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制能解决通货膨胀难题吗

2008-07-16 08:08易宪容
IT时代周刊 2008年13期
关键词:油品成品油管制

易宪容

1958年生,江西上高人。198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财贸系学习,1997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7月-1999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8-2000年到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跟随张五常教授学习与工作3年。现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通货膨胀成了时下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当前,中国物价水平越来越高,不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1个月处于高位运行,而且PPI(生产品价格指数)和RPI(社会零售物价指数)也上涨很快。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物价水平快速上升?有人解释为成本推动型(如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有解释为需求推动型(如国内居民住房需求刚性),还有人认为是国际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传导到中国的结果。

对于上述解释,每一个人都能给出不同的理由,从中也能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找到所对应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解释是否把握到当前问题的实质,则是另外一回事。

当前通货膨胀为什么越来越严重?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些政府部门作出的错误认识,它们不知道通货膨胀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或明明知道却给出误导性解释。

2007年上半年,国内股市泡沫四起,有人提出是结构性泡沫?既然是结构性泡沫,那么股市的泡沫存在也就没有多少关系,只要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就会应声而落。结果呢?股市政策越是出台,泡沫吹得越大。从2007年10月16日起泡沫开始逐渐破灭,到2008年4月21日,股市指数下跌50%以上。到这时,股市的结构性泡沫再也没有人说了。

同样,从2007年6月起的通货膨胀,一些政府部门的人认为是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果。因为,从中国核心CPI来看,上涨幅度实际上很小(其实核,CPI是杜撰出来的东西)。

既然通货膨胀高企是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的结果,因此。政府只要管住这些消费品的价格,就能够让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可以说,2007年以来对通货膨胀调整的政策,基本上就按这样的思路推出。

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政府仅仅希望通过管制某些商品价格,来治理通货膨胀,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因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经验上来看,用价格管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最后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最近非洲的辛巴威,通货膨胀到了70倍。政府下令让所有物价全部下降,民众当然相当拥护,但实际上不仅没有遏制过高的通货膨胀,相反令物价更快速上涨。

再来看中国情况,以前政府对成品油进行严厉的价格管制,希望通过这种管制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但是,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由于对成品油价格管制而导致了油品市场的价格严重扭曲,价格上涨的压力更大。如石油的国际价格从2007年初的50美元上涨到当前130美元。由于国内石油价格不能根据国际油价变动作出相应调整,这一方面造成国内两大石油公司(中石化与中石油)必须在严重亏损情况下经营;另一方面由于两大石油公司不仅是公众的上市公司,而且其市值在股市所占的比重较高,在政府对两大石油公司实施价格管制而导致两公司严重亏损的情况下,投资者一定会用脚投票退出这样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从而导致整个股市的价格下跌。同时,由于两大石油公司所经营石油严重亏损,这将会降低两大石油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造成国内油品严重短缺,增加用油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

从目前广东、浙江及北京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由于石油短缺,许多运输车辆加不到油,即使能够加到一点油,也要排很长队,花很多时间。而且,由于油品短缺,也使得一些加油站的油品以次充好,变相提高油品价格。而这些运输车辆成本的增加,也必然会转嫁到下游的消费价格上。这样,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管制,不仅扭曲了整个市场的价格机制,制造了成品油的紧缺,也增加企业运行成本,降低了企业经营效率。还有,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管制后果也是如此。

市场经济就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形成对企业及个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让企业、个人能够根据市场的价格变化来调整其行为。如果市场价格被管制,被扭曲,那么个人与企业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就不可能到位。世界各国的历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历史都表明,个人与企业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让市场运作起来,这才是唯一的经济发展、企业效率提高的应对之道。因此,当前政府对一些行业及产品的价格管制措施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决不可低估。

“通货膨胀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些政府部门的错误认识,它们不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或明明知道却作出误导性解释。”

猜你喜欢
油品成品油管制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管制会计理论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成品油市场逆转 中国成净出口国
换个视角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