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请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009-01-05 02:26尚振卫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引导者教师学生

尚振卫

摘要:新课标的买施,学生的主俸作用得到了发挥。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了四种方法。

关键词:学生;教师;引导者

新课标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正在课堂上张扬,使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得以淡化。这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观念的根本转变,是教育理念的升华。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探索。

一、自主学习,才能引导

自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词。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信任,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二、抓住关键,带动全篇

新教材教法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但是我们教师常常埋怨:学生提问不得要领,不是抓不住主题,就是支离破碎。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结果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教学过程松散。这些想法只是教师的一种错误理解,因为再细小的问题也是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结果,而且只要有了这种良好的习惯,总会有一天提出好的问题来:另一方面,只要我们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就会发现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貌似浅显实则很深刻,教师应抓住时机顺势点拨,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带动全篇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行道树》一课时,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个问题就是能带动全篇的问题,如果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只让学生明白因为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仅是停留在对句子本身含义的理解,显然是不够的。有位老师这样点拨:

师:在课文中能指出描写痛苦的词语吗?

生(纷纷答):能。“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堕落”。

师:很好。“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这份痛苦带来怎样的深沉。

生1:“制造清新”。

生2(补充):“勤生绿叶”、“献出浓阴”。

生3:“给市民带来快乐”。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行道树的这份深沉与痛苦就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

生(纷纷答):“以苦为乐”、“奉献精神”。

师:对啊,是“以苦为乐”的精神,是“奉献精神”,那么,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叫什么人?

生4:“好人”、“伟大的人”。

生5(补充):“大写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

师:答得太好了。是的,这些人叫奉献者。行道村象征了这种奉献者。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请同学们下去搜集一下,写在素材本上。

教师逐步引导,不但紧紧扣住课文,而且让学生明白本文的中心和托物言志的手法,真是神来之笔。

三、点拨空白,提高升华

有些人认为,新课程标准主张学生自主学习,释放、开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批评争论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教师就不需要问题。实际上,因为学生知识、智力、生活经验肯定比不上老师,反映在学习课文上,往往把一些重要、精彩的地方忽略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把握恰当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去理解课文。

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已经初步理解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它们都突出了天气的“毒”,“似乎老天爷也存心和样子过不去”。这时,有位教师这样引导:“是否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带有‘恶毒的感情呢?”

“对,自然界的雨总是给人带来麻烦,老舍先生正好用它来写祥子的生活。”有同学在下面这样小声地说。“不是,是老舍赋予了雨一种特别的含义。”一位学生又这样大声地说。

“咱们还是应该有比较,看看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写雨的?”我提醒学生们回忆。

有学生提到朱自清的《春》。“对,里面有一段是写春雨的。是吧?”老师一边说,一边打出有关春雨图的有关文字,师生共同朗读。

读完之后,老师问学生,表现了朱自清的什么感情。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表现作者对和平美好的生活无限赞美之情。”

“可见,同样是写雨,这雨并不一定都是和人过不去的。那么,是不是只要是写夏天的雨一定充满了苦难呢?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否还学过写夏天的雨的课文?”

在教师的提醒下,同学们回忆起了《金色的大斗笠》中对夏雨的描写——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指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同学们看,这篇文章中夏天的雨可就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啊!”教师总结道,“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比较、分析。最终领悟到:作者心情不同,即使写同一景物,描绘出来也是天壤之别,同一景物完全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是引导者,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当学生不会学时,教师要指导他们会学;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可走时,教师要给人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如此,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才会更精彩。

猜你喜欢
引导者教师学生
正确把握教师角色转变合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最美教师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