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意外”的首富

2009-01-18 09:54
销售与管理 2009年11期
关键词:王传福意外巴菲特

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汽车行业全球性低迷的时刻,以汽车为主要业务的比亚迪股份却将王传福送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王传福以财富350亿元成为胡润百富榜首富,这多少是个比较意外的消息,因为就在去年王传福财富还只有60亿,排名103位。

理工科出身、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王传福一贯内敛且低调。在这之前,他甚少在媒体出现,如果不是因为汽车行业需要树立品牌形象,他在公众面前出现的次数肯定会更少。如果没有巴菲特入股比亚迪,如果没有成为胡润百富榜的内地首富,知道王传福的人还真是不多。

在下海经商前,王传福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1966年出生于安徽无为的王传福,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获得冶金物理化学学士学位。1990年,王传福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硕士毕业,并留在该院301室工作,按部就班地历任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在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的情况下,1995年他毅然下海经商。这一决定改变的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从1995年在深圳创业,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比亚迪就被冠以“电池大王”的称号,而从2003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之后,又是一个5年,比亚迪成为汽车行业最耀眼的新秀。

可以说,王传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企业家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家的印象,他们不再是读书很少、只会空喊口号的大老粗,相反,王传福善于谋略,精于运筹,既懂得自我剖析,又能把握天下大势。颠覆者

王传福常被人们称为“技术狂人”、“汽车狂人”、“颠覆者”。他对技术极为痴迷。在不循常理、敢想敢做的王传福眼里似乎一切都可颠覆,一切皆可改变。

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奇迹的发生,经济学家往往从“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解释。这在王传福的“发家史”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1995年,当王传福开始在手机电池领域创业,生产的核心模式是“半自动化加人工”,数万名工人代替几千万的设备投入,组成人力流水线。但就是这种“小米加步枪”的方式,把一个原本资本密集型行业转变为劳动密集型,电池生产成本比日本厂商低40%。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拥有成本优势的比亚迪异军突起,跃居世界最大手机电池生产商,坚持并自主开发出在电动车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的铁电池。

2003年,当时在电池领域已经表现不俗的王传福决定进军汽车行业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头脑发热”的举动。因为当时正是中国掀起民企进军汽车行业大潮的时候,吉利李书福等都投身在这一波大潮中,而王传福从未涉足过汽车领域,是最不被看好的“赶潮者”之一。

比亚迪继续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半自动化加人工”接着干。通过拆解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样车,来获取技术,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进行规避或创新,通过“站在巨人的肩上”而迅速实现技术升级。

当然,老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终归没有出息。“两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就是沉重的学费和代价。难能可贵的是,一直坚信“技术造福”神话的王传福,在进军汽车行业时,就树立“通过电池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的壮志。

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王传福在欣喜之余并没有忘记加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2008年12月,比亚迪推出了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这款新车的推出意义已不再局限于比亚迪自身,它对于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全球汽车市场上,目前掌握双模技术的只有通用、丰田和比亚迪三家,相比之下,通用、丰田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只能行驶25公里,而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则能达到100公里。同时,比亚迪的双模电动车还突破了反复充电、家用插座充电两大技术难关一—这也是DM双模电动车得以量产的最大保证。

此外,价格依然是比亚迪的另一大优势。F3DM双模电动车主要针对上班一族,其市场售价还不到15万元。“他们(竞争对手)的价格和我们也没法比,我们的价格至少是他们的价格除以2再减一点。”王传福自信地说。

王传福与巴菲特

虽然王传福在电池和汽车行业干的不错,但是人们还是认为他能坐上首富的位置,绝对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股神巴菲特。

有媒体比喻说,王传福造的是比亚迪。坐的是“股神号”,因为自从去年“股神”巴菲特人股,比亚迪的股价就一路高歌猛进,至今涨了500%,第一大股东王传福因而登顶“首富”。

看起来王传福是托了巴菲特的“福”。值得追问的是:成千上万家上市公司,巴菲特为什么青睐比亚迪?

巴菲特的投资曾经引起了业内外的巨大震动。首先是他出手的时机。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刚刚破产,人们正陷入金融危机的惊恐之中。然而“股神”巴菲特的原则一向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一回,他又用行动印证了自己的原则。尽管巴菲特的投资习惯之一是“不买带轮子的股票”,但他对比亚迪的青睐,无疑是看中了其在新能源领域未来的空间。2007年,巴菲特曾大规模减持中石油的H股,显然,在他眼中,现在已是离开传统能源、投身新能源的时候了。

而巴菲特投资团队这样评价王传福:“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因此,与其说王传福“赚”了巴菲特,不如说巴菲特“赚”了王传福。

更进一步看,巴菲特“赚的”是中国经济。他投资王传福,也就是在投资中国。这几年巴菲特大手笔布局中国企业可资为证。而比亚迪的成长史以及王传福的“首富史”背后,中国经济的印记清晰可见。

按胡润的说法:王传福顺应了科技、新能源创新和环保的趋势,引导了一个新的世界汽车行业格局。而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内容,表明中国试图摆脱以前那种靠资源消耗和低附加值产品来发展的道路。巴菲特之所以看中王传福,乃至布局中国经济,原因正在于此。

吸引巴菲特投资嗅觉的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巴菲特不止一次对外称,他看中了比亚迪的新能源车特别是电动车的发展前景。

王传福所倚重的正是其电池技术。他在进军汽车业的时候,高调表示,他要做的就是将其在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嫁接到汽车制造上来,从而凭借电池上的技术优势在电动车竞争中占据先机。

比亚迪股价的飙升的确和巴菲特有着解不开的关系。但是,如果以为比亚迪在资本市场的强势,完全依赖巴菲特的投资效应的话,也是片面的,因为其汽车业务在全球的低迷中逆势狂长。

比亚迪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61.32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净利润11.78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

比亚迪汽车业务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33%,至88.77亿元,占比亚迪股份总收入比重由去年底的32%飙升至55%,成功超越手机业务,成为比亚迪的第一大业务。

今年上半年集团汽车整体销量超过1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约1.5倍。其中F3还成功打入上半年轿车品牌销售前五名。

梦想照进现实?

十几年前,王传福以电池技术研究领域专家的身份辞职创业,把比亚迪从十几人的小型电池企业成功转型成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企业,不仅汽车产品销量高速增长,其电动汽车技术更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比亚迪汽车要在2015年实现销量中国第一,2025年实现销量世界第一!”王传福在2008年央视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现场说出的豪言壮语,而“狂人”王传福的个人创富梦想却已经率先照进了现实。

如果说比亚迪从单纯的电池生产企业过渡到汽车生产企业是王传福成功的第一步,那么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汽车市场的巨大需求则为王传福治下的比亚迪汽车提供了绝佳的生存土壤。在诸多汽车企业被动地进行企业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零和博弈时,王传福却在电动汽车理念的指引下,巧妙地维持着传统能源汽车和替代能源汽车的平衡。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下,比亚迪以在电池技术上的积累在电动车制造领域占据了先机,而股神巴菲特对比亚迪汽车的投资成为王传福创富神话最后的催化剂。

但是,趋势和消费者现实的选择之间距离有多远,梦想何时照进现实,真的谁也不好说。王传福不久前在天津出席“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时说,电动汽车已成为很多车企新的发展重点,但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的消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除了政策、配套等问题外,整车成本是电动汽车运行的最大障碍。

王传福说,由于成本高,导致市场小、产量低,而没有一定的产量就无法降低成本,“电动车由此进入一个死循环”。

当然,电动车发展瓶颈引发了全球关注,中国政府和各界都在积极着手扫除障碍,巴菲特的声望和中美能源的基础优势也将加快比亚迪拓展北美市场的步伐。除了能帮助比亚迪提升品牌价值之外,中美能源在全美拥有的强大能源网络,使比亚迪一旦进人美国市场后,就能充分借助其旗下的电力公司修建大量的充电站,从而加速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步伐。

这里有一个生动的细节。据说巴菲特在和王传福会晤时曾赠予钱包以示对比亚迪汽车发展前景的信心,而王传福以“比亚迪F6DM双模电动汽车模型”作为礼物回赠。如果两人能够联手把比亚迪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电动车制造企业,无疑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件幸事。

猜你喜欢
王传福意外巴菲特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王传福:抓牢汽车两场变革机遇
王传福:只做全球第一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圈话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