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布莱曼:月光女神唱响奥运

2008-10-31 05:40朱梅梅
八小时以外 2008年9期
关键词:刘欢莎拉韦伯

朱梅梅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辉煌上演,莎拉•布莱曼与刘欢共同唱响了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在那一刻,莎拉以她天籁般悠扬辽远的声音打动了世界。她空灵的声音让人心境深邃,在那一刻,全世界的人都抛下了国界、信仰,甚至是时空的阻隔,所有人的心连到了一起,她的歌声给无数人带来了内心的感动与温暖。

脸谱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1960年8月14日出生,世界乐坛天后级巨星,她是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互融合的标志性人物。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有着“月光女神”之称的她和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共同演唱《一生的朋友》,这也是奥运音乐史上的一次顶级完美演出。这次她与刘欢同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You and me),是她演唱生涯中的第二次奥运经历。

音乐人生

莎拉•布莱曼被称为跨越古典与流行的标志性艺术家。在世界歌坛风行古典流行跨界互相交融的今天,莎拉•布莱曼站在了这个潮流的最前沿。她曾创造了单曲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张的惊人记录,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听众和歌迷,她的歌迷不仅来自歌剧界、音乐剧和古典音乐界,更有大量歌迷是喜欢流行音乐的年轻人和发烧友。

1960年8月14日,莎拉•布莱曼生于英国朴茨茅斯,父亲是土地中介商、母亲是苏活区的舞蹈女郎。莎拉•布莱曼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带着她四处学习芭蕾、歌唱、表演,参加各种比赛,因此她聆听并熟识了很多古典作曲家的音乐。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电台里每天播放的音乐只有两种:古典音乐,比如歌剧、交响乐;另外一种就是摇滚音乐。那个时候的摇滚代表人物是甲壳虫、大卫•鲍依、平克•弗洛伊德、深紫乐队等。由于父母喜欢听60年代的重摇滚音乐,家里的收音机里整天响的是摇滚乐,这样的耳濡目染,对莎拉影响很大,在两种音乐文化的冲击、交融下,莎拉从很早开始就奠定了跨界音乐的基础。

13岁时,她首度登上了伦敦琴卡迪利剧院参加《我与亚伯特》舞台剧的演出,随后又加入了舞蹈团体“潘神一族”和“丑闻”。21岁那年,莎拉前往伦敦,应征出演使她日后名扬天下的音乐剧《猫》,在甄选的过程中,莎拉不仅夺得女主角的位置,还俘获了该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心。从此,她成为这位音乐剧大师作品中的女主角,并在他的指导下开始演唱古典作品。在新伦敦剧院参与《猫》剧的原创和演出后,她嫁给了享有盛名的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从此她开始演唱古典音乐并很快崭露头角,并且同多明戈一起演唱了韦伯的《安魂曲》。1988年1月,《歌剧魅影》首度在美国百老汇演出,莎拉的魅力继而征服了新大陆,成为耀眼的音乐剧明星。她也因此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最佳女演员,同年,她为EMI古典录制了一张艺术歌曲专辑《天籁森林》,演唱英国作曲家布瑞顿改编整理的英国民谣,这张专辑为她古典声乐的演唱赢得了相当的好评。

巅峰时刻

1986年,在“英国女王陛下剧院”的演出,让《歌剧魅影》传遍了全世界,这次演出使得莎拉获得了当年英国戏剧论坛奖的提名,两年后她将该剧带到纽约的百老汇。除了音乐剧的涉猎,她还在查尔斯史特洛斯的儿童歌剧《夜莺》,韦伯的《歌与舞》及《旋转木马》中演唱过;同时她发行了很多跨界音乐专辑如《逝去的歌》、《卸除防备》、《末期的歌》等。

1992年,莎拉参加“韦伯音乐作品”日本巡回演出。同年,莎拉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合唱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从此,世界开始关注这个有着宛如天使般面容和声音的精灵。

1997年,莎拉的专辑《time to say goodbye》与同名单曲《time to say goodbye》同时横扫全球唱片市场,创下超过250万张的惊人销售记录。《time to say goodbye》这首经典之作是意大利盲人男高音安德烈•波切里与莎拉一起合唱的。这首歌在欧美歌坛影响巨大,戴安娜香消玉殒的葬礼之前,BBC用这首歌作为对戴妃的最后告别。 在流行音乐方面,莎拉重新诠释了老牌流行组合QUEEN(皇后乐队)的经典歌曲《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这首歌曲感天动地、深情款款,令无数歌迷追忆起“皇后乐队”的黄金时代。在歌剧方面,除了演唱电影《窗外有蓝天》的主题曲《0 MI0 BABBIN0 CAR0》(普契尼原曲)之外,她演唱的现场版莫扎特作品《哈利路亚》听起来美感十足,丰润剔透。除此之外她还亲自填词演唱,用电子混音录制的巴洛克古典名曲《阿尔比诺尼慢版》、用意大利语演唱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美声版听来都别有一番新意。在演绎新编古典歌剧《图兰朵》里的名曲《今夜无人入眠》时,莎拉的演唱更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绝美享受。

从1998年开始,莎拉相继出版了个人专辑《重返伊甸园》、《月光女神》、《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Harem)是以中东传说为基底所编织而成的一次音乐奇想之旅,整张专辑呈现出来的是广袤沙漠、无垠空间以及那种平和与充满灵性的感觉,这张专辑可能是莎拉•布莱曼到目前为止最独特且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不但展现了她在作曲方面的才华,她充满热情的创意构思以及举世无双的天籁歌声也都在其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2007年,莎拉又发行了最新专辑《真爱传奇》。

奥运传奇

今年莎拉•布莱曼已是48岁的“高龄”,但她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曼妙性感的身材和天使般的容颜震撼了世界歌迷。她穿着白色的长裙,犹如圣洁的女神。

缘何莎拉成为北京奥运会主题曲的演唱者,一下子成为世界许多乐迷讨论的焦点。

莎拉•布莱曼作为全球歌后,因横跨歌剧、音乐剧和流行音乐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而得到了全世界各类歌迷的支持和喜爱,更重要的是,之前她已经有了一次奥运会歌曲的演唱经历。奥运会一向有非主办国歌手与主办国歌手合唱奥运会主题曲的传统,让有国际影响力的莎拉•布莱曼和中国歌手刘欢一同演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既照顾了全世界的耳朵,又能够把中国文化最大限度地推向全世界。音乐家卞留念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刘欢流利的英文是他能入选的至关重要的原因,而莎拉•布莱曼则请来了中文老师进修中文,莎拉的那一句中文“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准确地诠释了这一届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008年8月4日下午,天籁般的嗓音在北京郊外一间摄影棚内再次响起。在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4天时间,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旁的一间用废弃工厂改造的摄影棚内,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MV正在紧张秘密地拍摄。

在拍摄现场,莎拉•布莱曼表现得非常敬业,在MV导演的指导下,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拍摄工作。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演唱奥运会的主题歌了,在奥运历史上还没有第二个人做到这一点。莎拉说,在接到来自北京的邀请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从来没想到还能再次演唱奥运会的主题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荣誉,我觉得自己的运气非常好”。

在演唱这首歌时,莎拉感觉到这首歌有着非常“国际”的一面,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但同时,由于歌词的作词作曲都是中国人,这首歌也必然带有中国的味道。莎拉说,她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中国的音乐,也特别喜欢京剧,因此她也希望把中国音乐的感觉带入到这首歌的演唱中。事实上,她确实是做到了。

与爱同行

1978年,18岁的莎拉•布莱曼就和乐团经理史都华结婚了,婚姻维系了五年后两人分道扬镳。1984年,莎拉•布莱曼嫁给了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但1990年两人宣告离婚。与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婚姻让莎拉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但也使她生活在丈夫巨大声望的阴影中。由于她是韦伯的妻子,她的成功招致了嫉妒者的讽刺和媒体的怀疑,关于她和韦伯的花边新闻充斥着英国小报的版面。“媒体在你的身边营造了一个他们的世界,他们自己编着故事,对他们来说,这是乐在其中的事情,但却把我毁掉了。如果让我回忆和韦伯六年的婚姻生活,那大部分都是关于在报纸上的我。如果我没有和韦伯结婚,或许我也能得到《猫》和《歌剧魅影》的角色,我就是为这些角色而生的。但和婚姻、金钱联系在一起后,一切都变味了。当然,那时候的我还很年轻,正处于不断试验的过程中,当然也会犯很多错误。那是一段痛苦的时光,无论我多么努力,他们从不以我自己的成就来评价我。”莎拉说。

1990年,莎拉提出与韦伯离婚。在这场离婚中,韦伯分给莎拉600万英镑的赡养费和财产,但莎拉说自己对此“毫不动心”,并曾试图还给韦伯,但遭韦伯拒绝。离婚后,两人保持了“朋友关系”。

走出离婚的阴影,莎拉试图摆脱韦伯的光环,一开始很难,因为人们认为她只能演音乐剧。1991年的一天,她听到一张唱片《英尼格玛》,使得莎拉找到了感觉,并迅速认清自己的音乐风格是该回到“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歌手”的路线上。

与此同时,莎拉结识了德国音乐人佛兰克•彼得森。佛兰克用他擅长的电子音乐为莎拉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乐元素,使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音乐让他们相恋并最终走到一起,《time to say goodbye》就是彼得森与莎拉的经典之作。

现在,莎拉•布莱曼这个名字在世界家喻户晓——在西班牙,她被称为“歌剧天使”;在德国,她被称为“舞台剧歌后”;在日本,她被称为“超人气歌星”;在中国,古典界称她为“歌后”,流行界称她为“巨星”。

莎拉是游走在流行与古典边缘的月光女神,是伊甸园里的仙女,她完美的声线世上绝无仅有,除了赞叹,唯有倾听。

刘欢:奥运不需要风风火火

在离奥运会开幕只有十多天的时候,刘欢收到北京奥组委的邀请,当时他第一反应就是兴奋的同时心里又感到压力很大,他说,为奥运会演唱主题歌是每一个歌手的梦想,但是当这样一个机会从天而降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能不能拿得下来”。接下来,他找到主创陈其钢一起讨论如何演绎这首歌曲,了解陈其钢创作这首歌曲的初衷,了解他通过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思想。第一次录音刘欢很不满意。第二次录音时,刘欢选择了一些变化,使歌曲变得更加豁亮。

今年45岁的刘欢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男歌手,他高亢而充满激情的演唱风格,充满了中国民族韵味。在陈其钢创作的这首《我和你》中,刘欢个性的中国风格演唱,似乎显得很突兀,也许是歌曲本身的国际化。总之,刘欢与莎拉•布莱曼放在一个舞台的时候,他似乎显得重量不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欢对《我和你》这首歌曲本身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歌非常平和、非常安详,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北京奥组委和我们的导演组所想表达给世界的一个想法,人类渴望和平,我们需要用这样一种非常平静的旋律而不是风风火火的旋律来表达,用咱们中国话讲也可以说是祥和”。

陈其钢:开幕式是一种精神

作为中国旅法现代音乐大师,陈其钢是当今少数几个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极为活跃的中国作曲家。十余年来,他的作品荣获了多项国际大奖,享誉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界。应中央芭蕾舞团之邀,为张艺谋导演的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创作音乐,并于2001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全球首演。2008年,他创作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并身兼词曲创作于一身。

在陈其钢身上,有着一种古典诗人般的气质,他的音乐作品将中国传统作曲技法和西方现代作曲相融得非常好,最初《我和你》是为国旗入场仪式而写的,所以陈其钢在创作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如何用音乐淡化国旗仪式中强烈的民族主义元素。他说:“一开始,我写的时候试图用软化的童声,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国旗入场的时候给人过强的民族主义感。”也许就是这份无国界的亲和的柔软,打动了以刁钻著称的张艺谋。陈其钢说,他想找一种博大的、平和的音乐,虽然是奥运会,但是开幕式不是竞技,是一种精神的展现。这首歌也符合他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领悟。

《我和你》在北京奥运会唱响之后,给全世界带来了惊喜和感动。这首歌没有气壮山河,没有纵横捭阖,但它闪耀着人性与情意的光华,以舒缓而温情的方式让亿万观众如沐清风,《我和你》传递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含蓄的内敛。

猜你喜欢
刘欢莎拉韦伯
勇气
五月是什么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勇气
梦想做“完美母亲”,更难成为好母亲
遇见更好的自己
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
刘欢一家爱废品
我还是我!莎拉就是莎拉!
动人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