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09-01-05 02:26马学敏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学法创设课文

马学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及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境组织问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读懂每一篇课文,增长学生的智力,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发展呢?主要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会读书是学生将来认知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要练好这个基本功,必须有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才有可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发展产生迁移。”

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常常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能自觉地投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探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等,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然而所有这些教育无一例外地都必须通过情境教学来实现,情境教学是教改的必然产物。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读《中国石拱桥》一文,可以先用铁丝做成一个拱形。再用铁丝和硬纸板做成一个单拱石桥、一个联拱石桥,上课时把两个模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比较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学生会清晰地得出一个是单拱、一个是联拱,从而总结出课文中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基本特征。用模型教学,使学生对阅读这篇课文的兴趣、对这篇课文的深入理解都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无论是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还是现实生活中现有的有利于教学的情境,都是为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条件下,思考、质疑问题,学生就会主动、积极、敏捷。

另外,运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渲染情境也是应注重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极其富有感染力,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彼此间灵犀相通、感情共鸣,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整体把握”的方法,可通过“诵读”、“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来实现。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课文中丰富的人文性、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其熏陶和感染,而不能以教师的讲析替代学生的感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三、关注学生语言基础积累与探究

背诵是吸收语言营养、丰富语言的有效方法。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及写作积累。

四、结合学生实际,授之以渔

我们知道,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慢慢地使学生学会用“渔”捕到“鱼”,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并能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一般有:紧扣教材特点,指导学法;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等。要开拓联想,适时点拨。刘国正先生说:“语文教学要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语文课要求活,只有把课教活了,才有语文课的高效率。所以为了把课教活,教师就必须注意在教学中开拓联想,时时点拨。开拓性的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中还要合理地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强。学贵于思,思缘于疑。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得更具体形象: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学生的质疑问题,能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地参与。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都急于找到自己读书时遇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在进行《藤野先生》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几个问题: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我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在探究中。不少问题得到解决,对那些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我启发学生理解。这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质量观,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学法创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