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美术教师该怎样做

2009-01-05 02:26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张 君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中心,面对新的美术课程,作为美术教师应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体现人文精神,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实施美术课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教育观念;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伴随新的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富于创新精神,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美术新课改的特点。面对更人文化、更生活化的新课程,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就该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功能。体现美术课的价值。

近年来,各学校也加强了对艺术教育的力度,美术教育也出现了很好势头。但我国学校教育中追求升学率的旧的教学观念还很严重,只重视知识文化的教育而忽视美术教育。由于这些旧的教育观念。背离了全面发展的原理。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才能真正步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站在新课改前沿的美术教师,更应该立足岗位,更新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适应社会变化,提高自己美术教学水平,特别是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不要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而是以现有的教具为材料,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独具特色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内涵是双向的,它既是面向受教育者,又是面向教育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试想一个生活懒散。不思进取的教师如何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如何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注重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慢慢地在不知不党中对人进行美化的教育。美术课的开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创造和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才能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不管做什么事都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这样的思考是自觉的,是学生自身的需要和欲望。传统的美术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并范画,学生看并临摹,学期末让学生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

在美术课上,要尽量多地去给孩子创造表现机会。美术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地。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是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了较高的热情,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我们都应给予肯定,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的进行表现。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内心世界,没有更多合理与不合理的束缚,用心感知自然,创造自然。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投入很高的热情,并在绘画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在学习绘画过程中逐步改变的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三、提倡“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怎样很好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这一学习方式,是值得我们深讨的问题。多年来我分别担任过低、中、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从我校开展的“互助互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使用上都存在差别,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常常只注意感官的认识而观察不细、认识不全,为此我在课堂上常联系生活和具体事物,细心引导其观察、记忆,还布置观察作业,利用课间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低年级的美术课选择一些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对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必要。通过互助学习让个别智力开发晚或不善言词的孩子参与进来,共同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中年级的孩子观察力虽然有所提高,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但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技法训练不足。比起低年级即好动回答问题思路又广,不善于抓住重点又容易走题。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增强,受到外界控制力相对减小,什么问题什么思路都有。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这一个性特点,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同时有目的地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得更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扶”非常重要。

对高年级的孩子,我除了要求他们做到低、中年级要求的内容外,还注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他们的质疑、解疑能力、组织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在小组“互助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通过小组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施“互助互动”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如上《明亮色和深暗色》一课,由教师先放光盘和欣赏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的同时,再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因为色彩必须通过自身的多次练习才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手工课课型《学做皮影》的制作比较困难,就应该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制作。制作皮影时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人物造型,然后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制作,最后每一小组将自己小组制作的人物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互助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教师的授课能力得以升华,并能让学生深层思考,理解授课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质疑与教师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为了素质教育灿烂的明天。为了培养出适应明天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都应潜心探索,大胆实践,解放课堂、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