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多媒体,焕发语文魅力

2009-01-11 07:38余新林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图景语文课程直观

余新林

相信许多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都会深有同感——学生对语文似乎不太感兴趣。为什么会不感兴趣呢?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最基本的原因是语文难学,语文课枯燥。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牵手多媒体,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能把古今中外的社会现象和天南地北的自然景观生动形象地搬进课堂,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化为直观的教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焕发语文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

一、巧用音乐,渲染情感

语文课程中的课文都表达出强烈的情感,我们只有对文中情感进行渲染,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中所抒发的感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者脑有境,入境始与亲”。而调动人的情感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音乐。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神向往。音乐以它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借用音乐来渲染情感,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共鸣。

借用音乐渲染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它可以教师自已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等。其实施的关键是选取的音乐与教材在基调上、意境上及情感上要对应协调,这样才能让学生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如:在教学《两只鸟蛋》时,可以让学生表演唱《白鸟齐飞》;在教《草原》时,可以让学生齐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教《桂林山水》时,可播放《渔舟唱晚》;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音乐来渲染气氛,调动情感,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性认知,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真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借助图像,使文章形象化

语文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学生喜欢的故事,如《亡羊补牢》;也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写人叙事写景的散文,如《一只小船》《我爱故乡的杨梅》;还有离学生生活遥远的古诗文、杂文、纪实文章,如《延安,我把你追寻》……

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是把抽象的文学还原成具体的形象,用具体形象打动学生心灵,再让学生理解课文。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我们能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题西林壁》这首富有哲理性的古诗时,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学生阅读来理解诗意及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是极为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在让学生充分诵读和表达自己见解后,借用多媒体,把从正面、侧面、远处、高处、低处所见的庐山呈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庐山的真面目,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进而体现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看问题不能片面,要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借用多媒体的图像功能,可以使文学作品的形象直观化,变难为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三、借用音像,还原文中图景

语文课程中有许多精彩的图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它是读者在读文章时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还原这些精彩图景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低、人生阅历浅、知识贫乏等因素制约,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还原文中的图景,更无法体会文中的精彩,仅靠教师费尽唇舌来引导学生理解,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借用多媒体来还原文中的图景,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用眼睛去看比用耳朵去听的效果要好得多。这说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让学生用眼睛去看文中的图景比让学生用耳朵去听教师讲这些图景的效果要好得多。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学于一体的特点恰恰能为我们所用。

如在教《景阳岗》一文时,“打虎”部分既是文中的重点,也是文中的难点。由于这一精彩情节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学生很难想象得出其中的情境,更别说体会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机敏勇敢。为此,我借用多媒体设计了这一情节的三维动画,使学生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在自己的头脑中映现这一情节。如此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使学生对这一教学难点了然于胸,教师也就无需多费唇舌了。

借用多媒体的音像功能,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将抽象的文学叙述与直观的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恍若身临其境,准确理解所学的知识。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图景语文课程直观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