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1-14 04:28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索创新能力

姚 兰

摘要:创新能力是当今知识爆炸时代人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不仅我们作为教师要具备,更重要的是应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也具备这种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索;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诱发学习动机,创设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偏离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减数分裂的模型,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

三、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适时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创新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四、重视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

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

面对当今这个多变的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的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我们要求继承传统,更应该推陈出新。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以上所述内容仅是我个人意见,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朱彩琴.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N].巴音郭楞日报,2007-10-13.

[2]牛玉琴.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11):55.

[3]耿会栋.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教育,2005,(18):38-39.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探索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