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流失的七大事件

2009-01-29 07:53
国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殷墟甲骨古籍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文物的流失贯穿了七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历史事件——

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绝,清朝皇室收藏的世代珍品遭到毁灭性抢夺和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包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在内,无数宫廷所藏的珍贵文物和古籍遭列强洗劫。经此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西北是世界各国探险家的“乐园”。一些探险队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此肆意盗窃文物,非法发掘古文化遗址。仅以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敦煌为例:敦煌石窟,历时千余载,拥有宝藏无以计数,仅藏经洞出土文书5万余件,多是历史上佚失无存的孤本,弥足珍贵,但几十年间敦煌数度遭盗抢,几经劫难,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现仅存两万件,英、法、日、美、俄、瑞典、奥、韩诸国均有敦煌文物收藏,数量无从估计。

殷墟甲骨,为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殷墟甲骨即惨遭流失,被以各种名目搜购、席卷。目前所知殷墟甲骨约20万片,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遍及日、美、英等12个国家。

192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将六大箱共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这批文物珍品随他辗转北京、天津、长春等地,时间长达22年,途中被不时变卖,最终存于长春“小白楼”中的剩余文物精品又遭兵匪哄抢。经查,这1200余件宫廷文物精品绝大部分流失海外。

1928年,军阀孙殿英率部野蛮盗掘了清东陵乾隆和慈禧陵,墓中所聚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被孙殿英用于购买军火而散失异域他乡,损失浩大,至今无法估算。

日军侵华战争也给中国的文化遗产带来一场浩劫,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失踪,至今无从查寻。值得注意的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进行了三个月有计划、大规模的疯狂文化大掠夺。当时中国最高科研部门的中央研究院以及原中央图书馆、清凉山国学图书馆由于日军抢掠,损失了大量珍贵文献和藏书。

谁藏了我们的国

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一千二百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五百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

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四千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三千多种、家谱两千多种。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三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一万三千片。

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二万件,仅占三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一万三千七百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六千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一万二千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两千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猜你喜欢
殷墟甲骨古籍
甲骨传拓复文献 纸上墨香贯古今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甲骨整治研究综述
殷墟甲骨档案的历史价值评述
商代甲骨档案的农业研究价值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