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断山与勐氏石城

2008-08-29 03:40杨茂芳
丝绸之路 2008年8期
关键词:纸马纸人灵宝

杨茂芳

在云南省凤庆县新华彝族苗族乡西南方向境内的崇山峻岭间有一个叫勐氏石城的地方,两面绝壁的马鞍山被挖了三道1米左右宽、近2米深的口子,当地百姓管它叫“挖断山”。

适逢仲春,骄阳似火,我们步行约15里山路,拜谒了这个传奇故事惊险、历史记忆神秘的古迹。

据记载,勐氏石城为蒲蛮勐氏部落所筑城堡,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城堡以石块垒砌而成,故得石城之称。1598年,改土归流后即废。城堡遗址坐南朝北,远眺前方,群山绵延,峰峦叠嶂。鸟瞰东、北、西三侧,从大理苍山到笔架山,从灵宝山到阿迟把岭岗,从黑惠江到小黑河,均在视线之内。东侧悬崖峭壁、万丈深谷直达细田河底,西、北两侧松林茂密,坡陡险峻。绝壁北侧仅有单人行走的险径,该羊肠小道通往山脚黑河勐家桥。难怪有史书记载:勐氏石城“四面绝壁,易守难攻”。

有关勐氏石城的传说民间流传很多。

相传,勐家人丁兴旺,道术诡秘,牛肩山、枣子山、灵宝山都有勐家地基。勐氏石城相当于勐家总部。勐家人到蒙化城赶街买东西,往返骑龙马。相距200多里,太阳冒山才去,半天就归家。有一年,勐家老人天天抱着大公鸡在楼上做事,是全家人都下田下地去干活的时候才做,楼门也常常紧锁着。儿媳妇觉得很奇怪,就在老公公到邻居家忘了锁门的那一天带着儿子到楼上看个究竟。只见楼上摆放着一个很长、很宽、很高的大木柜子。儿媳妇在儿子的协助下,掀开柜门一看,众多的纸人、纸马便从柜里飞将出来。那些纸人、纸马高喊着“冲啊——杀”的口号直奔大理方向,后来被一场瓢泼大雨拦截在深山峡谷间。据说因为这些纸人、纸马还没有全部“点冠”(一种道术)而经不住风吹雨淋,便败阵下来。

于是,有地方官员上奏朝廷,说勐家心怀叵测,预谋谋反朝廷,当诛杀九族。然而,勐氏石城易守难攻,地方武装多次灭勐均遭失败。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地方官员请来地理先生研究对策。地理先生告诉地方官员,灭勐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勐氏石城地脉很旺,只要在勐氏石城上方断其山脉,勐家必然不攻自破。地方官员组织村民在勐氏石城上方狭窄处挖山断脉,不料头天挖出的缺口第二天又自然还原了,连续挖了数月都是如此。后来有一天,一位村民返回时在工地上掉下了一只草鞋。当他回去取鞋时,听到地脉龙神在说话:“千挖万挖我不怕,就怕铜钉铁钉来扎我。”后经地理先生指点,在挖断山埋入童男童女,才灭了勐家。

进入勐氏石城山顶,在那段形似马脖子的山岭上的三道缺口,至今还在演绎着扑朔迷离的历史传说。勐氏石城方向离缺口5米左右的小山包,有一个可供五六人迂回的圆形掩体土坑痕迹,翻下小山岗,数段城墙石脚依稀可见。勐氏石城右侧还有一段数十米长、约80公分高、80公分厚的石埂。再往下看,又是一片约700平方米的开阔地。《新华彝族苗族乡志》载:勐氏人丁非常凶悍,善使道术,防范森严,且东、北、西三侧用藤索结成木排,上垒石头,如遇敌来犯,即断其索。顷刻间,滚木垒石俱下,守兵只需扼守南面,便可御敌于石城之外。该石城是勐氏部落所建城堡幸存之一。

勐氏石城山脚的小黑河还有一道铁索桥,此桥由新华乡的六玛山通往鲁史镇的灵宝山。据《鲁史镇志》记载,勐家桥位于黑河上,明代勐氏建,故名。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知府赵承焘重修易名兴善桥。民国三十年(1941),陈恩荣、杨文洪改建为石拱桥,跨度6米,高5米,修筑工艺精湛,气势宏伟。此桥毁于1986年洪灾。1992年社教期间,犀牛党支部、办事处在勐家桥旧址修建铁索吊桥。

“万叠云山孤客倦,一湾绿水小桥横。”这是顺宁县第一任知府张汉皋给勐家桥题写的桥联。世事如风,荣辱兴衰、得失成败都被这经久不息的滔滔河水所吞没,亘古不变的惟有这崇山峻岭、潺潺小溪和日月星辰。

猜你喜欢
纸马纸人灵宝
纸马
基于河南省道S250线灵宝—朱阳段改建工程的地质灾害特征研究
帮小纸人卷“头发”
灵宝人大:认真履行“两个机关”工作职责
都市花园
我家娘子是把剑
仙君,你的宝宝掉了
剪不断的“人体”
纸马爷
一百万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