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化学自学能力与学习兴趣

2009-01-05 02:26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化学实验

李 伟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专化学课有“任务重、课时少”的特点,不能面面俱到给学生讲,所以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必要的化学科学素养,有利于他们参加工农业等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本人结合中专化学教学的亲身体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实现他们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传授知识,不间断地在课堂上巧妙地推出一系列恰到好处的问题,启发和诱导学生去思考。例如在学习“酯”这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你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学生对此反映可能十分踊跃,此时教师应进一步提问:“你知道水果为什么会有如此诱人的香味吗?”这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抓住火候。恰到好处地给出答案:“因为水果中含有低级酯。”再如讲“焰色反应”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节日内的焰火会五彩缤纷呢?”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燃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的颜色,焰火就是在普通的火药里加入一些化学药品作彩药而制成的。”导言是每次课的开场白,好的导育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促使学生萌发好奇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苯”一节时,通过一个小故事导入:1886年德国化学家克库勒经过长期思索。终于有一天在乘车回家路上他梦见自己被一条蛇缠绕住,醒后从梦中得到启示。发现了苯的结构式——环状结构式。学生从津津有味的故事中得到启式。纷纷讨论,求知欲被诱发起来,然后及时引导学生学习苯的结构式及化学性质。这样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对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化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

任何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化学教学中。把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讲解,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如在讲授“有机物”时,教师应讲述有机化学在工农业、医药、国防、科研领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向学生讲明石油、染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工业原料都是有机物;日常生活中吃的酱油、醋、糖、酒,用的消毒剂、粘合剂等。都取之于有机物。学生一旦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的原动力。同时,课外应鼓励和指导爱好化学的学生阅读有关报纸,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海洋、化学与食物、化学与一些新材料之间的联系,并指导他们进行一些化学科技活动,以培养他们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钻研科学技术的精神,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英国学者哆嗦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兴趣激发思维。而思维又从问题开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疑,让学生被一个个的“疑”吸引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钠和钠的化合物”一节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切一小块存放在煤油中的钠,亲身感知钠的质软和呈银白色美丽光泽的物理性质,接着设疑:1钠质软又轻,具有美丽的光泽,那能否用钠来做耳环,戒指或者项链等首饰?2钠怎么不保存在水中,而要在煤油中?这些疑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钠的化学性质”的积极性。

认识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最初阶段。在化学教学中。尽量地运用化学实验、标本、模型以及新兴的电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认识的兴趣。如讲“甲烷的分子结构”时可用球棍模型,向学生展示甲烷分子内各原子间的组合情况及其排列的相互关系、分子的立体结构等,使学生明白。原来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型的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在正四面体的顶点上。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甲烷化学性质”的积极性。又如在“钠”一节的教学中。通过“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学生从有趣的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剧烈发应变成锦白色闪亮的小球,且越来越小,并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同时,烧杯中滴有酚酞的水变红,得到现象后的本质。总之,通过教师成功的演示实验和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手段,不仅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使化学永远充满活力和魅力。

三、教给学生好的自学方法

学生自学是否得法。对其自学能力影响很大,而教师教的方法往往左右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所需的各种能力。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巨细无遗地讲解,学生只是听与记,这种方式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向学生传授好的自学方法。下面谈几种自学方法:

(一)借用语文阅读法:让学生把分析语文课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方法用来分析化学课,并对化学名词、术语、概念的引出等方面加以引导,在学生掌握语文课描写事物、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描写化学变化现象及描述实验操作过程。

(二)观察思维法:阅读化学时,注意教材如何从对现象事实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中得出结论,如何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观察思考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

(三)抓住重点法:化学自学中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从所读的一段、一节或一章内容中,理出脉络、分清主次、抓住中心,而不是只字不差全装在脑子里。例如强酸弱碱或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教师通过实验只着重对其中一种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水解的实质,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学会分析弱在什么地方,相对浓度如何?如此反复,学生渐渐心领神会,学会把握重点、抓住难点,自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就必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培养自学能力的要求,改革化学教学,让自学渗透到中专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猜你喜欢
教师应化学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