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准备共成长 追潮逐浪争效率

2009-01-11 07:38罗金海
甘肃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语文教学有效性

罗金海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有效性;钻研教材;教学形式;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2(B)—0038—02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吃透”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真正“吃透”教材,才能正确把握教什么,怎么教。因此,教学前,教师必须先钻研教材,真正理解教学内容,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选取适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通读一遍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进行“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对于要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可以在一旁标上记号,并思考学生有可能对照哪句话进行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当学生出现这些错误时,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纠错;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教师要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词语的意思写在该词语旁边的空白处;对于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的词语,教师要先找出该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并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对于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的词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举出学生熟悉的实例,启发他们理解。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标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1.把握时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探索的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教学《太阳》这堂课时,首先应针对题目启发学生猜想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然后引入课题,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他们有的猜想,作者可能写太阳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有的猜想,可能写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会变成的样子;也有的猜想,可能是教人们如何合理地利用太阳这个资源……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分析文章主题,还是概括人物特点,只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起学生提问的热情,就会增强学习效果。首先,要落实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蹲下来”,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与自己一起探讨、研究。 其次,要鼓励学生发问,允许学生出错。教师应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提问行为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示,让他们带着成就感愉快发问。最后,教师还必须对学生提问的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提问。

3.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鼓励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课文《草船借箭》时,首先从课题着手,让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怎样用草船借箭?结果怎样?从而让学生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之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以问题为思路,理解文章脉络。最后,就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比较清晰的感知和理解。

三、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形式新异的事物、游戏、活动等特别容易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主动地多思多想,最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合理地选择。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可以先配乐范读诗歌,然后展示幻灯图片。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图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古诗配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古诗所创设的意境之中,既弄懂了诗意,又培养了他们的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了较丰富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能力,适宜开展自学交流、辩论等活动。如,《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学,在学生已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了初步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采用读读、议议、演演、说说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然后为学生们播放一段《草船借箭》的录像,重点播放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对周瑜的心胸狭窄、心怀嫉妒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独具慧眼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最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实践证明,学生们在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听、说、读、思等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语文教学有效性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