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2009-01-11 07:38
甘肃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标课程

俞 萍

〔关键词〕 小学美术;新课标;课程

评价;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B)—0018—01

在美术教学中,课程评价是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学校美术教学以学生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为关注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实现美术教学评价的这一目标呢?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 评价要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以一件作品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教师以一幅作品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忽视了美术教学在提高与完善学生艺术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不全面的。

为此,我尝试了“全程式”评价,即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表现、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评价要由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1)评价标准单一。教师只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注重的是画面的构图、比例、着色等因素,以纯技术的眼光评价学生;(2)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仅凭自己的审视,给出一个成绩;(3)评价方式单一。以一幅画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重视。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成长、提高与发展,忽视了学生特有的生活环境和自身个性,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教给他们客观的评价方法。首先,让他们建立自己的美术学习档案,平时就积累创意记录、构思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及他人的评价等,然后再让他们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发现他们的潜能和需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品味和绘画技能的提高。此外,我还采取了学生互评、展评等方式,实现了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三、 评价要由居高临下走向贴近学生

美术评价如果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就会失去评价的作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受特殊思维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可能会出现眼高手低甚至违背常理的现象,他们会将猫与老鼠画成好朋友,会将太阳画成绿色,这些在大人眼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许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因此,教师就应在美术教学中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深入感受儿童作品独有的精神特质。

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常常在创作之余让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绘画过程中自身的体会与感悟。一旦发现闪光的苗头,就及时给予表扬,并作为评价时的参考。师生的不断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了美术学习的特征,培养了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四、 评价要从量化评价走向量化与激励性评价相给合

美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评价标准要比其他学科模糊得多,使用量化评价就有可能造成评价不全面、不准确的后果。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所长的作品,量化评价显然有失偏颇。《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应采取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方式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单独的量化评价是不完善的,只有量化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从学生作品的突出特点出发,客观理解学生独到的构思与巧妙的表达方式,以激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作品的不足及其特点,将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作为评价的主要着眼点。我们还可以把激励性的语言转化成美术语言画在学生的作品上,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从而使其更加热爱美术学习。

总之,我们在注重对美术课程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及态度的评价,惟有如此才能实现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目标。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新课标课程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