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2009-01-11 07:38王淑桂
甘肃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纠正误区多媒体教学

王淑桂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误区;纠正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B)—0029—01

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表现,使课堂上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方兴未艾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思想或行为正慢慢走入误区,在课堂教学中奏出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要想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还必须立足教学实际,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重视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效益。

一、返璞归真,走出“制作课件代替备课”的误区

诚然,一个课件的使用往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课堂高潮迭起。但是,一味地“研究”怎样把课件做得精而又精,使其成为课堂上的亮点,从而忽略了课件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正成为一种误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呈现的课件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形式上热热闹闹,外行一看“美不胜收”,内行一看却是“嗤之以鼻”——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这样使用多媒体,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水平,反倒会因“邯郸学步”而贻笑大方。要知道,制作课件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它是不可能代替备课的。

二、先“做”后“演”,走出“多媒体演示代替动手操作”的误区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辅助教学,可有些教师却过分夸大多媒体的演示功能求新图快,总是先演示后动手,忽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有位教师上“锥体体积公式”这部分内容时,先用多媒体模拟演示了推导公式的过程,再让学生拿出学具重复演示的过程。结果,学生本可以主动去实践探索,却变成了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结果,失去了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大好机会,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样的课件纯属画蛇添足。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若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集体讨论,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这样的教学,才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分清主次,走出“多媒体主宰课堂教学”的误区

由于受“多媒体无所不能”这种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让程序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让学生按照计算机课件所给出的流程进行学习。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很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实质上却是把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降低成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机械活动,影响了师生之间真实情感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看,机械地回答问题。要知道,多媒体课件只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它必须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效能。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适时调整方案,而不能任课件“游走”。再者,教师恰当、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板书,及时的规范操作,与学生适时的情感交流等,也都是计算机不能替代的。这些都充分地说明,教师在备课时不能跟着软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有张有弛,走出“多媒体课件走马观花”的误区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实现大容量、高速度的信息交换,提高课堂教学密度,从而容易造成教师呈现的学习内容速度过快,在不自觉中加大学生的思维强度,使他们的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优等生尚可坚持,一般学生早已是“雾里看花”,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使用多媒体课件容易使教师不自觉地加快教学速度,忽视学生的思维节奏,造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此外,由于使用投影、幻灯等设备,学生长时间置身于光线不太明亮的环境里,视听感官处于高度刺激之中,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紧张感、疲劳感,这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教学的节奏,利用计算机的优势,适时地停一停、顿一顿,让学生想一想、练一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纠正误区多媒体教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