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伤的宋词

2009-01-05 02:26宋永红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宋词

宋永红

摘要:宋词是感伤的,它是一种“超越了一切具象性而试图写出忧愁和悲伤等等情感本身,亦可说是纯粹的情感世界”。其原因,可从其诞生、发展、时代对其的影响几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宋词;感伤;原因

纵观宋词全局我觉得宋词是伤感的,大多数词都在写作者一种淡淡的轻轻的无可奈何的愁绪。现以《全宋词》为范本选取在宋诗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三位词家,对以“梦”、“愁”、“怨”等字眼在诗中出现的频率作一个初步统计得出下表:

由于选取作者的特殊性和字眼的特殊性,这个结果比较能代表当时词坛的整体状况。即感伤是宋词一大特征。

再比如关于“春”、“秋”两个季节为话题的词作,春、秋两季是踏青登高、尽情观赏美好景色的大好时光,可是在宋词中出现的“春”与“秋”却大异其样。李清照有“髻子伤春懒更梳”(《浣溪沙》),而朱淑真也吟出过“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蝶恋花》)的伤春之句。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些词写春以春雨、桃叶、烟柳、飞红、轻絮等美丽的景物着笔,却字字哀愁,读后让人惆怅万千!

而在本应是让人感觉天高云淡、神清气爽的秋天则更有“悲秋”之说。首先是柳永。其名作《八声甘州》写暮秋时节,傍晚时分。大江上下,正飘洒着潇潇秋雨。雨声可闻,雨景可见。天空像洗过一样上下澄碧,无一处不清朗。让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似看到了雨后天气渐凉的过程。感到寒意阵阵。关河上下,一片肃杀之气。残阳斜照在作者所在的楼上,更让人感到苍凉。曾经热热闹闹地装点世界繁华的花木尽数凋零。留下枯枝败叶一片,就似时光的流逝带走人美好的青春一样。长江之水不解人的哀怨依然东流而去,长江水的无情更反衬出多愁善感的词人的一怀愁绪。尽管诗中难脱关于作者恋情的丝丝缕缕。但毕竟重在写一个失意文人的悲秋之感;其次是辛弃疾,这位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迁都北方的爱国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决定了他的词不同于一般的悲秋词,而是交织着忧国忧时和报国无门的巨大苦闷。如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明明是“识尽愁滋味”却要道“天凉好个秋”,用一句不关痛痒之语轻轻带过。这种重语轻说、顾左右而言他的写法恰恰把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奈和深深的伤痛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自能透过一句“天凉好个秋”感受到作者百感交集的愁绪。真是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看到宋词中这些写春写秋的句子,不由得让人感到在那春光明媚或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词人们不是在悲就是在愁,要么就是在醉酒生病。笔者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宋词之所以出现这么多感伤情怀的原因。

一、从词的诞生来看

在晚唐,五代及北宋之初。人们并不作如是观。词本源自民间,其意识情趣在很多方面都与文人相左,所以诗与词在初始之时界限很分明。在人们心目中,诗为雅正之音,用来抒情写志。词乃“侧艳”之作,于明僚燕集之时用来“娱宾遣兴”。由此可见,在词的诞生之初就被排除于大雅之堂之外。而是作为一种可以放下作为家国大事载体的任务,任意抒写自己的情怀,是一种“超越了一切具象性而试图写出忧愁和悲伤等等情感本身,亦可说是纯粹的情感世界”的文体。我们透过宋词的忧愁伤感看到的是文人深深的失意,失意文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内把自然作为虚托自我对象、寄情自然投身自然、把自然当做观照自身的对象物,涤清了自然身上那种远古的神秘,与自然亲近和谐为一体。而在宋代失意文人的生活中,除了以往的高山、流水、荒墟、草屋、乡村、田园、桑麻、豆荚更多了勾栏瓦肆、青楼粉巷和依红偎翠,显得玩世不恭和大胆得多。但与其说这些在城市中生活的文人是在从艳沉的生活中获得声色犬马的满足,不如说他们还是本质上在延续着老庄的道路——自己无法介入政治,面对国家颓势只能无奈感叹,把自己扔到烟花巷中关注那些绿袖红颜、清歌雅曲来迷醉自己的肉体和精神。

二、从时代对其的影响来看

每一文体的美学特征都与特定时代的气象相关联,时代气象是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一个时代特定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影响到作者的心理。最终影响到文学。宋朝鉴于唐朝灭亡的教训而扩大中央集权、削弱藩王实力,对于外族的威胁和劫掠却步步退让、每每妥协定下许多屈辱的盟约,在这种社会现实影响下。那些饱读诗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自然觉得自身理想难以实现,不免要写出带有家仇国恨色彩的词。

如能代表南宋词坛最高成就的辛弃疾,他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被金兵占领的北方地区,二十二岁时曾聚集两千多人参加抗金义军。归南宋后,两次上书朝廷。陈述抗金大计,未被采纳反遭排斥。被免职后,闲居江西上饶农村近二十年。晚年被启用,任浙东安扶使,镇江知府。不久又被弹劾落职,忧愤成疾而死。在其作品集《稼轩长短句》中,有许多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得采纳。抗金愿望被压抑而产生的感伤之作。

还有南宋杰出爱国词人陆游,也同样力主抗金,与秦桧的政见不合被其忌恨,抱负无法施展,其词作也呈现一片悲凉之意。如其《鹧鸪天》描写作者在罢官闲居老家会稽鉴湖时所感。他在丝毫不相关尘事的环境中喝酒、游玩、读书、啸傲,随意开颜欢笑,看似悠闲,却在最后一句埋怨执政者不重视收复失地。偏安江左,求和误国,使许多力主收复中原抗金复国的爱国志士白白老却中带出了闲适中的一缕惆怅和无奈!这一句正是全词的词眼。

猜你喜欢
宋词
宋词里的中秋月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导读注译版本新近出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词帝李煜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重点】古代诗歌阅读:宋词
觱篥与宋词演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