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学内涵

2009-01-29 06:07崔晓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
关键词:陶渊明影响

摘 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它们刻画的成功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个人的生活经历、性格以及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后代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 田园诗歌 美学内涵 原因 影响

陶渊明,晋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以诗的成就最为突出,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他的诗歌依题材内容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由于他的大多数篇章是描写农村景物、反映村居生活的,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所反映的美学内涵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着现实中的真善美

陶渊明归隐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之时,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恬美、宁静的:桃李榆柳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轻烟袅袅;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极其不同。难怪诗人像“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的。如《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通过这首诗可以隐约地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的面貌。

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他既写出了农村的恬美、宁静,也写出了农村的凋敝和穷困,既写出了自己悠然自得的情趣,也写出了饥寒交迫的苦楚。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反映着理想中的真善美

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通过诗人思想的三棱镜透视出来的农村生活,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外化。陶渊明不是单纯地通过直接描写当时农民日常的痛苦生活,来鞭挞现实社会的不合理,而是通过描绘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幽美的田园景象乃至“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来否定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

在栗里的那间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因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想为自己、也为所有人设计一个人间仙境。《桃花源记》就代表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构勒出了一个理想社会。

陶渊明善于运用神思遐想以意造境,构筑理想的境界,他喜欢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勾勒和睦舒畅、淳朴可亲的社会环境。如诗人笔下的《桃花源诗》,桃花源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融洽,这正是农村中淳朴的人际关系的升华。这是陶渊明对现实世界不满的反映,也是他对农民理想和愿望的描画。尽管也有局限,但在他对这种境界的追求中,再现了他高尚的人格。

二、陶渊明田园诗出现的原因

首先是他所生活的时代及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陶渊明生活于南北朝的晋末宋初时期。在南朝诗坛中玄言诗之风正盛,加之东晋士人中的名士传统、佛教思想在士人阶层中的日受重视,尤其是东晋士人清虚恬淡心态的影响,使他养成了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性格。八岁之时父亲故去, 由此家道渐趋中落,家道的中落,使陶渊明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充裕的生活条件。陶渊明成年之后回忆往事时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少年时代,儒家思想已在他意识的深层扎下了根。当然,陶渊明读书的范围也不限于儒家经典。他喜欢读《老子》、《庄子》,因而老庄乐天知命、淡视功名、崇尚自然的思想引起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时代。那时,他希望展翅腾飞,遨游苍穹,希望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搏取像他曾祖父陶侃那样的丰功伟业,“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41岁后陶渊明辞官归耕,隐居浔阳,在他隐逸田园的生活中,他更深入地接触到田园的优美景色以及农民们辛苦劳作的生活,不管是田园的美好、生活的艰苦还是农村的凋敝、百姓的困苦都使他深为感触。这些经历为他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陶渊明个人思想的矛盾及性格的原因。

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与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这极鲜明地反映了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显然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陶渊明的田园诗,既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又表现了心理上闲适自得的一面。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内涵对后代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陶渊明的田园诗对后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和艺术上两方面。

首先是内容上的影响。不管描写的是自然淳朴的田园,还是凋敝破败的田园,陶渊明都能做到别开生面,以其独特的田园景色,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就是他刻意模仿陶诗的杰作,至唐朝已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善于表现自然中静态事物的动态之美,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就可以看出陶诗的影子。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其次是艺术上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平淡自然、真淳质朴,把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地流露于诗中。他的田园诗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因此,我国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很少没有表示过对他创作的企羡和受到他艺术的熏陶的。李白说“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陆游说“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所以,我们说陶诗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

总的看来,作为一个成功的田园大诗人,陶渊明是我们中华文化长河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的田园诗堪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的源泉。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78—90.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0—61.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30—289.

[4]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30—230.

[5]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78—90.

[6]郭建平.陶渊明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300—348.

(崔晓艳 河北滦南第二高级中学 063500)

猜你喜欢
陶渊明影响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陶渊明的“粉丝”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不为五斗米折腰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