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须强化现场显化矛盾

2008-10-15 02:56刘步春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排比句刘姥姥特级教师

王 峰 刘步春

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考场记叙文?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一千个论者就会有一千个答案。但是笔者以为,优秀的考场记叙文,必须弱化过程交代而强化现场描写,显化矛盾冲突和转化。

下面请看一篇记叙文习作。

刘姥姥求职记

刘姥姥不是《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他是我家隔壁的老刘老师,人称“刘老”,他却自称刘姥姥。刘姥姥很有才华,初中毕业考上本科大学,多年在重点中学担任语文教研组长,获得过市优质课竞赛特等奖,连续15年任教高三毕业班,还是多家刊物的特约撰稿人。

54岁那年,老刘享受了调研员的待遇,可以不用上班了,于是决定去私立学校应聘。他把自己的情况写成一组数字的排比,通过电子邮件寄给一所学校:“有一个语文教师,54岁的年龄,44岁的精力,34岁的抱负,24岁的饭量,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但有特级教师的才能,愿借贵校平台施展才智,不知赏识否?”说来也巧,电子邮件发出一小时,那所学校的校长就打来电话,同意他前去应试。语言打动了权力。刘姥姥当天赶到该校,试讲,面谈,签订合同,顺利地成了该校的老师,执教高三语文。

刘姥姥在这所学校干了两年,想再换一个地方。这年暑假,他看中一所学校,准备去试试。为了方便求职,他特地赶制了一张名片,把那一组数字改了一下,印在反面:56岁的年龄 46岁的精力 36的抱负 26岁的饭量。他带着名片赶到这所学校,名片上的话感动了招生部的工作人员,她向刘姥姥表示,一定向校长竭力推荐。几天以后,他接到了这所学校的电话,让他去试讲。语言又一次打动了权力。

一年后,刘姥姥忽然想去北京看看,见一家高考复习班招聘语文教师,他再一次改动那一组数字,向那家高考复习班发去电子邮件:“刘某某,男,57岁的年龄,47岁的精力,37岁的抱负,27岁的饭量,没有特级的光环,但有特别的业绩,相信会成为高复班学生最欢迎的语文老师。”语言再次打动权力,当天复习班负责人电话邀请,刘姥姥顺利当上北京的教师。

语言是权力的婢女,指鹿为马是历史的例证,现代的就不说了;语言又何尝不能支配权力呢?历史的现代的都不说,刘姥姥的求职经过就是明证。

这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选材独特,人物有个性,文章线索明确,叙事清楚,结构完整,然而又总让人感到缺少点什么?

缺少什么呢?请看修改稿——

刘姥姥的排比句

邻居老刘老师,德高望重,人称“刘老”,他却自称刘姥姥。

54岁那年,刘姥姥享受了调研员的待遇,决定去私立学校打工。

8月的一天,刘姥姥打开电脑,在网上寻找用人单位,看罢几条信息,气不打一处来:几乎所有单位都只招45岁以下的人。只知糖浆不识蜜,形而上学,教条主义,他直想骂人。转念一想,也不能怪人家,谁知道你的实力呢?他决定毛遂自荐,给招聘单位写一封全面介绍自己的求职信。从初中毕业考上本科大学,到重点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从优质课竞赛获奖,到连续15年任教高三毕业班,他一口气敲了一千多字。他把信发给对方,像发出了请柬,专等客人的到来。等啊等,等来了更大的不快:对方来电话,问他是不是特级教师。他像受到了污辱,便不再搭理人家。

第二天,刘姥姥继续寻思招聘的事。打开电脑,读着昨天的信,他笑了,连不亢不卑都不懂,还语文教师呢。怎样让别人相信你?你越虔诚,他可能越觉得你无能。你脱得光光,一丝不挂地站到他的面前,未必就能得到他的信任;你只给他一个朦胧的背影,说不定他会追着要见你呢。对,避实就虚,以虚代实,出奇制胜!于是,他将千余字的长信提炼成一组数字的排比:“有一位语文教师,54岁的年龄,44岁的精力,34岁的抱负,24岁的饭量,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但有特级教师的业绩,愿借贵校平台施展才智,不知赏识否?”他把短信发给自己选中的一所学校,等待着别人的邀请。说来也巧,信发出一小时,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打来电话,让他前去应试。试讲,面谈,都不在话下,当天就正式签约。

刘姥姥说,他是靠排比句征服名校的,他对自己编写的排比句特别衷情,特地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名片,把它印在名片上,数字每年一改,名片每年一换。

在这所学校干了两年,刘姥姥想换一个地方,就带着名片去了另一所学校。学校负责人不在,招生部的一位女士接待了他。他说明来意,女士断然回绝:“学校不缺语文教师。”刘姥姥说:“这学期不缺,下学期也行。”女士显得有些不耐烦:“这里语文教师多着呢,我也是语文教师,正因为人多,才到招生部的。”刘姥姥笑着说:“看来我在这里推销不出去了,”说着,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女士,“留着纪念吧。”女士接过名片,一组数字呈现在她的眼前:56岁的年龄,46岁的精力,36岁的抱负,26岁的饭量。女士看着这组数字,脸上多云转晴,笑着说:“刘老师真会说话。”刘姥姥说:“说和写是语文教师的专长,如果能和你同事,一定与你好好切磋说和写的问题。”女士一改先前的态度:“刘老师,我一定竭力向校长推荐你。”几天以后,刘姥姥接到了这所学校的电话,让他去试讲。

姥姥的数字排比又一次征服了招聘单位。

又过了一年,刘姥姥想去北京闯荡。一家高考复习班招聘语文教师,言明只招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应届毕业生和退休者勿扰。老伴笑他:“死了这条心吧,你还以为你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啊?”女儿打趣他:“爸爸,要是减去12岁,人家肯定第一个用你。”刘姥姥相信自己的实力,也相信语言的力量,他再一次改动他的排比句,向那家复习班发去电子邮件:“刘某某,男,57岁的年龄,47岁的精力,37岁的抱负,27岁的饭量,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但有特级教师的业绩,相信会成为高复班学生最欢迎的语文老师。”排比句再次发生效力,校长电话邀请,很快在北京见面。校长开玩笑:“我们请刘老师,是因为刘老师特别能吃饭。”刘姥姥笑着说:“你看中的可能是我的狂气吧。”于是签约,刘姥姥如愿以偿,当上北京教师。

刘姥姥的排比句是一个丰富的载体,承载着他的智慧,他的胆识,他的才情,也承载着他的人格魅力。刘姥姥今年58岁,明年59岁,他还会用他的排比句去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尊敬,在人生舞台上上演精彩的节目。

不难看出,从标题到立意,修改稿比原稿都有了较大的改进,而最突出的进步当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修改稿和原稿所用材料未变,人物的基本性格未变,但在修改稿中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多了。何以能够如此?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叙述方向的改变——强化现场描写,强化矛盾冲突,而弱化过程的叙说。

先说现场描写。原稿从离岗前不凡的业绩,到离岗后的三次求职,叙事简洁,交代清楚。就表达方式而言,全文近800字,多为记叙和议论,几乎没有什么描写,因而缺少现场感。而修改稿淡化了过程的叙说,强化了特定场合里人物活动的描写。全文9段,详略有致地描写了几个“现场”,即写信的现场、编排比句的现场、与某女士对话的现场以及与高复班校长对话的现场。前两个现场,主要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刘姥姥的智慧;第三个现场,借助人物对话,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刘姥姥的语言魅力;还有,通过妻女的讽笑和打趣,反衬刘姥姥的自信;最后一个现场,通过高复班校长与其幽默的话语,进一步衬托刘姥姥语言的魅力。正是通过这几个现场的描写,刘姥姥的形象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实际上,这里的一个个现场是完整过程的一个个片断,片断组成过程,过程靠片断展现。离开片断去叙说过程,只能是抽象的过程;用片断展现来显示过程,才能有生动形象的记叙。把人物放在具体的场合中,强化片断描写,淡化过程叙说,人物的形象就突现出来了。

再说矛盾冲突。原稿中的人物无论是自身还是其与周围环境,没有任何矛盾,主人公“至善至美”,所向无敌。修改稿中,文章在三次求职过程中都安排了一定的矛盾曲折。在第一次求职中,首先安排了实话实说而不被他人承认的矛盾,同时还安排了自身求职未讲艺术而遭遇“挫折”的曲折。在第二次求职中,也一改原稿中的一帆风顺,增写了招生部女士开始对语文教师的断然拒绝;在第三次求职中,增写了高复班拒招45岁以上教师的招聘条件和妻女的讽笑和打趣。这些矛盾的安排,不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增强了生活的真实性,也使刘姥姥的聪明才智在对比反衬中得到强化,增强了人物的“力度”。

猜你喜欢
排比句刘姥姥特级教师
小学语文排比句的用法
从“四计歌”学排比
刘姥姥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小议如何借导读写美句
一切皆有可能
奇妙的排比句
刘姥姥的公关术
特级教师评选起到了激励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