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2008-11-17 10:46古维秋涂传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10期
关键词:新农村和谐社会传承

古维秋 涂传飞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47;2.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也昭示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探索了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新农村;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03-07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of Rural Area

GU Wei-qiu1, TU Chuan-fei2

(1.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2.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Jiangxi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holds that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 harmonious rural societ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evitably promotes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rural society also indica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hen, in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aths that we should choose to inherit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new rural area; harmonious society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点、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文化重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现实,在这种社会文化重构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前社会文化重构的基础。历史发展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农村社会的整合和演进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谐社会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文化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农村社会的整合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我们必须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俗体育文化对农村文化整合的积极作用。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方针政策,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提供了契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这既是农村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还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反映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为该民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在我国汉族人口将近占我国总人口的90%,汉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可以称之为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除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而所有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又统称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所以,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不仅仅就是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它是包括汉族以及其他55个民族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际上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建设一个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顺应人民的意愿,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1]。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多样性的社会,富含个性差异,但必然是要求它的内部要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子系统通过一定自然法则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同时其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也要处于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2]。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是社会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社会各个文化子系统的重新整合。所以说,社会只有和谐地发展,才有可能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如果社会内部各子系统或其子系统内部各要素搭配出现偏差,将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调整与社会文化的整合或重构,任何形式的文化整合或重构,都不可能脱离原有的文化传统(或都需要原有文化为基础),而我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既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对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2.1.1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精神基础 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想精华,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实现民族认同最好的方式和媒介。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类活动项目,无论是活动形式还是技术方法,均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中国社会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伦理观、人生观弥补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不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人进入一种高远的境界,得到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至今仍具“魅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涵是这些思想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文化基础。

2.1.2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 基于共同的文化传统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是促进民族和睦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使不同的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甚至不同政见者),都会因一项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而聚合到一起。如舞龙、拔河、赛马等诸多的民族体育活动,多是以村寨或种族为参赛单位,在这类活动中,集体内部各成员的相互配合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即使旁观者也会为集体的胜利而欢呼或因集体的失败而沮丧。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即融洽了邻里关系,又改善了民族关系,从而促使社会得以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各族同胞的共同理想。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同胞聚居的农村地区,加快这些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农村和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关键。推动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我国各级政府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加强和促进了我国56个民族之间的友谊,成为我国各个民族进行友好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1.3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农村新文化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长久以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广大农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会带动和促进我国农村和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间艺人将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骨干力量,散布于广大农村和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起骨干和桥梁作用。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新农村文化建设要突出发展“本土文化”,广大农村地区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重要根基。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之成为为农民所享用的丰富精神财富,通过焕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青春,使其成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

2.1.4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民族团结 一个民族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它有同一信仰和文化,为了让民族内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追求和增强共同的群体意识,就必须寻求一种良好的手段,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有效手段。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种手段的作用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分别在天津、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和北京(西藏) 、宁夏举办了7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设置的项目和参赛的人数不断增多,运动会的规模和影响逐届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挥了民族间联系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成为联系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民族凝聚力是使人们聚合在一起的情感力量,是一种本民族成员基于共同的民族心理而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加之地域性和民族性等基本特性,使其成为培养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有效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增强本民族的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许多民族的人们都从孩提时代开始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锻炼,通过民族体育活动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中华民族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传统活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长期得以传承和发展,本身就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1.5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和谐社会必然是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之基”。而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时起,就同该民族的生产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本地区、本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看到,体育能够在促进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在于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因为生产力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基本因素构成,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劳动者的素质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素质越高,对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民族传统体育能增强劳动者的体质,调节劳动者的情绪,提高有机体的工作能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高劳动者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在复杂的环境下劳动活动的稳定性,它对劳动者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收入,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上,民族传统体育也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展望未来,随着各民族人们对体育需要的增加和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觉意识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然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2.1.6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丰富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发展,始终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起到了儿童启蒙和传授知识的作用。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有许多是在传统体育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如白族的人拉人拔河、苗族的接龙舞等运动,在运动中往往需要许多人参与和协作,儿童在活动中能结识许许多多的小伙伴,并养成与众多小伙伴友好相处的习惯,增强协调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一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农村学校体育 教育的手段。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如白马人祭山神的刀舞、景颇刀阵、藏蒙等民族的骑术,以及众多民族的摔跤、射箭等,无不是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来传授生存和生活的技能。人类早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舞蹈和体育的形式实施的,在没有文学和书本的情况下,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口授和身传活动的摹仿[3]。事实证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充实了体育教育内容,完善了体育教育功能。建设和谐社会,物是基础,人是关键。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世界各民族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人生下来便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成为一个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人。各国、各民族的性格和伦理道德观的差异,都是不同的文化造就的。因此,通过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所蕴涵的价值观及道德观,有助于把社会成员教育成为有道德、守规范的文明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教育的和谐发展。

2.2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作用

2.2.1 和谐社会的理论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 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其中用“六个更加”来反映未来全面小康社会六大基本特征。在这“六个更加”中除了第一个是经济外,其他五个都是社会因素。从中可见在发展观上的根本变化,即从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发展到以人为本,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模式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模式。社会发展是“社会以一定的活动内容与方式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进步过程,是反映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过程”[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健康有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满足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在今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应以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为根本指针,工作中充分渗透和谐思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2 构建和谐社会为尊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之间固然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子系统之间具有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人类社会因文化的多样性而得以不断进步和繁荣,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民族风情、民族风格,各民族风格迥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和不可取代的价值。但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使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和个别性被无情销蚀。因此,必须为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以及不同文明的价值拓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在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尊重世界上各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是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谐共生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和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可见,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美美与共、和谐发展。

2.2.3 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文化发展速度也相应提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年来,文化本身的发展在总体上极不充分,既落后于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又出现了各地区、各门类之间的发展失衡,还带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失落和断层。中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56个民族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使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中国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形态丰富、文化气息古老而又富有生命活力。但是,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席卷在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面临的处境非常严峻,如何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何延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赖于与新的社会文化建设的契合,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这种契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科学定位和提高到如此高度,它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纳入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社会进程,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地位具体化、现实化,从而极大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契合,不仅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更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学习指明了方向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累积、不断创新的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惯制和宗教信仰,在东西方体育文化互融互补的交流过程中,坚持创造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色,格外审慎地对待各种并存的民族传统文化,既要积极引导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着现代化的统一目标迈进,又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和个性化;在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往往依附于该民族的风俗节日,是风俗节日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也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革除陋习和封建迷信思想,提高学习和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引进和传播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西方体育文化,为我所用,着力于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创新,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转化成在当代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共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培育时代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民族文化权益、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完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2.2.5 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过去一段时间,重增长,轻发展,造成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不仅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而且经济发展本身也受到了严重制约,造成消费增长不力,主要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局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前提,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它是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壮大,和谐社会应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一点始终必须坚持,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重视社会发展。不发展经济不可能实现和谐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是的社会文化发展必要条件。由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多数集中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就逐渐被边缘化。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城乡协调发展,东西部协调发展,各民族地区协调发展,只有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可能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使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才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2.2.6 构建和谐社会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样良好的社会背景,可以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必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路径选择

3.1 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双向驱动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而这些地区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应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通过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充分整合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应注意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加以推进。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智力支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

没有既根植于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又吸收世界先进思想的文化根基,再庞大的经济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沙滩楼阁,总有难以为继,轰然倒塌的一天。所以,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应该同时兼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不断上创新,继而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创造出一种“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才是衡量新农村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

3.2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人为本,为全社会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和制度供给的组织[6]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在当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被边缘化的情况下,政府的积极引导甚至法律的强制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政府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完备的法律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强有力手段,目前,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却缺乏比较完备的法律与条例加以保护,更缺乏抢救发掘的忧患意识,所以,在当前普遍缺乏文化自觉意识的情况下,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已势在必行。全国性的法律要体现全局性,宏观上协调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国家还要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相应法律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法规和条例[7]。此外,在立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艺人和传承人的法律地位也需要严肃考虑,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依附于特定的人群、地域、空间而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绝迹意味着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消亡,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艺人和传承人的法律地位的确认就十分重要。

其次,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家除了立法保护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统一规划。可以由体育部门和文化部门联合起来组成专门机构,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论证和规划,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全国各族人民既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享有者,又是确证者。因此,政府部门通过宏观管理职能将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的力量整合起来,以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功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持续充裕的资金投入(包括社会民间资金的投入)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资金来源。近年来,我国政府以及社会上对于保护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各个民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政府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资金还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政府除了适当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资金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吸收和鼓励民间、个人等各种资金渠道注入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事业之中,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支撑。

3.3 在突出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 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难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和社会上民间资金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要有造血功能,也就是在突出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可以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济价值的开发,旅游行业部门一直走在前面。改革开放以来,借着旅游业和假日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旅游景点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没有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身所蕴涵的客观规律办事,大量“排练"和“复制"一些所谓的能够代表当地人文景致和文化特色,展示当地风俗习惯与民族风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以招徕游客,赚取利润。客观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发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种出于旅游效益考虑的保护,为科学全面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争取了时间。但如今,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谓“旅游经济",所谓先开发后发展或边开发边发展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GDP至上主义"[8],绝非尊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守护精神家园之举。因为,旅游开发也带来负面效应,那就是没有较科学地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过于片面地追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身的文化价值。许多地方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认识不足,民众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不强,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甚至遭到不适当的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上升"到旅游资源时,人们开始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时,出发点往往不是“文化"本身,而更多的是经济收益。甚至更低劣一点的,就采用粗糙的手法,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变成摇钱树。所以,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必须回归文化本位,在不影响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开发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价值始终是主角,虽然我们提倡民族传统体育由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突出其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既要防止过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要防止文化造假。

强调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并不排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业的存在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两个方面,直接关系着各族人民的文化权益能否得到实现,关系着各族人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进而关系到我国各个民族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坚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加强”,不可偏废。在强调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适度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公共事业的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以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证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成果。

3.4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作用 我国政府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意味着民间组织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市场经济要求转换政府职能,尽快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因此,政府职能转换需要民间组织,市场经济需要民间组织,社会发展需要民间组织。社会需要呼唤新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机制,社会需要是我国民间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民间组织的作用和价值更不应忽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应采用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依靠社会管理的方式实施管理,因此,加大社会管理力度,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就迫在眉睫。在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上,可以从非组织型向有组织型转化;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上,用展示、比赛等方式鼓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部的相互交流;在管理队伍建设上,在社会上逐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仅是组织一两个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就可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民族地区建立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民间组织,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不断传承和发展,从而使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应的基础设施固然必须跟上,这些相关经费问题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拨款,以及社会资金的注入多种途径解决,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设施的有效运作和维护还是需要组织管理,否则投了再多的钱,如果人们依旧缺乏公共利益观和公共管理意识,又能起多大效果呢?所以光靠财政投入还是不行,确立一个农民自治的有效组织载体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更为重要。事实上,在我国许多地区,农村民间组织在农村正悄然兴起,这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自我管理、自行服务的新型行业性民间组织。从实践看,它是贴近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的民间组织模式,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村基层体育组织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保障。为了加快农村体育文化、民族地区体育工作的协调发展,应该在每乡、每村建立文化体育工作站,使体育工作的网络从县级延伸到乡村,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体育在乡镇一级没有组织机构的矛盾,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有一个高效率的民间组织来组织协调,否则就算有更多的人员、更充裕的经费、更多的场地设施,也未必就能够有效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另外,为了能真正发挥文体工作站在体育工作中的组织作用,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交流总结,相互介绍各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的好经验,进一步加强了体育部门与乡镇的工作联系,发挥联系点的带头示范作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平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全面开展。

3.5 发挥文化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首先,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工作,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后继有人。通过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教育,发挥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作用,特别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工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困难和症结,从长远看,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农村学校体育质量跟不上、农村学校体育太落后。只有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充分注入农村学校教育中,才能培养出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有了人才才可能更好地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这样才能形成农村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从而真正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而言,课程,特别是制度化教育中的学校课程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民族地区正规学校教育,鼓励民族地区大中小学应将其纳入学校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能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这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发展有重要意义。此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要全力挖掘现实生活中尚存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人政府应优先给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艺人发给特别补助金,并要求他们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技艺的传授,鼓励他们多招收徒弟,传于后代。

其次,广泛宣传,加强交流,丰富活动,积极搭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舆论宣传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没有和谐的舆论,很难有和谐的社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工作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宣传舆论作为保障。没有和谐的体育宣传,很难有和谐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体育宣传既是构建农村和谐体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培养民族共同心理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新闻界、出版界和电视台、电影界、新闻资料中心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给予它们较高地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非组织性的特点,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应有组织地依托现有场馆和传统民俗节日庆典以及各类民族文化艺术节的机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赛、表演、交流等活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再次,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为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开展、不致失传,我们应对我国各民族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强身健体、育心、育德的角度加以理论总结。我国中医理论宝库丰富、医理精深,都是相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编的理论依据。为确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我们还必须借鉴现代新兴科学,如食品与健康、气候与锻炼、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以科学总结,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当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的相对滞后,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要迎头赶上,要在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建立科学的长效保护和长远发展机制。对有一定社会文化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及时纳入搜集、整理范围,并加以保护、抢救、改造、利用,使其得以保留并健康发展。另外,对于濒临流失与灭绝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其流失、灭绝。在传统社会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依附于民族风俗节日,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到底是保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还是形式?到底如何引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建设新农村新文化服务,而不是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刺激下无所适从?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

3.6 在继承的基础上关键是要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零点调查发布的《2005年度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显示,文化娱乐设施和资源在我国农村地区极度匮乏……[9]。在我看来,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但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不是文化的荒漠,相反,它蕴藏着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卧虎藏龙。散布于广大农村和各个民族的“乡土艺术家"、“民族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所以,仅仅把西方体育送下乡是不够的,仅仅停留在建设农村体育设施和场馆的层面是不够的,这是当前发展我国农村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误区,给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送体育”和体育设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当地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而且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受人数限制,不受场地、器材制约,便于开展。因而,能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创新,激发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继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创新是时代前进的动力。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其积淀是相对的,创新则是绝对的。应严格按照人类精神建构和心灵塑造的本质需要,来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真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刻继承,来寻求创新与发展的途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做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就不仅要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处,还应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短处,这就要求坚持文化自主性,要有全球化视野,认清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促进世界各个不同民族之间体育的交流,了解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处,尽力吸收作为自身的构成性要素。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秉承自信、开放的心态,在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时,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失掉各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承载的该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而是要在注重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自身文化的繁荣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扬弃和创新,借助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这一平台,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努力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观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民族凝聚力等的阐发,特别是对价值观念、民族心理、民族认同意识等的梳理、审视、整合和建构,引进、容纳、消化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秀方面,通过综合创造,不断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放异彩。

4 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辉煌的“多元一体”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巨大动力之一。在社会转型加剧的同时,由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冲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西方体育文化巨大的冲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城市和谐社会建设在形式上不能同构,而应有所区别。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数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甚至是一些自然、生活条件较差,开发较少的民族地区,这样,在我国农村和民族地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在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它们在我国农村易于开展、符合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便于农民接受。正是由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同,我们应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俗体育文化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这既符合当前我国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的时代要求,促进农村新文化建设,又有利于发掘、整理和弘扬我国农村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俗体育文化。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合理开发的越来越重视,它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新的历史贡献。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又可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大格局、大视野、大舞台[10]。机遇难求,时不我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也昭示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共同开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美美与共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中国社会学网:http://www.sociology.cass.cn/.

[2] 田祖国.关于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5-9.

[3] 刘爱平.民族传统体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7(6):60-65.

[4] 吴寒光.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5] 韩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N].经济日报,2007-02-01.

[6] 丁元竹.社会发展规划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J].新华文摘,2005,(18):12.

[7] 杨海燕.无形文化保护初探[A].传统的回归与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研究文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8] 魏英杰.文化遗产,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地标[EB/OL].新浪网:www.sina.com.

[9] 沈华玲.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EB/OL].人民网:www.peopledaily.com.cn.

[10] 鲍明晓.美美与共:和谐社会与体育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14-16.

猜你喜欢
新农村和谐社会传承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