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2009-01-05 02:26程欣荣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近代史历史课爱国主义

程欣荣

摘要: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字: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

在国际间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教育为本”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的教育也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

那么,什么是爱国主义呢?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换句话说。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历史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学习古代史。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平时的历史课教学中,我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被中断过。在祖国历史上不断出现繁荣强盛的时期,疆域辽阔。经济发达,文化灿烂,在古代世界舞台上长期处于前列。我国历史上涌现出各种杰出人物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令人崇敬的民族英雄。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欧洲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二、学习近代史。激发学生民族意识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掀开近代史沉重的一页,一部血泪斑斑的民族屈辱史展现在学生面前。纵观近代史,要从两个方面讲述:帝国主义疯狂侵华的民族耻辱史与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时。我这样讲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英国和法国,闯进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他们进行大肆抢劫,窃走了全部财富,搬不走的全部砸坏,最后,为掩盖罪行,把圆明园一把火烧光。在今天,只有这些残垣断壁在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殖民主义的罪恶,昭示着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证。

三、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掀开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一幅反帝爱国的画面跃人服帘。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十月革命一声春雷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终于在1921年7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

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独立。在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章节时,我带领学生回忆学过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开始,有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但不管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命运,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政党作指导。从而告诉学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使学生受到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四、讲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后,虽在上世纪经过不少挫折。但也取得了伟大功绩。如: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60年代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垄断核武器的局面;70年代,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国代表权的决议,说明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80年代,中国的科技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了90年代,中国的国力更是迅速的增长,成功地完成了长江、黄河的截流任务;1997年7月1日。顺利收复了香港,洗涮了百年耻辱,澳门也终于在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华民族被外族奴役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一个个光辉灿烂的事实,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沿着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成为一个繁荣、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学史使人明智”。我从历史课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一步步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近代史历史课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