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问题

2008-07-24 10:08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2期
关键词:数字信息文献数字

王 燕

摘要 从历史的观点和国内实际出发,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目前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1 前言

在中国图书馆实践中,文献资源共享活动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随着现代计算机通讯、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图书馆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导致了图书馆内涵与外延的变化。早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着重于印本资源的建设和使用,随着数字资源的指数级增长,数字图书馆成为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数字图书馆”早在1990年就已提出,但目前其概念尚无统一界定,取得共识的是数字图书馆应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的管理体系、数字资源的发布与服务、数字资源的制作、数字资源的存贮[1]

随着数字图书馆概念的出现,数字图书馆联盟这几个字眼也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简单说来,数字图书馆联盟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由信息技术与网络来联合不同地域、不同结构的数字图书馆,促进各成员馆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联合建设、存取与利用的数字图书馆组织协调机构。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数

字图书馆联盟成立的初衷,也是联盟一直努力的核心[2]

2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但经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一定进展。近几年来国内影响较大的共建共享项目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等。

这些项目大多始于上个世纪末或本世纪初,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它们在联合目录、资源建设、馆际互借、电子资源的联合采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并通过各自的门户进行集成资源和服务,为各自的服务群体开展服务。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地方级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如上海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J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项目(BALIS)、天津市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TALIS)等。这些数字图书馆工程进一步为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便捷及必要的保障。同时,商业性数字图书馆也迅速崛起,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数字图书馆以及商业性的文献数据库竞相占领信息市场,如万方数据和清华同方的全文期刊数据库等,形成了十分激烈的竞争局面。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无纸质依托的数字图书馆,该系统被指定为“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已经建立,区域性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以上海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为代表)、系统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以CALIS为代表),以及其他共享系统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联合目录工作在共建共享方面的成果尤其突出,已成为绝大多数图书馆的基础性业务工作。但是,这并不代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就没有问题了,要使未来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继续顺利高效地发展,正确处理当前共建共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3.1 观念问题

在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重共建轻共享的问题。当然建是前提,是基础,但学术研究讨论时,总是谈如何建,很少提到如何享,实际共建过程中也很少考虑如何共享的问题。也有一些图书馆只希望信息资源共享,而不愿意共建。

我国图书馆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与专业图书馆等几个系统,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缺乏一个整体的领导,专业性质相同又同属一个部门或行业领导的图书馆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条条”和“块块”。现在每个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都有图书馆,一方面钱少,一方面却又过于分散,使得深层次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难以深入开展。

有些馆参加共建,却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共享。如CALIS高校专题特色库项目中,个别成员馆特色库本地系统不对校外开放,从而导致投资近百万的特色库项目只能“孤芳自赏”。而有的项目要求不参与共建的不能共享,有些共享是需要付费的,有些项目参建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体现等,都是导致各单位对共享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共享就意味着免费,但是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必然要有资金的支持。

以CALIS另一项目为例,CALIS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了西文期刊目次,内含2万余种外文期刊目次,仅就这些目次数据而言,对读者的用处并不大,因为即使找到了一篇有用的文章,也不知到何处去借,更不用说有一条既快又便宜的途径得到该文章了。为此,CALIS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主要成员馆的外文期刊订购单,为这些目次加入了馆藏信息,在目次揭示系统中挂上了CALIS馆际互借系统,这样读者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获取文献。访问期刊目次需要由单位按年缴纳,较低费用;读者通过馆际互借获取文献,需支付一定费用。当然,馆际互借平台也是CALIS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成员馆的。一个系统或一种服务要有生命力,必然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持,而CALIS作为一个国家项目,经费大多用于基础建设,因此大量的系统升级维护、数据处理等后台工作只能向共享成员馆收取一定费用,以维持良性循环的运营环境。因此,共享意味着免费的午餐这个观念要纠正。

3.2 条块分割、缺乏横向联系的管理体制

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不少图书情报机构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上还沿袭着传统模式,“条块分割、块块封锁”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完备体系[3]。各部委是一种纵向体制,各省则是一个横向体制,虽然中间有很多地方是交叉的,但要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仍然很困难。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均是分隔和独立的,长此以往,各馆就形成了自己的标准,最终结果就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学图书馆,由于馆藏特征、读者对象、业务范围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带来一些困难,同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但他们的文献资源、技术设备、专业人员各具特色,如开展协作则互补性很强,可使共建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的覆盖面更大,服务对象更广,服务方式更多样。

在体制问题不可能短时间改变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建设一个跨系统的图书馆网络,国家图书馆、NSTL、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CALIS等机构在近几年的合作比较紧密,为图书馆界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3 图书馆员的素质问题

人才是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成功之本。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决定着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迫近,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和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馆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对图书馆工作的现代化、自动化不能胜任,滞缓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图书馆员除了要担任传统的文献采集、加工、处理等工作外,还要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搜集、鉴别、组织、开发和利用,在科研人员和文献信息之间起到中介桥梁的作用,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信息组织能力和外文水平等都有待提高。因此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才能为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4 标准规范问题[4]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由众多信息资源成员单位共同合作、协同开发方可实现。但是在现实中,图书情报系统使用的自动化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系统,一般都出自不同的研发单位,在业务环节中执行的技术标准各异,系统开发没有采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这些系统单独在一个馆里使用也许没有太大的问题,一旦联网共享后,立刻显现出弊端,这也为我国与国外图书馆的合作带来了困难。例如,国家图书馆和CALIS采用的CNMARC标准都不尽相同,这为数据交换或系统横向连接带来了麻烦。

此外,一些图书馆没有严格采纳国际/国家标准,而是在这些标准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或者是细微的改动。这在进行系统对接或数据交换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麻烦。

数字图书馆作为基于网络环境提供数字信息资源和服务的系统机制,需要建立和遵循关于数字化加工、资源描述、资源组织、资源互操作和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需要采用和遵循内容编码、数据通信、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知识产权、服务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所建立的资源和服务的可使用性、互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002年科技部启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联合了图书情报界的带头单位,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期10个子项目的研究,在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不同领域内均制订了标准规范。同时,这些标准规范已被应用于国内多家单位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如CALIS等。当然,这些标准还有待于继续完善和推广。

另一方面,CALIS作为一个大型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与600多家成员馆进行合作。由于历史原因,成员馆使用的系统、采纳的数据标准、互操作等各异,为此,CALIS为每个子项目制订了相关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使之在CALIS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

但是,也要认识到,尽管标准的制定对于元数据、互操作及自动处理等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标准的作用是促进而不是全部的解决方案。

3.5 技术问题[5]

技术问题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网络基础建设问题;二是系统方面的技术问题,如数百个乃至数千个用户同时检索、海量数据的检索与存储、字符集问题、安全传输等;三是分布式存储问题;四是如何使数字图书馆使用的技术保持其先进性和可持续性等。

3.6 法律保障问题[2][6]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法,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又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的社会活动,图书馆仅是其中一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环境,不仅涉及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专门法律,而且涉及所有与信息领域相关的法律规范。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不断向前推进,而现时知识产权法又不够完善,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知识产权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知识产权问题在资源的共建过程和共享过程都会发生。CALIS教学参考信息子项目建立了一个集中式的可供高校师生在线阅读和选购的20055种教学参考书的全文电子书库。另有出版社推荐的最新全文电子教学参考书4万种。这些都是解决了版权问题的。但最初子项目组向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提交的参考书书单数据远多于此,一些参考书由于没有取得版权而不能共建共享。

可见,数字图书馆在方便了信息传播和利用的同时,使得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客体以及权利使用方式变得非常丰富和复杂,也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信息的传播利用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知识产权法一方面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法律保障,积极影响和促进文献资源共享活动;另一方面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又有限制和约束作用。知识产权问题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也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问题。目前数字图书馆联盟组织、法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及网络信息提供商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3.7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7]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一直是困扰数字图书馆学界的一个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历史不过短短十多年,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得到运用,但说到数字资源保存技术,尚处于起步状态。由于数字信息在技术基础、利用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它的长期保护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数字资源的存储介质一旦遭到破坏,损失的几乎是该介质中存储的全部信息;而纸本资源遭到损毁,未受损的页面还可继续翻阅。另一方面,电子扫描识别还可能会丢失文献特色。目前,根据数字信息保护的要求,数字信息保存技术主要采用数字更新(Refreshing)、数据迁移(Migration)、技术仿真(Emulation)等方法。

我国目前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正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各个图书馆都采购和生产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科研和教育领域用户日益依赖数字化资源和网络化服务。但是目前对于数字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的保存,各国还普遍缺乏法律上明文的规定。而且,数字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诸如:数字信息资源的目标和范围,保存的内容和方法,保存的责任主体,数字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提供检索的经济和法律问题,保存所需要的技术支撑等等。这些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世界各国在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和实践,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应用性部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信息资源共享要求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保存,而数字信息资源数量的巨大、类型的复杂、保存技术的复杂等因素决定了数字资源存取不是一个图书馆或组织可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图书馆之间,图书馆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紧密合作。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力量,同时出版机构和一些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如美国的OCLC、RLG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几个文献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从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国内数字信息资源的存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建立国家级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分布式机制。其次,要积极推进学术资源永久使用权的建设。永久使用权的获取是国家长期保存战略机制建立的基础。第三,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的诚实性。第四,建立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标准是资源长久保存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电子出版物的出现也改变了图书馆,它使图书馆从拥有信息变成租用信息,长期下去,图书馆将不再拥有馆藏,从而失去“记忆单位”的功能。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大量国外学术性数字资源,并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然而,高校通常是以购买一定时期数字资源的“使用权”形式引进的。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病在于图书馆无法保证可以长期地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一旦采购合同终止或者天灾人祸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图书馆丧失对数字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权。因此,解决引进数字资源长期存取问题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3.8 资金问题[8]

从我国目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情况看,资金不足问题已十分严重,信息资源建设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建立数据库、网络建设、系统运营等都需要大量专项经费,但现行的图书馆经费拨款往往有限,无力承受。一些大型的国家项目也需要几年一批。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无疑是一大障碍;同时,很大一部分数据库或系统,由于资金短缺,面临自生自灭的未来。而互不协作、重复建设则导致了更大的浪费,从而更显资金短缺。

在传统图书馆的模式下,要将纸质的实体买来、编目后存放到书库中,才算是拥有了馆藏。有些学校还不能接受购买服务的观念,更不能认可图书馆少买一点书,预留一部分购书经费给文献传递。清华大学在“九五”期间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有些外文书刊的利用率很低,于是他们主动削减了一部分期刊,改用向其他图书馆请求文献传递的办法满足少数读者的需求,节省了可观的经费。但是很多学校还不能接受这种“只要获取,不必拥有”的共建共享观念。此外,重复建设也造成了资金浪费。各个学校在进行自身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时,最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共建、共知、共享”,切忌封闭保守,重复建设。

各图书馆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应遵循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将拥有的馆藏尽可能地用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在今后的采购中,加强各馆之间的协调采购,对本校/单位重点学科/专业的文献作为重点收藏,且要有一定的复本用于馆际互借,对非本校/单位的重点学科/专业或交叉学科的图书则由其他学校/单位作为重点收藏,以达到协调采购,共同使用的目的,充分发挥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作用,促进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共建共享环境中,除上述的八个主要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也给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带来了一定麻烦,如学校合并或拆分导致的系统问题等;此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应在硬件平台方面等多作考虑,以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4 结语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以CALIS为代表的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已初具规模,正在从整体系统框架的构建转向全国范围内的系统部署和稳定运行,同时吸纳更多的成员馆加盟。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本文提到的几大问题将不可避免。为了在现有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共建共享,图书馆应该发掘自身的特色资源,注重提高馆员素质,合理配置资源,同时探索在网络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性。同时,图书馆还要注重宣传自己,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虽然国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趋势,但是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继续维持其发展,并逐步探索其独立运作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肖巍.数字图书馆四大基本构成要素正逐渐成形.http://www.media.edu.cn/importantnews_1659/20060317/t20060317_167730.shtml(AccessedNov. 17,2006)

2 李富玲,卢振波. 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11-15

3 齐引敬. 对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2):125-128

4 郭家义. 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的标准体系研究.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4):14-18

5 柳较乾. 我国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与对策. 情报杂志, 2003(10):118-119

6 刘晓,郭琪. 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探讨.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4(3):8-9

7 黄筱玲. 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 图书馆,2006(2):56-60

8 共建共享的观念需要达成共识.http://www.media.edu.cn/20060517/3190628.shtml(AccessedFeb. 5,2007)お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北京,100871

收稿日期:2007年4月12日お

The Major Problems of Resources Sharing in China

Wang Yan

Abstract: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ent major problems of resources shar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certain possible solut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sources Sharing

上海高校图书馆女馆长、女书记联谊沙龙成立

2008年1月19日清晨,上海市高校29位女馆长、女书记冒着寒风细雨,从上海的四面八方聚集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图书馆参加“上海高校图书馆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文献数字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北京尚水数字信息产品介绍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数字有形状吗?数字信息精确性和品牌标识形状的匹配效应*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成双成对
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职业权利缺失与回归路径
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产品定价策略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