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和他的中小学同学

2009-01-25 08:36
党史博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王祥胡耀邦老同学

钱 江

胡耀邦是一个深念同学情谊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不忘自己的中小学同学,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饱含深情的故事。

中小学同学有哪些

回顾胡耀邦的求学路,起于1921年5岁入族学发蒙。1925年9岁时到老家苍坊村10公里外的文家市里仁学校上高小,再到1929年夏考入浏阳县立中学上初一。1930年春天,他离开学校回乡参加革命。

在族学,也就是私塾启蒙4年,胡耀邦年岁还太小,这段记忆因其遥远而淡化了,在胡耀邦的记忆中没有留下哪位同学的名字。他对同学的记忆是从在里仁学校上高小开始的。

胡耀邦在浏阳县立中学上学不到一年,因局势动荡造成学校停课,他在学校中的时间就更短了,所以记忆中的中学同学也不多。

根据现在所知道的情况,胡耀邦对小学(里仁学校)同学的印象比较深刻。他在1981年12月2日致同学刘绍熙的信中说:“我们小时候的同学,‘文化大革命前,我知道的,在四川有陈闻赫(重庆某纺织厂工程师)、蔺万和、李绶莲(两人的工作单位记不起了),在广东有曾祥豪(在海南岛当汽车司机,听说已退休回家乡),在贵阳有甘厚乾(始终没有联系过)。关于上海和华东地区,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

胡耀邦的侄子胡德谦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现存档案中检索,列出了当时(1925年)同年级第10和第11两个班若干同学名单:

第10班:杨勇(当时的名字为杨世峻)、李友嘉、彭梅钦、萧建福、萧益绍、蔺鸣皋、邓学霖。7人。

第11班:胡耀邦、甘厚乾、甘厚纲、陈典礼、陈世爱、刘绍熙、陈闻赫、曾祥豪。8人。

此外,散见于不同记载中的还有蔺大平、蔺传珊、余代谟、张学节等人,可能是胡耀邦中学时同学。

这些同学中,表哥杨勇比胡耀邦早一年离家,投身于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勇离乡后一年,未满15岁的胡耀邦也离开浏阳,成了一名“红小鬼”。

自从告别家乡到新中国成立,除了杨勇,胡耀邦再也没有和中小学同学联系过。

老同学带来的尴尬

1950年2月,解放军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告别军旅生涯,来到四川南充担任川北区党委书记。他从马上转到马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这时,胡耀邦开始有了旧日同学的信息。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和胡耀邦联系上的小学同学,还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尴尬。

1950年初,胡耀邦到重庆开会,秘书郎宗耀随行。胡耀邦开会时,郎宗耀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话的人确认郎宗耀是胡耀邦的秘书后问:胡耀邦是不是浏阳人?郎宗耀说是的。电话那头就说:我是胡耀邦的同学。叫李绶莲,我能不能来看看胡耀邦?

郎宗耀说,这要问一问。他将此事告诉了胡耀邦。

胡耀邦说,我是有这么一个小学同学,既然他要来看我,你就代表我先去看看他吧。于是,郎宗耀按照地址前去看望,结果发现李绶莲住在一家医院一个很小的单间里。似乎可以感觉到,他是在故意躲避什么。见到郎宗耀后,李绶莲谈了几句关于胡耀邦的往事,说起还有一位同学叫陈闻赫,现在重庆一家纺织厂当工程师。

郎宗耀回来后向胡耀邦汇报了这件事,胡耀邦就把李绶莲、陈闻赫请来吃了一顿饭。还拍了几张照片。

大约是1950年底,李绶莲来到南充,通过郎宗耀找到胡耀邦,要求介绍工作。胡耀邦介绍他进入川北革命大学短期学习。学习结束后,李绶莲被安排到南充税务局工作。这时,胡耀邦得到了关于李绶莲情况的报告。他向郎宗耀交代。李绶莲在国民党时期当过重庆市警察局局长,你不要和他谈我们内部的事情。

胡耀邦的这句话,把郎宗耀吓了一跳。看胡耀邦的意思,大概是对李绶莲的情况正在调查之中。

没过多久,川北区公安厅长董弼臣找郎宗耀询问:胡主任的同学是你弄来的吗?郎宗耀说。是他自己来的,并把大致情况介绍了一下。

董弼臣说。这个人是特务,要抓。郎宗耀说,我先问一问胡主任吧。他向胡耀邦汇报后,胡耀邦说,有事实依据,要抓就抓吧。很快,公安厅来人把李绶莲带走了。

李绶莲从监狱里给胡耀邦写来一封信,大意是说,监狱里生活不好,有些逼供信,监狱里也没有暖瓶能喝热水,希望胡耀邦能够有所关照云云。

胡耀邦看完信后,要郎宗耀买一套生活用品给李绶莲送去。

郎宗耀说。这合适吗?

胡耀邦说,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同学就是同学嘛。

郎宗耀表现得很坚决,说。我不送,这样是不好的。

胡耀邦也没有太勉强,就说,那你就送给公安厅,要他们转交。他还吩咐郎宗耀给李绶莲写一封信。

郎宗耀马上草拟了信稿,胡耀邦略加改动,大意是要李绶莲相信党的政策,在监狱里好好改造。表现好了,出了监狱,我还请你吃饭。

不久,李绶莲给郎宗耀回了封信,意思是信和东西都收到了,会按照胡耀邦说的去做。我回信的事你就不要和胡耀邦说了。

此后,再也没有李绶莲的消息。郎宗耀推测,他可能在“镇反”中被镇压了。这件事,后来再也没有听胡耀邦提起过。

在浏阳寻找老同学

20世纪60年代初,胡耀邦的大部分中小学同学和他建立了联系。尤其是1962年11月至1964年夏天,胡耀邦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任上到湖南挂职。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期间,家乡浏阳在湘潭地区管辖内。胡耀邦几次回浏阳时,专程看望过同学。

胡耀邦第一个看望的是小学同班同学陈世爱。那是1962年底,胡耀邦来到浏阳文家市,向当地负责人打听幼时同学。得知陈世爱就在佴校当教师,胡耀邦高兴得立即赶到里仁小学看望陈世爱。

胡耀邦和陈世爱已经32年没有见面了。交谈中,胡耀邦了解到陈世爱有一个儿子正在武汉上大学。得知陈世爱家的经济十分困难,胡耀邦当即拿出100元钱,资助孩子读书。

第二天。胡耀邦又拿出钱,在公社食堂中摆了一桌酒席,邀请幼时同学、朋友和当地领导吃了顿饭。

当年,陈世爱的儿子陈伯敬两次收到胡耀邦办公室寄来的100元钱。胡耀邦的秘书在汇款单的附言栏中写道:“耀邦同志希望你在求学期间,能够养成勤俭朴素的作风,这种作风对于将来走向社会、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工作中,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耀邦同志同时还希望你勤奋地学习,大量而深入地占有知识,同时争取一切机会,同实际生活、实际知识接触,以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

200元钱,在当时对一个家境清寒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陈伯敬顺利完成学业之际。“文革”开始了。1966年8月,陈伯敬串联到北

京后,马上赶往共青团中央,希望在那里能和胡耀邦见上一面,当面说一声谢谢。

陈伯敬赶到共青团中央大院时,正碰上造反派揪斗共青团中央领导,胡耀邦被反剪双手,造反派要他承认“罪行”。陈伯敬没有想到,自己看到的居然是这样一幕。他哪里看得下去,转身就离开了。从此,他再也没有见到过胡耀邦。

见过了陈世爱,胡耀邦想起在浏阳县立中学还有一位相识的女同学王祥。

那时的浏阳县立中学新生中,胡耀邦是个子最小的男生。王祥则是个子最小的女生。浏阳县立中学虽已男女合校,却是男女分部,在不同的校舍上课。遇有典礼或全校性活动。男女学生才会集合到一起。这时,胡耀邦和王祥分别列于队尾,彼此就认识了。

浏阳县立中学校长吴纪猷常到女中部视察,有时和女中部的老师一起聊天,女孩子们喜欢围过去听。吴校长见到个子小小的王祥,时常勉励说,你个子虽然小,成绩还不错,要好好学习。有时,他会联想着说,男生部有一个小个子胡耀邦,成绩好,品德好。这给王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在胡耀邦那里,情况可能也相仿。所以,他们在学校时,并无交往,但彼此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1963年夏天,胡耀邦又来到浏阳,请县委办公室通知王祥来招待所见面。

这时的王祥是一名小学教师,见到胡耀邦时,心情很紧张。胡耀邦平易近人,使王祥很快打消了顾虑,谈话也就变得无拘无束。王祥向胡耀邦介绍了当年的一些老师和同学。他们都为吴校长已经去世而惋惜。

临别时,胡耀邦要王祥带回一些橘子,给孩子品尝。见过了胡耀邦。王祥心里很高兴。

“文革”之后重建同学联谊

“文革”狂飙突起,中断了胡耀邦的政治生涯,也割断了他和中小学同学的联系,这一断就是整整十年。

“文革”结束后,胡耀邦重新工作。这时,他的中小学同学纷纷步入晚年,同学之情变得更加浓郁。凡健在者,大都和胡耀邦恢复了联系。

目前记载的胡耀邦和中小学老师、同学的会面有:

1982年7月,胡耀邦邀请中学时代的老师喻科盈到北京旅行,在玉泉山会面。

1983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六)下午,胡耀邦在长沙会见小学同学刘绍熙和妻子李清俊,三妹刘绍真以及刘绍真的女儿刘芹,并和他们共进晚餐。

1983年6月21日傍晚,胡耀邦在中南海办公室会见中学同学喻文彬和妻子车昭曙,并共进晚餐。

1984年1月8日,胡耀邦视察贵州途经铜仁。在汇报会结束后,会见了小学同学——原铜仁,运输公司副经理、退休干部蔺常裕(即蔺万和)。他们已有几十年没有见面,重逢时一起回顾了当年的同学岁月。

1984年4月下旬,胡耀邦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前来北京看望他的同学刘绍熙、陈闻赫、杨竞燮、吴端统。

1984年9月21日,胡耀邦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小学和中学同学彭梅钦、刘灿辉夫妇。

所有会面中都洋溢着浓浓的同学情谊。由于所谈大都是家常话,胡耀邦的同学大都没有详尽的回忆。他们年事渐高,在胡耀邦身后相继辞世,没有留下多少记录。根据目前所知,只有两次同学聚会的记录比较清晰。

在长沙会见老同学刘绍熙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刘绍熙以优异成绩考入文家市里仁学校读高小,胡耀邦是他的同学。刘绍熙的家境不错。是寄宿生。胡耀邦家境则非常贫寒,要在山问道路上来回跋涉20公里路走读。刘绍熙是一个用功读书的孩子,每天读书时间比胡耀邦要多上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可是有一次学校公布成绩,刘绍熙惊讶地发现,胡耀邦居然名列第一,自己只是第三名。

刘绍熙心小不服,暗暗较劲。没有想到,胡耀邦多次获得同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慢慢地,刘绍熙也就服气了,而且和胡耀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当年的胡耀邦因为瘦小,头显得大一些,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大头”。刘绍熙想,既然胡耀邦的头大,看来他的聪明是有来由的。这样一想。刘绍熙就心平气和了。

后来,胡耀邦投身革命,万里长征到了陕北。刘绍熙也曾是热血青年,投考了黄埔军校。但生活的磨炼,使刘绍熙渐渐打消了壮怀激烈的念头。成为一名普通职员,在上海度过了一生。

胡耀邦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刘绍熙曾去信祝贺,希望相见。1981年12月2日,胡耀邦回信,全文如下:

绍熙学兄:

不是你再次提起,我真的把你忘了,前天我问及杨勇同志,他倒只记得起你。

老实处世。积极奉公,在旧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你现在能够安度晚年的结果。

我们一定有机会相会。你如获便来京,我不反对。但是我经常外出,可能碰不上,吃闭门羹。这两年我总要去上海一趟,那时定约你晤谈。

我们小时候的同学,“文化大革命”前。我知道的,在四川有陈闻赫(重庆某纺织厂工程师)、蔺万和、李绶莲(两人的工作单位记不起了),在广东有曾祥豪(在海南岛当汽车司机,听说已退休回家乡),在责阳有甘厚乾(始终没有联系过)。关于上海和华东地区,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

我是在我们党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担任现在这个职务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名实不符。我们党中央的核心,现在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几位老一辈仍在起核心作用。这一点。大概你有所风闻。因此,我希望一切了解我的熟人,切勿作任何不符合事实的溢美之言。事关国家声誉,务使注意,千万千万。

匆此并祝你们全家好!

胡耀邦

1981年12月2日

刘绍熙收到信后,欣喜万分,更盼着能和胡耀邦见面了。

1983年春节前夕,刘绍熙和妻子李清俊一起从上海来到长沙为母亲祝贺90岁大寿并过节。大年初四,刘绍熙随同妻子到岳阳看望妻兄。2月17日大年初五,刘绍熙的妻兄突然接到从长沙拍来的电报,说有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到长沙,请刘绍熙初六下午3时前赶回长沙相见。

刘绍熙一看电报就知道,胡耀邦到长沙了,因为自己在北京没有别的同学。

于是,刘绍熙和妻子连夜坐火车赶回长沙。

2月18日下午,刘绍熙、李清俊夫妇,还有三妹刘绍真、三妹的女儿刘芹一起来到长沙九所胡耀邦下榻处。胡耀邦已经在门口等候他们了。

刘绍熙一见到胡耀邦,突然紧张了起来,只说了一句“耀邦同学”,接下去的话就说不利落了,总算磕磕绊绊地说了:“你在百忙中接见我,太感谢了!”

胡耀邦亲切地笑了,将老同学等四人请进客厅,一起饮茶。

刘绍熙盯着胡耀邦看。渐渐辨认出当年“大头”的模样,谈起了往事,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

胡耀邦回忆起往事:“那个时候,家境贫寒,考学校时,需要交一

块光洋的报名费。父亲拿不出,眼看报名的截止日期就要到了,还是在一个亲戚的劝说下,父亲借了钱才交上报名费。”

对入学的情况,刘绍熙有印象,对胡耀邦说:“记得当时200多人报考,只录取50人,你名列榜首,令我们羡慕。”

接下来。他们谈起了健在的其他同学。刘绍熙发现,胡耀邦知道得比他还要多。听胡耀邦随意说起,一位同学病重,他出钱资助过;一位同学为孩子上学的事求助,他赠送了学赞。

刘绍熙听得很感动,心想这些同学都是普通人,而胡耀邦已经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了,毕竟相差悬殊,况且又和同学分别了几十年。刘绍熙感到,岁月如流,万物变化,唯有胡耀邦的热忱是不变的。

这次到长沙之前,刘绍熙曾有信给胡耀邦,说起自己将在春节到长沙。胡耀邦此行到了长沙,马上要人打电话给刘绍熙在上海的家。问清刘绍熙在长沙的地址。

当时,刘绍熙在上海的家中没有电话,上海市委办公厅派人赶去询问。终于问得刘绍熙在长沙的地址;但找到之时,刘绍熙又去了岳阳妻兄家,刘家不知详细地址。还是刘绍真的女儿刘芹年轻。头脑灵活。又和上海取得联系,找到了刘绍熙在岳阳的地址,最终才使这次会见得以实现。胡耀邦得知了此事,即点名要刘芹一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胡耀邦留刘绍熙等人一起吃晚餐,并拍照留念。

饭后告辞时,胡耀邦送给客人一篓蜜橘和四盒切片糕,说:“这是我送给老人家的礼物,祝贺她九十大寿!”

这句话让刘绍熙非常激动:自己只是在信中顺便告诉了胡耀邦,总书记居然记在心里了。

回家的路上,刘绍熙坐在车里默默无语,但在心里萌发出一个念头,要邀集几位老同学一起到北京去看望胡耀邦。

会见老同学彭梅钦、刘灿辉

胡耀邦和老同学会面的消息很快在同学中传开,还没有见到过胡耀邦的老同学都有了信心,要和总书记同学见一次面。

1984年9月,彭梅钦、刘灿辉夫妇到北京旅游,打电话到中央办公厅,希望与胡耀邦叙旧。打出电话后,两人却有些忐忑不安,胡耀邦日理万机,能抽出时间会见20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吗?

原来,1963年1月底,挂职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故乡浏阳检查工作,恰逢彭梅钦、刘灿辉夫妇从长沙回老家探亲,胡耀邦邀请两位老同学共进午餐。“文革”中,当教师的彭梅钦遭受迫害。“文革”结束后,彭梅钦给主持平反冤假错案的胡耀邦写信申诉,很快得到老同学的帮助,重返教师岗位。

不安归不安,彭梅饮、刘灿辉夫妇想见胡耀邦的愿望因为来到北京而变得更加强烈。他们很快得到通知,总书记将于9月21日会见他们。

9月21日下午5时,秘书赶到彭梅钦、刘灿辉下榻的中直招待所,将他们接进中南海。他们走进客厅时,一眼看到胡耀邦正站着迎接呢。彭梅钦、刘灿辉赶紧向前,紧紧拉住了老同学的手。本来,他们想好了一肚子的话,但此时只说了一句:“耀邦——总书记同志,你好!”其余的竟不知道说什么了。

胡耀邦理解两位老同学的心情,请他们在圆桌边坐下,秘书沏上茶。胡耀邦自己点了一支烟,轻松地与老同学聊起了往事。彭梅钦、刘灿辉夫妇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

胡耀邦回忆起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与彭梅钦同班时的情景,再一次说到了当年报名的事。可见,这件事在胡耀邦脑海中印象之深。胡耀邦感叹道:“现在的学生,条件比那时好得多了。”

彭梅钦说,那时每逢周末,你都要回家劳动。家里离学校有10公里山路。你从来不迟到!

刘灿辉和胡耀邦是浏阳县立中学同学。她对胡耀邦回忆说,那时虽然男女生分别上课,但是你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你的年龄小,但是文章写得好,我们老师常常把你的文章拿到班上当范文朗读。我还记得你常常坐在校园一个圆门边上读书的情景……

谈话间,一位摄影师进来,为老同学拍下了一张合影。谈了些往事,大家都很轻松。不一会儿。秘书进来说,晚饭准备好了。胡耀邦邀请两位老同学共进晚餐,席间喝了两杯米酒。

饭后,胡耀邦和老同学一起看中火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胡耀邦又询问了家乡的情况和老同学退休后的情况。彭梅钦、刘灿辉夫妇一一作答,并对胡耀邦说,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地位不高,收入也不高。

胡耀邦明确地说:“困难是暂时的,党和政府正在采取措施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转眼到了晚上8时,胡耀邦要办公了,就与彭梅钦、刘灿辉道别。临别之际。胡耀邦为两位老同学题词:“将毕生献给教育事业”。他还赠送给老同学一瓶日本清酒和一瓶虎骨酒。

彭梅钦、刘灿辉感谢说:“我们来看你,是空着手来的,不好意思受礼!”

胡耀邦笑道:“我怎么会要你们送东西呢。”

彭梅钦、刘灿辉接着说:“明年是你的七十大寿,我们再到北京来为你做寿吧。”

胡耀邦连连摆手,说:“不要来,不要来,我是不搞寿庆的。”

老同学即此话别。

聚会的尾声

在晚年,胡耀邦与同学最热闹的一次会面是在1984年4月下旬,组织发起人之一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刘绍熙。在见过了胡耀邦以后,刘绍熙联络了几位小学同学,最后和陈闻赫、杨竞燮、吴端统一起来到北京看望胡耀邦。

胡耀邦在中南海和他们会而,还陪同他们游览了中南海。会见结束时,胡耀邦向每位同学赠送了一瓶从朝鲜带来的酒,一本中南海景色图片集。

胡耀邦和同学在中南海散步时,一位秘书拍下了他们在一起的照片。由于离得远,他们的面部都不太清晰,但他们走在一起的轻松、快慰是看得出来的。这也是胡耀邦和同学在户外的最后一张合影。

生命短暂,只有美德能使它的意义传播到遥远的后世。不忘同学情。从一个侧而诠释了胡耀邦的品质。

(本文采写过程中,得到了胡德谦、郎宗耀先生的帮助;在采访胡耀邦同学刘绍熙先生的过程中,得到刘老先生女儿刘家蒂医生的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本文谢绝上网,如需转载请通过编辑部与作者联系。)

猜你喜欢
王祥胡耀邦老同学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王祥麒治疗肝癌经验
姜 末
老夫老妻老同学
关于导数解法
王祥至孝事后母
看了又看
永远的怀念——忆老同学陈启南先生
Geniposide protects human neuroblastoma SH-SY5Y cells against corticosterone-induced inj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