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圣陶先生

2008-12-10 03:56商金林
关键词:前辈朴素薪水

商金林

各位老师,各位前辈: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10周年。追思圣陶先生的业绩和人格,摄取圣陶先生的人文精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圣陶先生感人的事迹很多。1912年3月,他才过18岁,就当了小学教员。第一次领薪水时,他心里很不安。在散文《薪工》中,他写到当时的心情:“校长先生把解开的纸包授给我,说:‘这里是先生的薪水,二十块,请点一点。我接在手里,重重的。白亮的银片(银元)连成一段,似乎很长,仿佛一时间难以数清片数。‘这该是我收受的吗?我收受这许多不太僭越吗?……一种模糊的感觉通过我的全身,使我无所措地瞪视手里的银元,……‘一切的享受都货真价实,是大众给我的,而我给大众的也能货真价实,不同于肥皂泡儿吗?”

打这之后,圣陶先生每月收到薪水时总有一种“僭越之感”。那一年6月3日,他在日记中说:“余家贫,所入苟倍此数,亦未嫌其多。然利之生由于有裨益之劳动行为,而余之为教师,学生果受其益乎?一虑及此,更将惶愧无地。”7月8日他在日记中又说:“今日又为领薪金之期,一度得钱又惹余一度浩叹”。

“我给大众的也能货真价实”,这是圣陶先生在18岁时给自己立下的行为准则。这种朴素的情感,伴随着圣陶先生度过漫长的一生。

1949年圣陶先生来到解放后的北平,年底前搬了一回家,从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委会在东四二条的办公室,被安排到东四八条居住。圣陶先生心里很不安,在日记中写道:“余家居北屋,三间,为全屋之精华。与其他房屋均不能比。因而显见其特殊。余往日之不欲居此,即以是故。地板,前后玻窗,有洗浴室,盖上等之家屋也。”

圣陶先生住了三间北屋就心中“不安”,都源自“大众”给了我“太多”的朴素情感,都出于“我给大众的也能货真价实”的切实反思。话很平易,却出自肺腑。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感和切实的反思,使圣陶先生养成了终生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实实在在的人生观。“我给大众的也能货真价实”的自我要求,决定了圣陶先生必须跟着时代走,决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也规定了圣陶先生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开拓进取,洁身自爱,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也规定了圣陶先生必须融合在人民大众之中,做一个注重创新的“实干家”。

1949年春,圣陶先生在从香港北上的轮船上写的那两句诗“篑土为山宁肯后,涓泉归海复何求”,倾泻了他当时奔向新生活的热情,诚恳地和盘托出把自己融入人民大众的决心。圣陶先生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一直努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对圣陶先生,无论怎样说都无法表达我的敬仰,今天在老师和前辈面前,我不敢妄作评论,就说这一点,敬请诸位老师和前辈指教。谢谢大家。

(本文有删节)

猜你喜欢
前辈朴素薪水
最朴素的人文
隔离朴素
完形填空二则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能赢吗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亨利与帕克薪水对比
朴素的魅力
死薪水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