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9-01-05 02:26刘俊玲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设历史

刘俊玲

摘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思维能力又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人文教育中,历史学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能力而言,思维能力又居于主导地位,制约并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展,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近年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这些学科能力归结到一点。即历史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生喜欢历史,才能去学习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一个个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之中,如身在其中。身临其境。就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善于生动地叙述、形象地描绘。能够将语言的生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真实、更形象地再现历史画面。比如讲授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古代著名的工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让学生在感受我国古代工程的雄伟壮观的同时,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工农武装割据》时可以利用图片、地图以及播放歌曲等手段,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真正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毛泽东老一辈革命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从而激发新时代青年投入到时代潮流之中,努力开拓,成为新时代有用的人才。当然,也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播放历史影片再现历史,这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历史学科内容繁杂。如果不能理出头绪,学生就会出现厌倦情绪。因此。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历史,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上课时,如果能够认真设计教学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情趣盎然,更不会昏昏欲睡。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不但能学到历史知识,而且情感被激发,激起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指导阅读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学会阅读是学生自学的起点。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结合课本中的大型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环节在每节课中很重要,不可以没有,也不能让学生盲目读书。教师一定要加以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深入浅出、富有新意的问题。诱发学生去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比如,讲青铜文化一章的青铜器和西周制度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商朝青铜工艺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表现在哪些方面?2西周的分封、宗法、井田制三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讲清朝政局变动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1清政局为什么要变动?变动表现在哪些方面?2清政局变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什么影响?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不仅是读来的。而且是自学思考来的。学生在分析问题时经过充分的思考,表现出了求知欲望。

三、巧设疑问。拓展学生思维

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置悬念。设计问题,使学生在疑问中开拓思路。对于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比如,在学习“美国内战”时,如果按照一般思路,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这样提出问题。学生缺乏新鲜感,思维不会被激发。如果换一种方式发问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这个问题,引入思考,新鲜有趣,调动了学生积极地思维活动。又如学习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一节时可提出问题:1这时期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2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你对“高涨”一词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这样层层设问,学生的思维活动步步深入。问题就迎刃而解。教师要给学生提出疑难,激起他们求得解决的欲望,在他们多角度分析时,历史思维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历史情境,指导学生阅读,设计有效问题,注重挖掘历史知识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大大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创设历史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历史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