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有效参与教学的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2009-01-05 02:26张保虎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化学

张保虎

摘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有效教学悄然成为教师关注的热门话题。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展开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参与。

关键词:化学;有效教学;有效参与

教学必得有效。实施有效教学,已悄然成为教师关注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认定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既不能盲目而固执地沉湎于自我认定的简单层面,也不能被动地成为他人教学评价的奴隶,更没必要长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生活在别人教学评价的樊篱之中。对于我来说,“有效”二字,意味着必须重新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重新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课本的精髓,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是否有效参与则是关键性的因素。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展开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参与。

下面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谈一点认识。以讲授第八单元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

在讲课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一,充分把握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新课程标准。教材的重点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第二,充分了解了学生现在的学情。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这节课的整体讲解思路是: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把镁条、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2金属与酸的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改为探究性教学。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分三步进行:(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我就把人们归纳和总结出的常见金属的由强逐渐减弱的活动顺序告诉了学生。并且很容易地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K CaNaMg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我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得出结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置换反应的概念也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我又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的教学,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等的判断依据。

纵览我们的课堂,之所以出现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或不愿参与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教师“目中无人”,比如制定目标、设计方案等不是着眼于学生,而是凭自己经验和主观认识,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学生,只考虑如何讲授而不知如何活动。另一方面是操作方法上的失当,不能灵活多变、因材施教,而是以我为主,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适应教师,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主客颠倒,对学生参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忽略不提或轻描淡写。因此,我们应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学生参与。

一、培养兴趣,激发参与热情

教师对学生的动力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多从积极的方面去了解他们,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每项活动都从他们的角度去构思和展开,努力适应他们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并形成自我意识,同时要不断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评价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的热情。

二、面向全体铺成功之路

要想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就必须面向全体,假如课堂教学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实际参与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这样,教学成功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以各种手段方法,使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促成良性循环。

三、恰当操作,坚持循序渐进

恰当操作就是要教师把大纲和教材吃透、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尤其要针对学生个人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活动,可以是回答,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板演。凡此种种,都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教学法,使之各得其所,各有所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抓住了学生积极参与这个关键因素,就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化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