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书报告

2009-01-05 07:58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崔莺莺柳丝老夫

丁 一

读完《西厢记》,总有一种感觉萦绕心问。《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经删减,剧中人物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而且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那优美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西廂记》直接切入生活本身,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并表现了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封建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

如一开场莺莺所唱的一段《赏花时·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在这背后,还有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约的阴影。而张生初见莺莺时所唱的一段《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更是非常直率甚至是放肆地表达了男子对于美丽女性出于天然的渴望与倾慕,以及女子对这种渴慕的自然回应。作者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以一种心理的满足,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从而对封建道德教条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冲击。

《西厢记》剧情布置巧妙,写得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山重水复、萦回曲折的复杂情节,是一般短篇杂剧所不具备的。它不仅使得故事富于变化、充满情趣,而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公坚定的爱情。

这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难免令人抚昔追今。我们现代人自认为是“现代化”,殊不知古人才是“现代化”。如今,像《西厢记》这样的书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读了。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已经失去了那份心境去走近经典爱情中的诗情画意。

喜欢《西厢记》的一个场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虽未身处其境,却还是不由地被文字拉进那片枫林、那个时代。这种真挚的感情,朴素却令人心弛神往。

北望蔚蓝苍穹,遥远的那边便是滔滔的黄河,茫茫人事就隐在其间,人们一代一代演绎着动人而美丽的故事。合上《西厢记》,心里充满温柔的慈悲。生活真好!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E(C项错在“每拳戏只有一个主角”;E项《西厢记》实际上是五本二十一折)

2,(1)情景交融。其中有的曲词句句景语,字字含情,如[端正好]前三句写景,通过对暮秋时节的蓝天、白云、黄花、红叶、西风、大雁等萧瑟凄凉的景象的描绘,不仅表现了崔、张依依惜别的情景,更衬托出了莺莺的痛苦欲绝的心情。特别是枫叶经霜变红的自然现象,作者让莺莺将其设想为离人血泪所染造成,就使景物浸染了人即莺莺的浓重的离愁别恨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还有的曲词因情见景,如[滚绣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莺莺欲与张生并行,便怨柳丝不能系住张生之马;莺莺不愿与张生分别,便恼恨疏林不能挂住夕阳!柳丝、疏林、夕阳,是客观景物,无所谓感情,但作者为了表现莺莺浓重的离愁别恨,偏让莺莺不可思议地设想它们有感情。这里,分明写的是莺莺的情,但我们还同时见到了“景”。

(2)情深而词透。常见手法是集中一点,层层深入。如[快活三]先一句“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已然刻画出了莺莺感觉酒食如土似泥、难于下咽的痛苦心情,但作者并不就此住手,接着再补写一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通过莺莺酒食还不如泥土的感觉,更深一层地写出了莺莺因痛苦欲绝而心如死灰的心情。

(3)直抒胸臆。如[叨叨令]一曲,将莺莺痛苦、绝望、愁闷、希望等等心情通过莺莺之口直接呼喊出来。

(4)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叠字等修辞手法。

3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地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予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予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生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要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以放心,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教养、女性禁忌应有的反复和艰难。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她竟然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压抑、传统禁锢和心理樊笼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崔莺莺柳丝老夫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折柳谁送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春日偶成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不同的身份,相似的结局:崔莺莺与李亚仙形象分析
《西厢记》的“母慈子孝” 新论
鱼儿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