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主权财富基金

2008-07-01 01:30李仲周
WTO经济导刊 2008年5期
关键词:主权外资财富

李仲周

国内已有人呼吁建立外资审查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对外资并购实行有效的监控。这样的机制也可以用来反制外国对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所受到的种种歧视,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

在本刊第57期曾论及从容面对主权财富基金之争。这里要讲的是避免触动某些发达国家的敏感神经。由于西方某些人热炒中国经济威胁论,使一些发达国家风声鹤戾,听到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就不寒而栗。其实,近期对全球主权基金又有新的估算,已达33000亿美元。中国的3000亿仅是个零头而已,何必惊慌。

当然我们也可以设身处地替人家想一想,人家是怕我们收购他们的支柱企业。我们国内不也有这种担忧吗?我们应该平心静气来对待。记得李嘉诚的长江集团要投资巴拿马运河的码头,美国就很紧张,说香港回归中国后,就等于中国控制了巴拿马运河水道,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事过之后人们就会发现那种推测很荒唐。巴拿马运河就在美国眼皮底下,记得当年,美国派直升机把巴拿马总统诺列加都抓走了。谁敢惹美国,一个码头怎能威胁美国的安全。不过,从中国投资公司和汇金公司自身利益考虑,既是以营利为目的,以获取更高回报为目的,最好还是保持低调经营,不去触动东道国的敏感神经。

在欧洲,各国的态度不尽相同。英国就公开宣布欢迎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而德国正在制定法律限制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在美国,设有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对外国投资或并购进行严格审查,2007年10月又通过了《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更加严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美国的投资环境明显恶化,反映了美国保护主义趋向高涨。不论美国或其他国家,此类限制外资措施都冠以堂皇的国家安全桂冠。自去年以来,中国的中海油、海尔、华为、中兴等并购案均遭否决。这是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障碍。尤其是当前面临世界经济低迷,保护主义更加彰显。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欧美的路不太容易,需要徐图进取,早谋对策。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良多,毫无疑问中国还会欢迎外资,特别是高质量的外国资本来华投资。但是开放应该是对等和互惠的。现在中国已经不再是资本奇缺的年代。为了产业升级,为了保护环境,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对外资不会兼收并蓄,而是会有选择性地吸引外资,为了国家安全也应该对外资并购我国敏感企业有所控制。国内已有人呼吁建立外资审查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对外资并购实行有效的监控。我国的一些法律如《外贸法》已含有国家安全条款。应该有相应机制来体现这些条款的精神。这样的机制也可以用来反制外国对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所受到的种种歧视,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

现在正是考虑建立这种审查机制的适当时机,但这种审查机制应该是开放性的,其目的是保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不是为了保护某个企业。不是事无巨细地事事都审,成为没有效益的官僚机制。这样的机制应该符合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由一个观念开放、熟悉国际竞争规则的政府机构来牵头,各相关部委共同参与,最高决策权在国务院总理。它可以根据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以利于中国有效而顺利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猜你喜欢
主权外资财富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