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阅卷:严打“套话作文”,力倡“真情作文”(上)

2008-10-15 02:56马俊强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套话消逝高考作文

马俊强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就是高中学生作文的“风向标”和“指挥棒”,阅卷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作文,学生自然就会去写什么样的文章。近年来,就是由于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偏爱那些专写历史人物、看起来很有文化底蕴的“文化作文”,所以,许多考生便一窝蜂地走上了“复古”路线,用“剪刀加浆糊”的手段“粘贴”出了一篇篇堆砌古人事迹、写法程式僵化、脱离现实生活、缺失时代元素、没有真情实感的八股式的“文化作文”——“套话作文”。而且,从全国各地的阅卷实际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所写的“套话作文”,得分情况还比较不错。在浙江省,不少“套话作文”还被打到了50分以上(满分为60分)。可以说,“套话作文”在中学生当中已成为一种极其盛行的不良文风。

面对“套话作文”风靡全国、泛滥成灾、影响极坏的情势,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在近两年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在全国调整了阅卷标准:

2006年,在改卷之初,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就提出了阅卷的新举动,尽管还只是口头精神:要让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得到高分,坚决不能让那种一味追求文采,专写历史人物,不注重联系现实的文章再得高分。2006年12月22日,浙江杭州《城乡导报》第25版“走进校园”专版上的《明年高考作文“变脸”,要关注社会现实》一文中透露:“2006年高考作文阅卷中,他们(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这类作文一律控制在50分以内,不再让这类作文得高分。”2006年12月24日,浙江杭州《城乡导报》第13版“视点”专版上的《怎样的作文才能在高考中得高分——省高考作文阅卷组长陈建新谈高考作文》一文中又透露:“我们不应该再一看到这样的‘文化作文就打高分,而应该鼓励那些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在评分时,则应联系文章的构思、立意以及表情达意的水准来综合给分。”

2007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阅卷标准继续坚持2006年的政策,对“套话作文”从严打分,对关注社会现实、关心身边生活、叙写真我体验、抒发真我情思、表达真我认识的“我手写我心”型的“真情作文”则从宽给分。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套话作文”从严打分的政策,已不再是口头精神了,而是形成了专门的书面“阅卷说明”——《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并在阅卷之前发给了每位阅卷老师以统一阅卷思想。这份“阅卷说明”的全文如下:

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

“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根据我们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

当然,我们指出“套话作文”的典型表现,并不意味只要使用了历史文化名人材料就一定是“套话作文”了。阅卷者要根据上述三要素,对作文进行综合判断。

“套话作文”的盛行与话题作文形式有一定关系。因为话题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低,再加上前几年这种类型的满分作文出现的较多,而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来讲,掌握几块材料到考场上去拼凑,远比苦学苦练提高写作能力要容易得多,又不需要承担抄袭的责任。

但是,这种“套话作文”的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它使高考作文遴选考生的区分度受到影响,写作能力高的考生与写作能力低的学生得分趋近。

第二,更为严重的是,“套话作文”背后的中学作文教学机制影响一代人的写作能力甚至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体现高考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引导中学作文教学,我们从去年开始对“套话作文”的打分执行从严的政策。一般情况下,这类“套话作文”最高不超过50分。如果语言比较流畅,思路清晰,可打在43~44分的基准分左右。表达特别突出的,也可突破50分,但不宜进入一类卷。而表达能力较差的,也可打在40分以下。

在这份“阅卷说明”的指导下,“套话作文”均被判为了低分。2007年6月25日,浙江杭州《城乡导报》第10版“热点关注”专版上的《2007年浙江省语文高考高分作文欣赏》一文中,还透露了2007年浙江省阅卷场有关“套话作文”的阅卷情况:“我们有些考生的作文文采斐然,绚烂夺目,铺陈排比,对偶夸张,极尽所能,展示华美,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低分的下场。究其原因,仅是一点:无真情实感。前几年大力倡导的所谓‘文化散文于今已逐渐沦为被批判的对象,根源也许就在这里。”

上述浙江省近两年“严打‘套话作文,力倡‘真情作文”的阅卷动态,可从浙江省阅卷组对下面两篇文章的评判上略见一斑:

例1:

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题记

一、李白

是谁?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吗?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是的,你的执傲使得原来你该有的高官厚禄都消逝了,然而你并没有因为这一消逝而一无所有。相反,当我们回望当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

二、苏东坡

是谁?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吗?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吗?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却偏偏选择竹杖芒鞋,踏遍天涯路,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你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动容,只愿“青山绿水泛秋浪”而超脱。

是的,你的固执使得原本能够才显八方、加官封帽的前景都消逝了,然而在这消逝中,你达到了让世人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鲁迅

是谁?是为国民麻木、国家不前而伤神的彷徨者吗?是为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站起而高呼的呐喊者吗?是为不能为国家多做一件事而悲痛的伤心者吗?在那个医术落后的贫苦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留学深造,在医术上有超高造诣,而你却偏偏放弃美好的前途,执意回国,并弃医从文,为刘和珍君而呐喊,呼“忍看朋辈成新鬼”。你的笔尖直刺向敌人的心脏。

是的,你义无反顾使你承受敌人泼来的污水,使你失去了光明前景,然而你却在这消逝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国人的景仰,得到了民族的肯定。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些行走在消逝中的伟人,在无尽的消逝中得到永生。

例2:

四季·雨

在江南这个地方,四季都是有雨的,而我,有幸出生在这个鱼米之乡。江南的人,骨子里掺入了水的性子,如水一般的温润,也如水一般的悠然。

都说江南不适合生存,但适合生活。是的,江南人的生活充满了情趣。一年的四季,仅雨,就有无限风情。

春雨贵如油。春雨带来生的喜悦与润泽的雨水,却仍透着一股凉意。大概,这是冬忘记带走了它。总是觉得在恍惚间,柳岸风堤撑纸伞的仕女们,走在云雾之间一般,带起梨花的清甜的香味。

梅雨之后便是真正的夏了。夏雨像淘气的孩子,说来便来,说走,一会儿,便没了影。它似乎带着使命一般,冲洗干净了污浊沉闷的空气,它便离开。日暮泛舟清波上,眷恋看斜阳,又品着清爽甘甜的龙井,这种闲适的日子,着实叫人妒。

夏末之时,荷叶残,红消香。坐于水边亭台,回望一池水茫茫,十里潋滟,叹一叹年光逝,惜一惜韶华落,日子也水一般地过去了。

江南的人最懂得如何生活,也最幸运地令人羡忌地生活在了最适合生活的地方。江南人或许不明白何为休闲,因为他们的生活已是十分闲适的了,别人眼中的百忙之中的抽空一游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若真要江南人“休闲”一次,他们反倒会手足无措了吧?

春季的时候,山由枯黄变为嫩绿,再渐渐成为浓绿。一阵雨过后,更生山峦叠翠绿更幽之感。夏雨过后,池塘中的荷叶儿青翠欲滴,荷花娇艳鲜嫩,令人生出爱怜之情。秋雨过后,坐在窗前回想雨打在枯叶上的深沉的声音,出神。而冬雨,有时夹着晶莹的雪粒,或干脆是洁白的雪花,片片飞满天外。

在任何一个季节中,任何一场雨都是不同的。除了雨景的情的不同,看雨听雨时的心境,也成为营造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

聪明的江南人,懂得如何消遣生活,在适当的时候欢欣雀跃,在适当的时候伤春或悲秋。江南人最懂得如何生活。

例1是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提供给每位阅卷老师的评分样卷。2007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命题要求是: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在试评阶段,不少一线教师给出了49分的高分,给分理由是:文章文采飞扬,很有文化气息,反映出考生具备不错的文字基础和文学根基。但是,阅卷组最后只给出了22分的低分,给分理由是:作文命题明确要求考生“我手写我心”,而这名考生却写了一篇典型的堆砌古人事迹、写法八股僵化、脱离现实生活、缺失时代元素、没有真情实感的“套话作文”,有“以不变应万变”和宿构之嫌。而且,阅卷组还在这份样卷的后面附上了一段“说明”:“这份试卷把‘套话作文的格式做到了极致。而且,里面的大量文字是抄袭的。这样一篇作文,也有人给了49分。经人检举,我们在网上查对后,确定它为大部分抄袭卷,最后给分数为22分。印发给诸位老师,作为评分的‘反面样卷。”(下期待续)

猜你喜欢
套话消逝高考作文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套路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消逝的打麦场
2014年浙江高考问题作文诊断(上)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30年,光阴的故事——消逝的记忆
即将消逝的美好
我的“套话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