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常识

2008-08-27 08:17
关键词:人声口技表演者

郑 琳

所谓相声,最初就是模仿各种声音,如模仿人声、鸟声、兽声、风声、水声及宇宙间其他各种声音等。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学鸡叫以解其危,就是运用了口技的模仿技术。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中《口技》一文中所写的表演者,已具有相声之雏形。再后表演者大部分模仿人声,又在其中掺上故事,于是发展成为相声艺术。现在舞台上的相声艺种,有单口、双口之分;后者较易,前者较难。

相声在北京盛行较早,最初是设一步帐,一人坐于帐内,学兽叫、鸟叫以及各种单独的声音,听众在帐外围听。后来把它综合起来,掺进一个故事,成为较有系统的声音,这叫“暗相声”。像当时流行的《醉鬼还家》、《五子闹学》等,就是最显著的例子。《醉鬼还家》段子表演情况如下:忽听见帐内好像有一人在走动,接着打门声、开门声、小儿哭声、夫妻吵架声、摔碗声、鼾睡声,依次而至。听众听了无不捧腹大笑。再后,把帐子去掉,在地上摆一长桌,一人立于桌后,学各省方言以及各行各业的叫卖声,这就叫“明相声”。

相声的基本功包括说、学、逗、唱。

说是最基本的。相声的“说”不同于生活的“说”,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相声的“说”必须“美”,要字正腔圆,要有轻重缓急。最高境界的“说”必须和唱一样好听。学,其实说白了就是模仿,天上地下,万事万物,都要能学出个样子来。这一点,口技是其中的一门。人物,动物,地方戏曲,人说话的神态,都得要学。逗,就是表演,是四门功课的核心。一段相声能不能达到愉悦观众的效果,逗功是关键。唱,早年说的唱是说唱戏。大多数的相声师傅都能唱上两段。比如侯宝林大师就曾经学过戏,而且唱得还很不错;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加进了流行歌曲,唱的范围更大了。

猜你喜欢
人声口技表演者
擅长口技的猎人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90后口技传承人:用一张嘴还原《阿凡达》
浅谈人声的音高修正对歌曲情绪表现的影响
爱乐之城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