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资源违规使用行为分析及图书馆的应对措施

2008-07-24 10:08强自力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2期

张 静 强自力 邵 晶

摘要 鉴于近几年电子资源违规使用的情况屡屡发生,而图书馆界与数据库商对此问题尚无明确、一致的认识,因此严重影响了授权用户的正常使用与合法权益。文章从授权用户的概念入手,界定了电子资源违规使用的含义,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对电子资源违规使用的各种情况及其对图书馆造成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图书馆责任的免除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违规使用 授权用户 图书馆免责 电子资源管理

尽管许多图书馆都制定了保护电子资源知识产权,禁止违规使用的规定,但是此类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对违规使用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定义,对其给图书馆日常工作造成的影响有明确的认识,明确图书馆的责任和应对措施,以使图书馆、授权用户和数据库商三方的利益达到均衡。

1 电子资源违规使用的概念及行为分析

1.1 电子资源违规使用的概念

目前图书馆多以授权许可的方式获得电子资源使用权,授权许可协议对电子资源的使用(包括使用者、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等)有明确的规定,凡是不符合授权许可协议关于电子资源使用的规定的行为即构成违规使用。违规使用有多种类型,以“授权用户”为界限将违规使用划分为“盗用”和“滥用”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非授权用户未经订户(图书馆)许可而使用称为“盗用”,授权用户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称为“滥用”,两者的性质和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授权用户”的概念是判定“盗用”和“滥用”的分水岭。

何为“授权用户”,数据库商和图书馆对此看法不一。(由于不同性质图书馆所涵盖的授权用户范围不同,在此仅针对高校图书馆进行讨论。)图书馆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被许可用户应该包括所有图书馆内的用户和其校园局域网内的网络用户” [1]。这实际上混淆了授权用户(Authorized User)与授权场所(Authorized Site)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目前多数电子资源采用IP认证的方式提供服务,易使人误认为在校园网IP范围内的用户就是授权用户,实际上授权场所是指被授权的可以访问该电子资源的一个地理区域,大到一个学校的几个校区,小到一个研究所的几个楼层,而在这个区域使用电子资源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授权用户。数据库商对授权用户的限定通常比较具体。例如Elsevier公司规定:“教师(包括在聘用期间的临时或交流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职员,和以教师或职员身份行事的独立合同制人员。公众成员须经过订户许可,通过物理路径进入订户的图书馆并只能使用图书馆终端设备才能对许可产品进行接入、检索、浏览和查看,并可以打印和下载题录” [2]。 LexisNexis公司的定义较为简炼:“授权读者指目前在册的学生,任现职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该大学合法有效身份证件的人不是授权读者”[3]

作者认为,以是否持有合法身份证件来划分授权用户和非授权用户是比较明确又便于操作的,只要持有合法的身份证件,均可表明与该大学有人事隶属关系,属于授权用户;对于非授权用户也不应绝对禁止其使用,而是应有限制的许可使用,通常认为必须在订户的图书馆馆舍内、使用图书馆的终端设备接入,使用范围仅限于题录信息等。

1.2 非授权用户“盗用”的行为分析

授权许可协议中对非授权用户的使用通常会作出非常严格的限制,这些规定包括:必须得到订户的许可,在图书馆的馆舍内,使用图书馆的终端设备接入、检索、浏览,可以下载或打印题录信息,超出此范围的使用则视为“盗用”。通常有以下情况:⑴非授权用户利用不正当的手段,盗用授权用户的IP地址或网络帐号;(2)非授权用户在图书馆馆舍之外的授权场所使用电子资源。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对于这种行为目前无法控制;(3)其他超出限制范围之外的使用。非授权用户由于没有支付费用,其使用权限理应受到限制,除使用地点之外,对其使用深度也有限制,例如只能检索或浏览,不能下载或打印全文,要获得全文必须办理文献传递手续。

1.3 授权用户“滥用”的行为分析

授权用户的“滥用”情况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不当目的”的滥用和“不当下载”的滥用两种。根据《著作权法》及授权许可协议的规定,授权用户使用电子资源必须是出于个人学习、研究、欣赏的目的,不符合这一目的的行为即构成“不当目的”的滥用。包括以下情况:(1)利用电子资源谋取商业利益。(2)私设代理服务器或将网络帐户/IP地址私自转给非授权用户使用。(3)其他不当使用行为。例如通过EMAIL及其他文件传输协议向非授权用户传送从数据库中下载的电子版全文。

“不当下载”的滥用又可分为超量下载(Excessive Downloading)和系统下载(Systematic Downloading)[4]两种情况。(1)超量下载。这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至今数据库商也没有就此提出统一的概念,通常认为在单位时间内超出正常的阅读或浏览速度下载全文,即属于超量下载。用户正常地进行检索→浏览→下载这一过程大约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只有下载速度和数量明显超过了合理的区间才应视为超量下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cover-to-cover”的整本下载是不被允许的。(2)系统下载。是指使用网络蚂蚁等机器人下载工具下载全文的行为。与超量下载的区别在于,只要使用了下载工具,即使只下载极少数的全文,也构成系统下载。这是数据库商最担心的问题,一方面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可能隐藏商业目的,另一方面这种多线程的下载工具很容易使数据库商的服务器陷入瘫痪,从而给正常的访问服务造成威胁,因此很多数据库商从技术上加强了对系统下载的侦测能力。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商开始和Googel、Baidu等著名的搜索引擎合作,致使一些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图书馆购买的属于某个商业数据库中的全文,却误认为是网络上的免费资源,而使用下载工具对其进行下载,虽然这些用户并没有主观故意,却实际造成了“滥用”结果的发生,并被数据库商中止了访问权。此类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图书馆和数据库商的共同努力。

2 违规使用对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影响

2.1 损害图书馆声誉,干扰电子资源管理的正常工作。

违规使用行为一旦发生,数据库商往往会给图书馆发来警告信,严重的还会发来律师函,这对图书馆乃至学校的声誉都是不利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对图书馆今后参加集团采购造成影响。同时电子资源管理者必须调查违规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做出一定的处罚,这需要图书馆的不同部门甚至学校网络中心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耗时耗力,缠诉其中,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

2.2影响电子资源采访工作的正常进行。

例如2005年底,AIAA数据库曾在国内高校中试用,当时预定试用期为一个月,但由于下载量过大,一周以后数据库商就宣布提前结束试用。由于缺少了评估试用效果这个必要环节,导致该数据库的引进工作在本馆无法正常开展。

2.3影响其他授权用户的正常使用。

数据库商最早采取关闭一个IP地址段的方法来惩罚违规使用者,这会导致该段上百台计算机无法访问该电子资源,严重影响了其他授权用户的正常使用。经过图书馆界的长期努力,目前数据库商可以做到只对违规IP进行冻结,但是一些违规者往往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或者实验室的计算机从事违规使用,冻结IP对其本人影响不大,反而会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另一方面,对于按使用量收费或有并发用户数限制的数据库,违规使用会严重影响他人的正常使用,例如万方数据库下载一篇全文收费3元,2006年11月本校帐户多次发生资金不足被暂停使用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是有人在该月利用下载工具批量下载了几千篇全文;还有中国期刊网,本校购买了80个并发用户,但一直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为了找出真正的原因,图书馆安排专人每天监测登录用户的使用情况,很快发现一些IP能够同时占用几个乃至几十个并发用户,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用户都使用了网络下载工具,多线程的下载占用了多个并发用户数,造成了其他用户无法登录的情况。可以说电子资源的违规使用是影响授权用户正常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处理违规使用事件已成了电子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2.4干扰电子资源管理者的决策。

电子资源的违规使用会导致数据库使用量虚高,或并发用户数不足,一些数据库商会以此为由抬高下一期合同的价格或建议图书馆增加并发用户数,电子资源管理者如不进行深入的调研,很容易被假象蒙蔽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必须对使用统计报告进行深入的分析,排除违规使用带来的无效使用量。

3 图书馆的责任及应对措施

3.1 图书馆免责。

图书馆引进电子资源,免费为读者提供服务,违规使用发生后图书馆是否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呢?Duncan E. Alford曾有这样的论述:通常情况下在一份电子资源许可协议中,图书馆不应对出版商承担任何的赔偿责任,包括用户违反版权法使用电子资源的情况,因为图书馆完全无法控制用户使用电子资源的行为,但是图书馆应当为阻止滥用的发生采取合理措施,包括拒绝滥用者访问电子资源[5]

图书馆的“合理措施”应该包括教育读者遵守版权法的规定,告知读者有关违规使用的规定,协助处理违规使用的事件,对违规者做出处罚等。只要图书馆做了“合理努力”,就不应承担任何责任。有的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更为完善,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专门开发了电子资源访问监控系统,可以在违规使用发生之前向读者发出警告,2006年共发出警告6000多次,大大减少了违规使用的发生,值得其他图书馆借鉴。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盗用”行为图书馆目前仍束手无策,无法控制盗用的行为,无法查找和处理盗用者,因此只要图书馆履行了告知的义务就可认为采取了合理的措施。

3.2图书馆的应对措施。

(1)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理。制定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禁止违规使用的规章制度,并在读者教育中增加有关内容,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对违规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区别对待“盗用”和“滥用”,视情节轻重对违规者处以书面检查、网上通报、暂停网络访问权、暂停借阅权等处罚,并向数据库商通告处理结果。

(2)重视授权许可协议,告知授权用户其中的重要条款。授权许可协议是数据库商和图书馆就电子资源贸易中的法律主体、授权许可范围、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问题协商一致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不同数据库的授权许可协议内容也不同,尤其是关于授权用户、违规使用等问题的规定。这些原则性的规定是应当告知读者的,国外在这一方面比较重视,例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将授权许可协议扫描后放在网上以方便读者获得,并将其中一些重要条款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以帮助读者理解[6]。国内图书馆可以借鉴这些做法。

(3)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授权用户更方便地使用电子资源。我曾经处理过一起系统下载JSTOR数据库的违规使用事件,违规者是一名在职博士生,因为要暂时出差,担心无法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而盲目地批量下载。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尽管错在违规者,但也提醒了图书馆,我们为读者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到位,应让授权用户即使不在授权场所也有权使用电子资源。可喜的是,目前许多图书馆都已经建成或正在开发身份认证系统,这为授权用户不受地理限制、更加便捷地使用电子资源提供了保证。

(4)制定馆藏发展政策,保证电子资源订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随着电子资源引进和评估工作的逐渐成熟,很多图书馆会对原有的电子资源结构进行调整,停订某些学科相关度不高或使用率不佳的数据库,再增订一些新的资源。这是完善馆藏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会给一些用户造成电子资源经常会被停订的错觉,因此这些用户对自己研究领域内的电子资源,尤其是一些核心资源,会大批量地盲目下载。这提醒图书馆,要科学地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处理好电子资源与学科需求、电子资源与印刷型资源等多方面的关系和矛盾,并做好引进前的评价工作,一旦引进就要保持订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结论

电子资源是文献资源的一种类型,它涉及著作权人、数据库商、图书馆、授权用户等多个主体,只有各方利益达到均衡状态,主体间的关系才可长久地维持。电子资源的违规使用会破坏这种均衡,因此图书馆员有必要对违规使用的各种情况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违规使用的事件做出处理,以排除其对决策的影响。尽管图书馆对违规使用不承担责任,但也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违规使用的发生,以维护授权用户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饶艳.图书馆集团采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图书情报知识,2004(12):91-92

2 Elsevier License Agreement 2005.[2007-2-5]. http://www.unil.ch/webdav/site/codul/users/cborgea3/public/Elsevier_offre_FreedomCollection_30juin05.pdf

3 LexisNexis Academic & Library Solutions Subscriber License Agreement.2004.[2007-2-5].http://www.nlc.state.ne.us/netserv/lncontract_rev_20040421.pdf

4 Gayle Baker, Carol Tenopir. Managing the Unmanageable: Systematic Downloading by Library Users.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2006,44(3/4):11-24

5 Duncan E. Alford. Negotiating and Analyzing Electronic License Agreements. Law Library Journal,2002,94(4):621-644

6 Ellen Finnie Duranceau. LicenseCompliance. Electronic Journal Forum,2000,26(1):53-58お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710049

收稿日期:2007年5月18日

Status Analysis on the Misuse of Electronic Resource and the Measures of Library

Zhang Jing Qiang Zili Shao Jing

Abstract: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years, incidents of misuse of electronic resource happened frequently. These incidents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legal rights of authorized us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 of misuse of electronic resource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authorized user, and then defines the meaning of misuse of electronic resource. It also makes analysis on status on misuse and the influence on 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rovides the necessary measures of library.

Keywords:Misuse; Authorized User; Library Exoneration; 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