,直接调动了人们参与奥运会的热情。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再次让人们感受到现代化通信发展带来的新喜悦。各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雅典奥运会的通信设施在开幕式前一天才迟迟开放,很多通信线路的标识也不清楚,导致媒体无所适从,但却有不少创新——在国际广播中心、新闻中心、记者村等重点场馆配备了DSL宽带数据接人线路,实现了奥林匹克主赛区3G网络的100%覆盖。有近20家广播公司经国际奥委会允许,首次对奥运会进行网上直播,还出现了手机上网等新型移动数据服务。

而在WiFi无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通信”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保证奥运会信息顺利传递的“神经系统”。

北京新看点

进入2008年,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如何架构通信网络充满期待。

对此,中国移动奥运办公室主任周毅在去年7月的时候明确表示:“只要是目前用得上的技术,北京奥运会都会提供支持。”他指出,中国移动将构建奥运历史上首个由GSM/GPRS/EGPRS/TD-SCDMA等网络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它包括2G、2.5G、2.75G以及3G的通信技术,还包括无线通信网络WLAN、WIMAX。此外,为了给7个奥运城市和63个场馆提供网络服务,中国移动还制定了包括SLA服务、应急保障和人力保障在内的3900项网络规划。

周毅举例说,中国移动的应急保障方案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集团层面,主要处理国际业务和省际业务;第二个是省级公司层面,31个省级公司制定了一致的预案;第三个是地市公司层面,322个城市用同一个方案。截至2008年4月25日,中国移动已经完成8574个应急方案的演练工作。

事实上,北京奥运在通信领域的新看点还不止这些。

北京奥运会的固网合作伙伴——中国网通(即将与中国联通合并)为了构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智能光缆网络,它在奥运场馆内敷设了近200公里长的各式光缆和近100公里长的各式电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曾透露,他们为奥运会安装的电话交换机就有2万门左右,新增的ADSL接入层端口近3000个,并完成了近万个信息点的赛时综合布线系统。在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北京的全部奥运场馆已经实现了“全光网络覆盖”。

另据介绍,北京奥运会还将首次实现下列通信技术的应用:第一次采用高清视频传送技术,使电视信号毫无损伤地传送;第一次通过无线网络和呼叫中心提供求助服务、定位服务和信息查询;第一次建设多语言呼叫中心,提供母语或英语的咨询服务;第一次使用基于IPv6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第一次应用插卡式媒体宽带卡,使用户在奥运场馆和酒店都可享受到不限流量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北京奥运通信将无处不在。”北京奥委会一位官员说,2008年5月8日,“祥云”火炬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但为了保障这次奥运历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传递,中国移动还在海拔6500米处建立了移动通信基站,这已经赢得了业界的惊叹。

猜你喜欢
场馆比赛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健美比赛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北京冬奥会场馆年底全部建成
让展会有序进行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