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成为工行发展的推动力

2009-01-15 08:42
WTO经济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信贷贷款绿色

工行严格坚持信贷环保合规、全面建设“绿色信贷”银行作为一项长期经营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一家“绿色信贷”的模范银行。同时,推行绿色信贷也有利于工行优化自身信贷业务结构,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000亿;0.5%。对于工行人来说,这是两个意味深长的数字。

4000亿——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的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已近4000亿元,在全部项目贷款中的占比达17%。

0.5%

32行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质量十分优良,不良贷款率在0.5%左右,低于全部项目贷款和普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水平。

工行是率先在国内同业制定“绿色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工行行长杨凯生认为,“绿色信贷”不仅体现了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引导工行业务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动因。

“工行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推动者,实施‘绿色信贷有效引导企业发展方向。同时,工行已将严格坚持信贷环保合规、全面建设‘绿色信贷银行作为一项长期经营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一家‘绿色信贷的模范银行。”杨凯生表示,推行绿色信贷也有利于工行优化自身信贷业务结构,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保政策“一票否决制”

一家化工公司向工行提出3亿元的融资申请,用于建设“离子膜烧碱”项目。工行在审核其报送的项目融资业务资料时注意到,该项目环评批复明确要求一、二期工程须在钛白粉项目和环氧氯丙烷项目、有机硅项目批准后方可开工。而当时上述三个项目均未获批准,工行立即决定暂停该笔业务审查。

这样的例子在工行还有很多。近年来,工行否决了一批产品高污染、高能耗、维修设备较差、存在破坏生态环境隐患的项目。

在工行看来,“绿色信贷”包含两层含义:其中一层含义就是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的环保不达标企业提供融资;另一层含义则是要大力支持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行业、企业的发展。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工行授信业务部门深入贯彻绿色信贷评审机制,实行环保政策的“一票否决制”,从严审查环评、土地、项目核准、备案等项目审批文件,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对达不到准入标准的客户和不符合“四个必须”条件(即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必须已通过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必须已通过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符合区域整体规划和污染排放指标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贷款。

“工行不仅关注以信贷资产规模扩大、资本回报率提升为中心的企业效益发展,还把贷款项目对环境、资源产生的影响、环保效益优劣作为决定信贷支持与否的基本前提,同时积极利用行业信贷政策、客户信贷政策等手段,加大行业投向选择和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贷款,有效实现企业短期效益、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工行行长杨凯生说。

在信贷业务发展中,工行遵循“双高标准”,即在选择信贷支持的企业和项目时,严格信贷准入标准,不仅要满足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还必须满足节能环保标准,形成符合“绿色信贷”理念、体现绿色信贷要求的决策机制。强化行业信贷政策中的环保要求,对“两高一剩”(即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行业实行客户名单制管理和行业限额管理。

据了解,在新建项目贷款评估、审查、审批过程中,工行明确将项目是否通过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是否符合区域整体规划和污染排放指标要求作为审查重点,对违反国家环保政策、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一律予以否决。对新建、在建项目,在环保评价报告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前,一律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对有环保违法信息的企业坚决降低信用等级,不增加授信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压缩授信。对于立项时通过环保审批但在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发现环境违法的项目,如果不能通过国家环保验收坚决不提供金融支持。

环保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管理

以造纸和纸制品加工为主的山东华金集团是工行山东分行泅水支行的贷款大户。这家企业本着“扩产与环保同步,生产与治污并举”的发展思路,大力落实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而这一切工作与工行的信贷支持和监督密不可分。

据了解,华金集团为了推行清洁生产、集中污染治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工行山东分行泗水支行提供的2.6亿元融资,为他们解决了资金难题。

同时,为了跟踪华金的排污情况,工行经常派人晚上到排污口进行检查。因为环保指标是波动的,需要对企业的环保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所以信贷员每周都要到企业来检查,晚上经常到排污口直接取样,担心排污不能达标。

严格信贷准入使工行从源头上防范了环保风险,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环保状况也处于动态变化当中。为此,工行建立了相应的持续跟踪监测机制,将环保风险管理纳入日常贷后管理工作中,并逐步理顺预警管理流程,明确了从环保信息收集、分析、核实、预警,跟踪监督预警企业的环保治理进度、整顿验收情况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

工行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绿色信贷”中的作用。2008年,工行组织全行分支机构开展了对全部有融资余额的境内法人客户环保依法合规情况的全面检查,并根据检查及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的结果,将企业环保信息逐户录入工行CM2002系统中,在全行范围内初步建立了对境内有融资余额法人客户环保信息的识别、监控、反馈及处置机制。

工行建立的客户环保信息数据库,按环保风险轻重程度,将贷款客户分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环保合法企业、环保关注企业和环保潜在风险企业共四类9级,分级分类管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里的退出类客户实施了计算机系统锁定,加大退出力度。

在全面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工行建立了风险预警提示制度,先后对国家环保部实施“区域限批”及叫停项目和公布“绿色信贷”黑名单企业。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环保信贷的跟踪监测力度,通过建立定期访察制度,积极防范环境违法突发事件带来的信贷风险。

此外,工行与国家环保部等环保主管部门建立了定期沟通、联系渠道。自“绿色信贷”计划实施以来,环保部总共已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报告了约3万家环保违规的企业。

加大信贷“绿色产品”供给

在推行环保一票否决的同时,工行把加大信贷“绿色产品”的供给作为建设“绿色信贷”银行的另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改善和创新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建立信贷支持节能环保的长效机制,从而优化信贷结构。

2007年11月23日,银监会下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及时跟踪国家确定的节能重点工程、再生能源项目、水污染治理工程、二氧化硫治理、循环经济试点、水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及推广、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环保产业等重点项目,综合考虑信贷风险评估、成本补偿机制和政府扶

持政策等因素,有重点地给予信贷需求的满足,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工行加大了对国家确定的十大节能重点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其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工行还积极探索和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模式,加大信贷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为企业提供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为节能环保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2007年,工行在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环保型企业和项目方面发放贷款400多亿元。

一是重点支持了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如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等部门重点支持的金川集团的“中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和淮南矿业集团的“瓦斯综合利用”项目等。

二是大力支持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如广东粤电油页岩发电公司油页岩矿电联营项目、临涣中利发电公司煤泥矸石发电项目和广西中粮生物能源公司“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一期工程”项目等。

三是支持了节能降耗、有助于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的项目。如向山东淄博光大水务公司贷款1.45亿元,支持该公司新建一个年处理污水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并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健康和便利,从而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质量十分优良

今年以来,工行充分把握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的契机,大力增加对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尤其是加大了对新能源和新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尝试以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模式,探索从传统金融走向现代化金融的新路子。工行行长杨凯生说。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的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已近4000亿元,在全部项目贷款中的占比达17%。目前在工行有贷款余额的6万多户企业中,由国家环保部认定的环境友好企业和环保合格企业的数量及其贷款余额,分别达到全行贷款客户数和贷款余额的98.6%和99%。

工行支持的环境保护重点工程类项目主要涉及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综合保护工程等领域。其中超临界燃煤机组、燃煤机组烟气脱硫等火电项目179个,贷款余额604.83亿元;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或配套管网建设项目250个,贷款余额171.93亿元;主要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77个(如太湖、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贷款余额143.09亿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28个,贷款余额24.77亿元。

节能重点工程类项目主要包括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等领域。其中区域热电联产工程项目123个,贷款余额437.59亿元;水泥、钢铁等行业余热余压利用工程项目20个,贷款余额53亿元;集中供热或热网工程项目23个,贷款余额19.29亿元。

新能源开发或利用项目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集中于水电、风电、核电等领域。其中,在已经发改委审批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中,工商银行给予项目信贷支持的有89个。

此外,工行还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运用项目与其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程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其中包括对多家交通运输企业更新购置欧III新型环保公交车等项目提供项目贷款19.62亿元。

更令工行人感到自豪的是,通过环保风险管理,工行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质量十分优良,不良贷款率在0.5%左右,低于全部项目贷款和普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水平。

绿色信贷成为工行发展的推动力

国际经验证明,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国际组织倾向于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环保。经济杠杆就是指政府主要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手段来迫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自愿减少污染,而不是事后再对污染进行治理。和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环境经济手段具有节省行政成本、优化资金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公众参与水平等多项优点。

连日来,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在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过程中,除了清醒认识到自身作为企业应负有的环保责任外,更重要的是发展绿色信贷对银行业务大有裨益:

可以降低银行对金融风险的担心,因为如果贷款企业由于环保的原因被停产或关闭,会导致贷出去的款项无法收回;

事实证明,“绿色金融项目”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媒体宣传和社会影响力,是金融机构市场营销的有利手段之一;

绿色信贷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将是未来银行业竞争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而工行的绿色信贷实践也证明上述说法。正如工行行长杨凯生所说,推行绿色信贷有利于工行优化自身信贷业务结构,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绿色信贷发展的历史机遇,如何吸纳新的绿色银行理念,处理好支持环保创新和商业经营的关系,既考察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的智慧,也昭示着中国经济向可持续转型的前景。

在这个问题上,致力于成为全球“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商业银行的工行人显得信心满满。他们认为,历史经验证明,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产业的大调整和国际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没有一次经济危机不是通过新一轮技术革命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带动新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从而激发整个社会需求活力,使经济摆脱困境,进入新一轮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产业发展周期。目前,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等新能源已经逐渐投入应用领域并日益产业化,新技术、新能源和新产业的迅速成长将有可能改变不久将来世界经济的版图。我国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政策中,也突出了“调结构、上水平”的要求,希望走出危机后我国的产业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跨越。

“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银行业务的发展正面临着一次大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杨凯生表示,为此,工行一直在密切关注与跟踪研究新能源、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积极研究制定相关的信贷政策、客户准入标准、开发相应的信贷产品与服务,探索全新的风险控制方式,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做好了迎接新能源、新技术和新产业大发展的各项金融服务准备,积极抢占市场先机,在促进国家产业优化升级中创造性地履行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同时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行将密切跟踪国家相关标准制定以及节能减排统计工作进程,并结合现有绿色信贷项目分布情况,逐步完善、细化绿色信贷项目分类的具体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污水处理、废物利用等环保领域,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水泥行业余热余压利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等节能减排领域,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核电、风电装备制造,环保设备以及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生产行业目标市场、风险状况、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关行业信贷政策,指导全行信贷合理投放,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猜你喜欢
信贷贷款绿色
绿色低碳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还贷款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