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国庆记忆

2009-01-25 05:25
绿色中国 2009年11期
关键词: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方队

徐 晓

2009年10月1日清晨,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的北京秋意盎然。在北京工作生活了50年的肖赛春老人和老伴一起守在电视机前,准备收看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盛典。她知道,孙女王雯佳就在天安门广场,是8万多人背景翻花中不露脸的一朵小花。

50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她刚到北京工作,就参加了国庆10周年的群众游行,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检阅;25年前的今天,她的儿子王一军作为航空工业方队的一员,雄赳赳气昂昂地正步走过天安门,接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检阅……

一家三代都参加过国庆盛典,让肖赛春无比激动和自豪。再次回忆起50年前自己参加国庆游行时的情景,她说:“仿佛发生在昨日”。

1959年她高喊“毛主席万岁”走过天安门

“1959年国庆阅兵的飞机,全部都是苏联产的飞机,今年阅兵的空中梯队,都已经是国产好几代的机型了,而且还有女飞行员驾驶的,这对我们航空工业的老人来说,是最振奋人心的。”看完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盛典,作为我国第一代航空工业战线的老职工,肖赛春感慨万千。

今年73岁的肖赛春,1936年出生在衢州乌溪江畔的一个小山村,家里排行老二,下面还有7个弟弟妹妹。旧社会家里穷,她和大姐八九岁就挑起了家里的担子,一大早起来割猪草,然后挨家挨户地卖自己做的豆腐,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缝衣服,补袜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现在的美好生活。”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白发苍苍的肖赛春动情地说。解放后,她终于有了上学的机会,凭着信心和智慧,连跳了好几级,仅花了两年时间就读完了小学。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中学,因为家里穷,政府给她免了学费。初中毕业后,她考入杭州航空财经学校,经过两年半的学习,1959年3月,她被分配到北京航空部国营青云仪器厂工作,这也让她有了参加北京国庆10周年庆典的机会。

“1959年9月初,我接到参加国庆游行的通知,就一直盼着那天早点到来。”能在国庆游行中走过天安门,看到城楼上的毛主席,肖赛春带着朝圣般激动的心情投入到训练中去。当时的游行队伍是十个人一排,她个子矮就当了排头兵,练齐步走练了整整两个多星期,她一点都不觉得累。

1959年10月1日,肖赛春特意用红绳扎了两个小辫,在游行队伍中挥舞着手中的红旗,高喊着“毛主席万岁”。当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时,她踮起脚拼命往城楼上看,距离间隔太远,她看不清毛主席的脸,只见主席正对着他们的队伍挥手致意。那一刻,她激动地泪流满面……

当晚,肖赛春难抑激动的心情,给在衢州工作的大姐写信,跟她一起分享激动的心情,这封信写了满满的两页信纸。信中这样写道: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国庆10周年庆典游行活动,还看到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他是我们的大救星,让我这个在乌溪江大山深处的砍材囡,翻身成了新中国的主人,我会倍加地努力工作,建设我们的新中国……

1984年他踢着正步走过天安门

肖赛春的儿子王一军,在航空部的一家研究所工作。1984年3月,年仅21岁的他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和几十位同事一起从三千多人中脱颖而出,入选国庆35周年航空工业游行方队接受祖国检阅。得知要参加国庆庆典的消息,王一军兴奋的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

参加国庆游行,训练是个体力活。为了体现航空工业系统的精神面貌,航空工业方队要求像解放军方队一样队形整齐划一,并且在天安门城楼前踢正步。王一军和同事们从四月份开始全面“脱产”练队形,练了近半年的时间。“当时组织训练完全是军事化的,大队下面设中队,中队下面再设班。以前航空单位本来就是部队编制,所以训练起来效果非常好。”王一军回忆道。当时他们先是各个中队分开在大学操场上练,合练的时候再去机场跑道上练,每天至少要练四个小时。半年下来,他穿坏了好几双鞋子,人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脚上水泡挨着水泡,但他却觉得特别值。为了游行队伍服装统一,航空方队统一穿上了纯毛料子西装,踩着当时流行的三节头大皮鞋。王一军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几块钱,这套行头抵的上他三个月的工资。他还专门穿着这套新衣服拍了好几张照片,让当时正在读中学的弟弟王一民好好羡慕了一把。

1984年10月1日凌晨,王一军就赶往北京建国门集合,直到中午时分游行方队才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当他在游行队伍中远远地望见天安门上的邓小平时,心情激动地已经忘记了疲惫。“那时候,我们都非常关注邓小平,因为‘文革后邓小平主政,老百姓生活好了,大家对他很有感情。我们经过天安门时,就使劲往上面看。”王一军说,那年北大学生打出的“小平您好”横幅,非常能代表老百姓的心声。

那天,王一军从建国门徒步走到天安门,游行结束后,再从天安门步行到西单,前前后后20里路,新皮鞋把脚都磨出了水泡。游行结束回家时,他干脆脱了鞋光着脚哼着歌儿美滋滋地走在马路上。一晃25年过去了,王一军对自己这次参加国庆游行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

2009年她是天安门广场的一朵美丽的小花

今年14岁的王雯佳,是北京朝阳区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初三学生。今年暑假,她和同学们一起接到了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背景表演的光荣任务。她和北京8万多名中小学生一起进行背景图案的组合。那不断变换的翻花标语和那幅“江山如此多娇”的流动画卷,不仅气势恢弘,也颇具时代意义,成了庆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个夏天,她和同学们一起冒着酷暑在各个学校集中先练体能,接着是翻花动作训练。他们用手中的道具,翻出多种背景文字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社会主义好”等,图案包括金黄色麦田、五星红旗、盛开的牡丹、长城、和平鸽等。王雯佳这些“90后”的孩子们一个都没有退缩,他们知道,这将是送给祖国母亲生日最有意义的,用汗水与欢笑凝成的礼物。

今年10月1日凌晨二时,王雯佳就赶到天安门广场集合,一直到庆典结束下午四点多才回家。整整十四个小时,她身着短裙却丝毫不感寒冷,和同伴们一起用饱满的精神和熟练的动作翻组出一幅幅图、一个个字。在完成最后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翻花之后,王雯佳和全场8万多中小学生一起,把帽子扔起来欢呼,与场上十几万人的欢呼交融在一起,那一刻她已经忘记疲惫,感受到的只有兴奋。“我会把参加国庆庆典的道具和服装好好保存,这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王雯佳说。

活动结束后回到家中,王雯佳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能荣幸的在天安门广场上作为背景花海中的一朵小花,为祖国母亲60岁生日献上自己的祝福,我已经很满足了。我知道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坚持!我们辛苦并快乐着!

猜你喜欢
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方队
值得回味的阅兵亮点
我爱北京天安门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天安门前看升旗
胜利日大阅兵
三月的北京
雄壮的方队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