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能否走出次贷危机阴影

2009-01-12 05:46张凤喜
蓝盾 2009年1期
关键词:次贷危机贷款

张凤喜

于2007年4月爆发的美国次级贷危机,逐渐形成了百年罕见的金融海啸,华尔街诸多名声显赫的金融机构,如新世纪金融公司、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印地麦克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房地美与房利美公司、雷曼兄弟公司、美林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等,纷纷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掀翻在地。这场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的各个金融领域,还不断地向国际资本市场蔓延。继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大动荡。随着又一年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人们不禁要问:2009年,我们能走出次贷危机的阴影吗?

华尔街打开魔鬼之瓶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当年春天,美国次级贷行业崩溃。超过20家次级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由此。广为世人所知的美国次级贷危机渐渐露出其狰狞面目。

所谓次级贷,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人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由此被称为次级贷。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优质贷款市场,其贷款对象是信用评分为660分以上的优质客户。这种贷款首付比例通常为20%,月还款额占其收入的比例不高于40%。优质住房抵押贷款约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的80%以上。第二个层次是次优级贷款,其贷款对象为信用评级在620—660分之间的次优级客户。此类借款人比起优质客户信用记录较弱。如一些无法提供收入证明的人。这类贷款大约占到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的4%—5%。第三个层次是次级按揭贷款,其发放对象为信用评级低于620分的客户,它的首付比例很低,甚至可以是零首付。次级贷款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无本金贷款,即零首付贷款,以30年期限分摊月供金额。二是可调整利率贷款,即在贷款前两年实行优惠利率,两年后实行市场利率。利率随着时间推移逐年提高。三是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允许借款人在一定时限内按低于正常利率水平月供,差额部分自动计入贷款本金。由此不难看出,次级贷款的特点是产品设计十分复杂,月供额调整比较频繁,风险控制薄弱。还款压力前松后紧,这些都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祸根还不仅仅在于此,更为可怕的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又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游戏ABS《资产支持证券)。在美国。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后,放贷机构再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又将各种住房抵押贷款再打包成“ABS”,经由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再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投资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在美国住房市场繁荣时期,上述过程运转流畅。购房者、放贷机构、负责打包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银行和购买这部分证券的投资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这场在美国住房市场泡沫中形成的投机盛宴注定不能长久。随着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损失开始弥漫,最终波及到持有次贷的各类投资者。

美国哀鸿遍野

应该说美国推出次级贷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很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房贷。在利用次级房贷获得房屋的人群里,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族裔,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者。这些人由于信用记录较差或付不起首付而无法取得普通抵押贷款,次级贷款为低收入者提供了选择权,而不是直接拒绝为他们提供房贷。但次级贷款的高风险性也伴随着其易获得性而来,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房贷的利率有可能高达10%—12%。而且大部分次级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的形式。随着美联储多次上调利率,次级房贷的还款利率越来越高。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房市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这也刺激了抵押贷款机构超常规发展的欲望。受利益的驱动。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投入了贷款购房者的大潮。2005年8月,美国房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此后美国不少地区房价开始回落。到2006年,房价上涨"势头停滞,房市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使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与此同时,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两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先后提升了4.25个百分点。由此,出现了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局面,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并呈露出愈演愈烈之势。在经历了2007年前几个月的发酵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到购买了次贷支持证券的投资者。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2007年8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边缘。2007年9月14日。为应对金融动荡。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开始采取联手行动,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增强投资者信心。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业贷款的贴现率。并通过向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拍卖贷款等方式,持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尽管如此,次贷危机仍然继续向美国经济基本面扩散。导致失业率上升、消费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国经济下降了0.2%,为2001,年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进入2008年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再度紧张起来: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在过去一年中,“两房”亏损达到了140亿美元,“两房”股价也暴跌了约90%。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再度出手。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了“两房”。

“两房”的历史,要追溯到罗斯福总统。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罗斯福批准设立了房利美,主要业务是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收购贷款,并通过向投资者发行机构债券或证券化的抵押贷款债券,以降低成本进行集资,赚取利差。1970年,为加强竞争性,另一家姊妹型公司房地美应运而生。尽管“两房”后来被改组为私有企业并以营利为目的,但它们还是被认为是政府控权企业,实际上拥有准国有的各种特权。由于背靠国家担保这棵大树,“两房”可以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呼风唤雨,其持有或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总额达到75.3万亿美元。占到全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半壁江山。盲目扩张。过度投机,最后带来的则是灭顶之灾。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2008年9月17日,美国政府被迫对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M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2008年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求

助计划。9月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业银行。9月25日,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至此。源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已经无可挽回地演变成了一场全面性的金融危机。

截至2006年底,美国次级贷借款人人数已达750万,随着次级贷危机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无力还款而丧失房屋的产权。陷入困境的不仅是那些次级贷款的借款人。还有更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由于资金不足,经营环境困难,金融公司不得不纷纷裁员,即使名气最响的金融巨头都未能幸免。世界最大投行高盛集团2008年9月22日制定涉及3200人的裁员计划。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公司时裁员3000人,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导致的失业人数也有数千人之多,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人数已经超过11万。在华尔街各家公司任职的人们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否能保得住,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到哪一天!

全球联手大救市

2008年9月14日,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之后,导致金融形势更加恶化。美国政府提出一个涉及7000亿美元的金融援助计划。此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四处活动,以力促围会为该计划开绿灯。布什在15天里,先后14次声嘶力竭地呼吁美国国会批准救市方案。在布什的游说下,虽然美国参议院顺利通过了救市方案。但众议院却在2008年9月29日否决了这个方案。2008年10月2日,布什再次向众议员大声疾呼:好多人在看着你们呢!你们应该听取民间的呼声,呼吁“必须批准”金融救援方案。除在公开场合呼吁外。布什还私下里给议员们打电话。众议院投票前几分钟。布什还在用电话游说那些持反对意见的议员,希望他们改变主意。布什的努力没有白费。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4日凌晨l时许,美国众议院以263票支持、171票反对的投票结果。让该方案获得通过。因为此前参议院已经表决通过。因此该方案随即交到布什手上。这位美国总统迫不及待地在上面签字生效。不过,他也认为这并不能包治百病,“我们的经济还要面对很多严峻的挑战”。2008年10月14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具体救市举措。总统布什宣布,美国政府决定在年内动用已获批准的7000亿救市计划中的2500亿美元直接收购9家大型金融机构股权。至此。美国开始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

像洪水泛滥一样

在全球经济日益联系密切的大背景下,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四处蔓延开来。迅速冲出美国国界。波及到了世界各地。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文章认为,三类国家将最有可能成为这场金融危机的牺牲品:第一类是有巨额财政赤字或大规模外债的国家。由于这类国家完全依赖外资流动,因此政府对银行的救助不大可能奏效。这类国家除匈牙利之外。还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巴基斯坦和乌克兰等。第二类国家是有着庞大银行系统的小国,其中最显著的一例就是冰岛。冰岛经济规模微不足道。却有着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第三类国家虽然有着贸易盈余和充足的储备头寸。但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俄罗斯、阿根廷,另外几个拉美国家也可以归入此类。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已经对匈牙利、乌克兰、俄罗斯、阿根廷及其他位于全球金融体系边缘的很多国家造成巨大冲击。

欧洲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与美国联系最为紧密,所面临的形势当然也就必然最为严重。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占英国GDP比重三分之二的服务业出现了199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16年来首次出现紧缩。英国成为第一个经济陷于衰退的经济发达国家。比英国人更为浪漫的法国人,有三道菜的午餐被看作文明饮食,由于担心收入减少。法国人不得不改变了传统的午餐习惯。许多人省掉了第一道开胃菜。并且只喝白开水,免去了咖啡和酒。2008年前三个月。法国大约有3000家传统法式餐厅、酒吧、咖啡馆破产。在2008年S月29日之后的一周时间内,欧洲几个主要国家领导人不断频繁碰面,“今天救市了吗”大约可以成为他们之间互致问候的流行语。2008年9月29日至10月9日,可以看作是欧洲救助期。英、法、德、意等六国政府,对8家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拆分、变卖、收购、注资,接管等种种方式加以救助。总算暂时稳住了阵脚。

欧洲各国以邻为壑

欧洲与美国相比,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美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几经波折才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美国所面临的只是国内的两个党派之争,而欧盟却是由欧元区12国、非欧元区的另15国组织在一起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权,各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打算,虽然设有欧洲中央银行,却没有相应统一的财政部,要想把救市行动协调一致,势必面临着巨大的困难。2008年9月29日,爱尔兰政府首先宣布,即日起到2010年9月,对国内所有个人和企业存款以及银行间债务实行无上限担保。此举一下子惹恼了其它欧洲国家,纷纷指责其在危难时刻以邻为壑,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必然导致其它国家的居民会将存款纷纷转移至爱尔兰。但谴责归谴责。其它国家的政府不得不纷纷效仿爱尔兰,也做出以邻为壑的举动。紧接着希腊、德国宣布对国内所有银行个人存款实行无上限担保。英国则把担保上限3.5万英镑,提高到了5万英镑。丹麦、瑞典、奥地利等国也都争先恐后做出了类似的担保保证。作为欧盟轮执主席国的法国总统萨科齐,面对欧洲乱哄哄的局面甚是难堪。于是邀请英国、德国、意大利领导人于2008年10月4日、5日到巴黎共商对策。萨科齐提出成立一个1000亿欧元的泛欧基金,却遭到英国和德国的强烈反对,结果一事无成。接下来两天的欧盟27国财政部长会议,也由于各国意见无法统一,只是提出了几条近乎外交辞令的普遍原则。对救市并无多少实际效果。直到2008年10月15日、1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27国首脑会议上,与会27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共同战略,并呼吁全面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这才结束了在欧盟层面缺乏整体协调的局面。

亚洲实行国际协作一拉美急谋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也已经波及亚洲各国,但总体而言,对亚洲各国金融机构影响不是很大。其主要原因是,亚洲金融界在发展高利润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方面,并不是很积极。在金融市场和产品的创新方面,比较审慎。金融监管也比欧美相对严格。亚洲目前的状况远没有欧美问题那么严重,亚洲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加上拥有丰富的资源。只要全面协调规划,亚洲将会带动世界经济走出阴霾。2008年5月,东盟10国及中、日、韩三国财政部长,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表声明,宣布将共同出资800亿美元建立一个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用以维持亚洲地区的货币稳定。800亿美元的

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中。80%的基金将来自中、日、韩三国,其余20%则由东盟10国(包括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越南、菲律宾、老挝、泰国、缅甸以及文莱)承担。任何一个签署国在面临紧急金融问题时,均可动用这一联合基金中的资金。共同外汇储基金的背后,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留给东亚的阴影。当年,东亚多个国家的货币遭到海外游资攻击,受害国政府尽管穷尽其外汇储备。也难以抵挡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的趋势。最后。东亚各国不得不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西方一些贷款机构。而代价是接受“政治上不可行,经济上难以承受”的借款条件。2008年10月,上述13国又进一步加紧磋商,决定争取在2009年上半年将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库建立起来,同时成立一个区域性监管机构,以提高对本地区各经济体的监控力度。并通过参与国际协作。以加强亚洲在全球的地位。

美国次级贷危机也加剧了拉丁美洲金融市场的动荡,近几个月来,拉美主要股市均出现了大幅下挫,其跌幅甚至超过出现金融危机的美国市场。2007年以来,巴西圣保罗股市博维斯帕指数和阿根廷布宣诺斯艾利斯股市梅尔瓦指数的跌幅都超过了30%,墨西哥和智利证券市场的主要股指跌幅也分别超过了20%和10%。股市大幅下跌的同时,拉美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也一改原先的升值趋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美元兑巴西货币雷亚尔汇率。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升值了13.5%。仅2008年9月以来。美元对智利、墨西哥和阿根廷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达到6.5%、4.64%和2.63%。2008年10月16日。美洲开发银行、安第斯开发协会和拉美外汇储备基金会。决定向拉美地区金融机构提供107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稳定该地区的金融市场。

北京会议与华盛顿峰会

随着次级贷危机的深化发展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加剧。全球主要国家开始联手救市,形成了有史以来全球联手救市的大格局。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不论是欧洲、美洲、澳洲还是亚洲,各主要国家的央行都为拯救陷于次级贷危机之中的金融市场而采取措施。2008年10月8日。就在美国、欧洲央行、英国、加拿大、瑞典、瑞士等6国央行同时宣布降息0.5个百分点的同时,中国央行虽然没有参与6国央行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但依然同时宣布了下调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决定,这是中国央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第二次下调利率。几乎是同一时间,韩国、科威特、沙特等国家的央行和台湾地区也采取了同样的降息行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罕见地宣布参与全球救市的行动。2008年10月24日、25日,在北京召开了有45个成员国参加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20天后,2008年11月15日。又在华盛顿召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国领导人参加的峰会,与会各国领导人在两次峰会上就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达成了共识,提出了改进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意见。与会各方在两次会议上所显示出来的合作态度,表明了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决心,初步形成了全球共同携手救市的新格局。

中国面对的“危”与“机”

2008年9月15日,一位在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任职的高级证券分析师,给他的一位中国朋友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对于中国。我要祝贺你们。因为你们在这个不幸的年代,幸运地拥有了相对平稳,拥有了奥运会和世博会。”是的。正当昔日全球最繁华的华尔街哀鸿遍地之时,正当欧美诸国经济风雨飘摇之时,能够接连举办世界两大盛会,怎能不令外国人羡慕中国的运气和机遇。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出口贸易所受冲击首当其冲。但是,经济专家认为这场危机也可能对中国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尽管中国也受到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这场危机。这三大因素是: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林毅夫表示,由于有以上的良好基础,中国可以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在刺激内需方面。中国可以增加农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教育和医疗开支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7月,中国政府持有5187亿美元国债,持有“两房”相关债券3000—4000亿美元,中国商业银行持有“两房”相关债券253亿美元,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相关债券6.7亿美元。从以上情况来看,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不会产生过大冲击,但由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滞缓。却可能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据美国花旗银行测算,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1%,我国经济将放缓1.3%,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期。我国经济则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调整。也有分析认为,如果2009年发达经济体增长03%。发展中经济体增长3%,中国出口贸易将下降8%左右。同时,未来两年内由于国内房价有可能下跌15%~20%。房地产投资迅速下滑,其可能直接带动GDP增速下滑13个百分点。以上情况表明,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与欧美诸国截然不同。美国的问题是起源于金融体系,其“救市”的主要目标是稳定金融市场,从而降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而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安全的,中国的“救市”则首要的是“救”实体经济。尽管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充满信心。其理由是:第一。支持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要素保障条件,在现在来看是非常好的。资金方面,我们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20万亿人民币。我们有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每年有超过7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所以支持生产建设、经济增长的资金保障条件非常充足。第二。劳动力资源保障程度也是非常高的,技术保障现在也非常好。第三,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潜力非常大。首先。中国人口规模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两倍,生活状况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差异非常明显,城乡居民对提高生活的需求是巨大的。其次,收入增长有一个不断增强的动力。特别是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惠农政策在广大农村得到落实之后。这种动力表现得将会非常强劲。在千方百计启动内需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寻找和开拓出口贸易的新兴市场。虽然欧美市场出现萎缩。但随着中国商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较快。需求旺盛,这是除美欧之外的中国企业的又一大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价格和质量优势明显的中国产品,必将能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来。

在全世界经济处于一片肃杀的氛围中,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无疑成为难得的一大亮点。前些年那些惧怕中国快速发展而四处兜售中国威胁论的西方人士,那些一贯对中国颇有微词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突然集体变脸,争相为中国大唱赞

歌。明眼人不难看出。他们的目的,是为拉中国参与解救金融危机而刻意讨好。欧盟委员会主席说,全球金融危机的解决,没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参与是不行的。同时也说明,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当前抗击金融风暴所作的努力是肯定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毫无疑问。中国将为抗击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做出重要贡献。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当前和今后的若干年内,中国将仍然会充当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角色。

呼唤国际金融新秩序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许多人不能不重新审视当前的世界金融和货币体系存在的弊病,建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俄罗斯能源和金融研究所所长认为。这本该是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不该演变成为一场全球灾难。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应该推广一种能够使全球金融体系更加民主和稳定的制度,未来全球应该要有更多的金融中心,更多种类的储备货币和更加广泛的决策机制。丹麦首相拉斯姆森明确表示:“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需要一种新的金融体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说:世界金融系统存在严重漏洞,国际社会应考虑对其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改革”。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建议,面对这个“世界性的危机”,国际峰会应推动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霄顿森林体系”是怎么回事呢?二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势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使得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市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第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第三,作为关键性的国际货币,美元有义务维持其汇率的稳定。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受到了与会各国的同意,但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却指出了其中的弊病,即美国在新的货币体系中享有过分的特权。将美元作为整个汇率体系的基准,意味着美国经济一旦过热,其他国家也会跟着“发烧”:美国经济一旦衰退,别国也要蒙受失业之苦。以后的事实,被戴高乐不幸而言中。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历经数次美元危机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终于分崩离析,但美元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丧失,美国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发行国仍然享有“铸币税”的好处,美国一旦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只需开动印钞机即可满足市场流动性的需要,这势必加重美元泛滥的局面。事实证明。美元无限制的信用扩充是危险的,也是金融危机的源头。

次贷危机何时结束

一些西方人士认为,目前的市场情况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极为类似。需要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重建,届时将可能出现一种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一些金融专家认为,未来一个时期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初现端倪:国际金融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分配,美元的影响力将呈现下降趋势。美国的金融霸权逐渐走向没落。美国的全球金融经济核心的角色将随之淡化,新兴经济力量将加快崛起,美国的自由放任金融模式已经走到终点。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指出,“要认真总结这场危机的教训,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要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这是当务之急,也是有利时机。”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仍在疯狂肆虐。判断次贷危机发展的一系列数据中,美国房地产价格走势最为关键,因为只有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企稳之后,才可能意味着次贷危机的结束。对此专家们认为。美国房地产价格将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才能走出低谷,这就意味着金融危机还将继续两三年时间。看来,2009年我们还将与美国次贷危机同行,要摆脱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心,而且还必须有相应的耐心。

(责编:金锋)

猜你喜欢
次贷危机贷款
旧信封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危机来袭/等
你会贷款出国留学吗?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