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2009年高考试题 为2010年复习支招

2009-01-11 07:38于永宏
甘肃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特点分析高考试题复习策略

于永宏

〔关键词〕 化学;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2(B)—0055—01

一、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

1.回归基础,回归教材

“基础+传统”是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最大特色。全卷80%以上的题目都属于基础题、课本题、传统题和常规题,不偏、不怪、不陌生。这些试题均可从中学化学教材中直接得到答案或解释,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化学教学立足基础,脱离“题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2.强调学科内综合,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理科综合测试时间短、题量少、分值大是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为了以最少的题目考查最多的知识点与能力,出题者往往是通过提高学科内的综合程度、增大知识的覆盖面,或通过考查每部分的主干知识达到目的。今年试题中的4道主观题都属于学科内综合题,而第6、13(氧化还原反应)、7(溶液和胶体的性质)、8(元素化合物知识)、9(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0(电解质溶液)、1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有机化学)题考查的则是学科主干知识。

3.凸显特点,求活创新,不刻意联系实际

今年的化学试题是“原汁原味”的化学题,没有信息题和STS题,试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情境创设较为直接,体现了“命题回归化学学科本身”这一特点。如第28、29、30题中能写成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简式的地方就要求写成相应的化学用语,不用名称,体现了化学特点,而实验题也考出了化学实验的特点。

4.更新命题理念,促进新课程改革,注重能力考查

今年的试题中,27题第(1)问画曲线、第(5)问根据曲线判断条件,28题第(4)问描述实验现象,29题第(2)问说明判断依据等都考查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实验的科学性。30题的第(6)问则属于开放性试题,为考生提供了思维创新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的思维个性化发展。这些试题新颖灵活,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推断和计算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2010年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1.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基础

教师必须准确领会《考试大纲》,收集有价值的高考信息,翻阅大量的高考资料,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体系,有效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课本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通过观察、操作、动手等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和原理,通过严格训练掌握化学用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方法的训练和提高。

2.起点宜低不宜高

一份高考试卷由难、中、易三类题搭配而成,其中的难题只占10%,中、易题占90%。从高考成绩来看,多数学生的化学成绩在70分左右,这反映了他们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漏洞还很多,以致大面积失分。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设置的起点不宜过高,应在基础上下大功夫,少做深、难、怪、繁的题目,引导学生对基本的概念、规律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3.讲解宜精不宜多,练习宜少不宜滥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教师的“讲”应建立在学生存在的困难及强烈要求的基础上,讲清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及知识网络和知识结构,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外,针对学生的实际,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即解决疑点。只有这样,“讲”才会“精”。而“练”则既要切中教学重点、难点和考试的热点,又要在学生易出错和不会的地方练习,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真正解决学生的薄弱环节。

4.注重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培养

有位日本学者说过:“日本不仅注重学习牛顿,更注重学习笛卡儿。”这是因为前者代表知识,后者代表方法,而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思考思维,其次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同训练方法和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既教会他们学习又要给他们传授方法,包括在解题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特点分析高考试题复习策略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高中英语高考听力特点及对策分析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