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气入器 出神入化

2008-11-14 02:59
中关村 2008年11期
关键词:顾先生微雕蟋蟀

江 浩

艺术是一种超越,是一种人生的历练

丁蜀镇——这个中国名镇就座落在江苏省宜兴市的太湖之滨,江南的蒙蒙细雨给这个古老的小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里盛产著名的紫砂壶,而这个古老的江南小镇同江西的景德镇一样,被评为了世界非物质遗产保护地,这里出产的紫砂壶300年来一直是人们爱不释手的收藏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色紫砂泥养育了许多中国紫砂工艺大师,是什么样的神奇魅力使那些紫砂工艺师们用一双巧夺天工的双手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器物和神态各异的造型?这五色紫砂是一丸泥土还是大自然的精灵?

在江南四月细雨蒙蒙的一个日子里,朋友杨其明和原宜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蒋乃年夫妇驱车带我去见一位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微雕艺术名家顾治培先生。

来到顾先生的家中,这位艺术大师热情好客。他首先带我们去他的紫砂展藏室参观,他打开电灯,我们顿时感到仿佛走进了一个艺术殿堂。这里都是顾先生个人的紫砂雕塑作品,四壁的橱窗里摆放着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和各种昆虫、动植物的紫砂雕品,其中一条眼晴蛇把我们吓了一跳,我们还以为是他养的活物。顾先生忙解释说:“这是雕塑不是真的!”。再看那些小蟋蟀在草地摆开了战场,个个雄姿英发,斗兴正酣。这时顾先生拿出一个紫砂蟋蟀罐,打开来让我们看,里面两只“将军”正在搏击,它们竟发出清脆的鸣叫声。原来这是顾先生研究多年首创的声控紫砂微雕作品……

走出他的展藏室,我们还沉浸在那紫砂艺术作品的震憾之中,这时他已为我们沏好一杯清茶,我们开始谈起了关于他紫砂艺术创新的话题。

名家是怎样练成的?有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顾治培对他的紫砂艺术生涯却另有一番体悟。

顾治培自幼生长在一个紫砂世家,祖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在他的记忆中祖母善于制作紫砂小器件,而且做的维妙维肖。他七八岁时,由于家境贫寒,他又是家中长子,为了帮助父母分忧,他便帮祖母制作紫砂小器件。他心灵手巧,只要看上一眼,便能制做出各种小器件,祖母对他的手艺常常夸赞不已,而他制作的小器件,也常成为人们的抢手货。顾治培对紫砂艺术的直感是使他日后成为紫砂微雕艺术名家的重要因素。

如今两鬓略显斑白的顾治培回忆起他走过的艺术探索之路非常感慨。他说:他能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比评上工艺美术大师还要艰难。这话还要从头说起,当年顾治培初中毕业后,他就参加了工作,那时分配在宜兴供销部门当营业员,但是酷爱紫砂艺术的顾冶培一直想去陶艺工厂做一名紫砂艺人。但是那个时候做紫砂壶工资低,连家也养不起。对紫砂艺术的钟爱,使他放不下这个儿时就想成为一名陶艺艺术家的梦想。1982年,紫砂产业的兴盛让他顺利进入了当地一家紫砂工艺厂,开始了他的陶艺生涯。

顾治培在工厂勤学苦练,加上他又来自于紫砂世家,对紫砂艺术的感悟力比其他员工强,很快他就把工厂的传统制作工艺全部掌握了。但是当看到广东的陶瓷雕塑工艺比当时他们工厂制作的紫砂作品更有时代性也更为受市场欢迎时,他开始思索另一个问题。他认为紫砂艺术不能只在传统工艺中发展,那些罗汉像、观音像、之类的传统工艺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但他又一时找不到创新的思路,他苦苦的思索着。

紫砂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中国的紫砂壶据资料记载发韧于宋代,但目前所能看到的一把最早的紫砂壶是明朝正德年间,一位叫供春的人制作的树瘿壶,这把壶也被称为供春壶。而供春曾是一位进士吴颐山的书童。当年他跟随吴进士来到宜兴金沙寺,吴进士读书,而这位天资聪慧的供春看到金沙寺中的和尚以紫砂泥制壶。他耳闻目濡,忽然有一天,他心灵之窗被打开,也想做一把壶。遗憾的是没有师傅传授,供春便师法自然。他常伴吴进士在寺院一颗银杏树下读书,在银杏树硕大的树冠下,一个个铭刻着年轮的树瘿,让他产生了无限的联想。可是他又没有紫砂泥,急中生智,他把老和尚制壶时洗手沉在水底的紫砂泥捞出来,按照树瘿的样子做了一把壶。没想到和尚们见后大加称赞,拍案叫绝。他就在晨钟暮鼓中完成了这一杰作。从此人们把供春称为紫砂壶制作的鼻祖。这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给了顾治培很大的启示:艺术的生命来自于自然,来自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把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在供春壶的启示下,顾治培把目光由传统制作紫砂器转向了广阔的大自然,大自然生机勃勃,给了他创作的灵感。首先他尝试着制作了一些小件,当他正为自已寻找到一条新的紫砂创作之路高兴之时,一位当时有名的紫砂工艺大师在大会上批评了他的创作,认为这些都是雕虫小技,不能弘扬博大的紫砂传统艺术。大师的批评并没有吓倒他,善于思考的他,在大师的批评中获得了新的发现。他想,一个大师这样在乎一个无名小辈制作的作品一定有它的用意,这说明,大师受到了挑战,我的路子走对了。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继续向新的创新之路探索。但是由于他没有拜大师为师,在工厂里没有人出来为他辩护。但顾治培相信自已一定能成功,于是他就拜大自然为师。为了塑造好那些大自然中可爱的生灵,他经常出没在大山荆棘之中,还捉来蛇养,观察蛇的形态,然后再放生。为了雕塑出蟋蟀的神韵,他先后去浙江、山东观看斗蟋蟀,还参加了蟋蟀协会,听专家们谈蟋蟀的本质规律。让他最难攻克的关卡是当小蟋蟀雕好去窑内烧制时出现了爆裂。他不甘心失败,进行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的试验。有人劝他算了吧,别枉费心血。但顾治培有一股不成功决不罢休的毅力,他就凭着这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下去,在第七年的时候,有一天当他从火窑中取出烧制的蟋蟀作品时,终于发现作品完美无缺,他成功了。后来他创作的促织壶荣获1998年江苏省第六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顾治培的微雕艺术远播海外,一位台湾客商闻讯赶来,这位台湾客商在走访了宜兴所有的紫砂工艺工作室之后,最后决定给顾治培投资50万元人民币,让他做一件紫砂微雕精品。

今天,我们已无缘看到顾先生的这件珍贵的微雕紫砂作品,因为作品完成后便被台湾客商运走了。但是从顾先生的一篇论文中我们知道了它的价值:“我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全手工制作了紫砂微雕‘千禧万福蟋蟀群英会。1.5平方米的紫砂微雕作品由九块紫砂陶板组成,以大自然为题材,塑山岳、丘陵、田野,用写实的艺术风格,把紫砂的‘五色土捏塑成70多种形态各异的蟋蟀1028只。蟋蟀有的在生死决斗,有的在谈情说爱,有的在高歌猛进,有的在自得其乐。刻意揣摩蟋蟀的每一个姿态,从具体生动的形态中抽象出最具本质的特征,提炼出感人的美韵,使具体物象变成精神的外化佐证。山峰上5只老虎的牙、须、爪我都精雕细琢,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呈现出清新脱俗的视觉效果。”这件作品在2002年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他开创了中国紫砂微雕艺术蔚为大观之先河。

为了能把紫砂微雕这一创新艺术推向高峰,顾治培已不顾创作对身体的损害。由于创造这样的小动物作品,必须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才能完成,而且眼睛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长期工作下来,他的视力已大大下降。但他从没有后悔过,为了紫砂微雕事业他奉献了自已的青春年华。当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钱绍武看到他的紫砂微雕及其它壶艺作品时非常感动,欣然为他命笔写下:“外人善器,中国重气。以气入器,天下无敌。”这正是对他所作出的成就最好的奖励。

顾治培先生的确是把中国的气学思想融于紫砂艺术之中,庄子是把“气”的思想引入道论的第一人,“通天下一气耳”(《知北游》)。宇宙大生命的源泉依托于气,贵精守气,这成为道家学派的精华,其实就是表现一种自然之道的“大美”境界。

顾治培先生的紫砂创作是非常丰富的。在他连续十几年担任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工艺研究所所长以来,先后创作了不同造型和装饰风格的新品120多件,《玉玺》、《锦鸡壶》等10多件作品荣获许多大奖。在2006年4月,由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指定制作的《汉云壶》,赠送来大陆访问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台湾前“行政院长”,中国经济研究院、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先生。同月,制作和二件《同心壶》赠送给首漂台湾海峡筹委会,并收到荣誉证书,感谢其对祖国和平统一所做的贡献。2006年11月,《连心壶》以中共无锡市委名义,被赠送给了无锡访问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2007年,他制作的《风雅壶》被作为高级礼品,赠送给长江三角洲台资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一些中央领导在参观完他的作品后,有的为他题词鼓励,有的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顾治培先生的从艺生涯中,我们看到了,想要成就一代宗师,不仅是“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还要禅悟人生。如果没有悟性,也许会出现“台上拼命演,台下喝倒彩”的倒错现象。艺术是一种超越,是一种人生的历练。

猜你喜欢
顾先生微雕蟋蟀
贪玩的蟋蟀
顾先生的孤独简史
顾颉刚与中华书局
蟋蟀的小屋
浅谈玉石微雕阴刻艺术
漫谈现代微雕艺术
微雕
蟋蟀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