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虽俗如良药

2009-02-05 10:21
文史月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顺口溜民谣公民

柯 云 丽 阳

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遇上一段民谣(人们习惯地将它与顺口溜混为一团,统称顺口溜)。民谣始于何时,无从考证。数千年来,它却早已作为一种社会相声受到世人的喜爱和青睐。

南北朝梁武帝享国很久,十分重视民情,曾经下诏“分遣内侍周省四方,观政听谣。”所谓听谣,就是通过对民间谣谚的采风,了解社会情况和基层政治形势,其用意在于真正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呼声。

50年代初,提倡互助组、合作化:“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摇三摇,合作就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动摇。”翻身的农民欢欣鼓舞进入合作社。

60年代,大庆人一句顶天立地的“顺口溜”:“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曾影响过整整一代人,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战胜自然灾害的强大精神支力。雷锋勤俭的准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走艰苦朴素的道路。

70年代流行:“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提高革命斗志,战天斗地。

80年代初,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带头支持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是一句顺口溜“要吃米,找万里”,很快传遍中国。这是人民群众从心底发出的赞歌。

80年代中叶,深圳以世界瞩目的气魄创下了“深圳速度”,于是内地干部队伍中那种“十七十八,披头散发。二七二八,补习文化。三七三八,等待提拔。四七四八,干也白搭。五七五八,种草养花”的消极顺口溜,在深圳迅速衍变成“十七十八,流水线下。二七二八,手拿电话。三七三八,早已提拔。四七四八,培养部下。五七五八,幕后策划”,充分反映了特区人的用人标准、工作作风、生活情趣等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

80年代末,广东走在全国经济改革的前列,而悄然崛起的还有山东,同时,上海浦东新区又成为大力推进改革进程的热点和焦点,于是便有了如下的“顺口溜”:“80年代学广东,90年代学山东,再过10年学浦东”。事实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顺口溜,一个顺口溜可以反映一个时代,它既是民声的总结,也是民风的反映。因此,顺口溜可以大到归纳总结一个时代的风尚,一种巨大的社会现象;小到家庭、恋爱、婚姻、升学、分房等种种社会现象。

如单位分房:“一楼二楼,老弱病残;三楼四楼,有职有权;五楼六楼,傻冒青年。”

反映读书:“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抄、抄、抄,学生的绝招。”

涉及恋爱:“50年代爱英雄,60年代爱贫穷,70年代爱文凭,80年代爱洋人,90年代爱财神”。

关于人际关系:“50年代人帮人,60年代人整人,70年代人欺人,80年代人骗人,90年代各人顾各人。”

反映社会生活中一窝蜂、一刀切、大起大落现象:“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

不可否认,在如潮的顺口溜潮当中,肯定有其糟粕的东西,有的仅仅偏激于社会现象一个小的方面的描述,有的玩世不恭油腔滑调,甚至还有“走调”的现象。但可以肯定地说,民谣恰似一篇篇辛辣的杂文,往往引发了人民之所忧、所嫉、所恨、所患、所想、所言。从民谣中,我们不难清楚地看到一种民族自省意识的潜在力量。

民谣中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抨击社会积弊。如:“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足饭停,不行也行。饭饱酒醉,不对也对”。还有一则戏改《红高粱》电影插曲的顺口溜:“花高价买名酒,不想点头也点头。喝了咱的酒,不愿举手也举手,喝了咱的酒,党纪国法一边丢,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好酒。”“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下来象个办事的样子,进出象个贵宾的样子,吃喝象个过年的样子,返回象个打猎的样子。”“别看工厂小,厂长有蓝鸟。”“工厂虽然不赚钱,厂长有辆大丰田。”“屁股在讲台,声音在电台,接见在舞台,赴宴喝茅台。”“远看没领章,近看没手枪,不管是穿绿的穿蓝的,都是向我们要钱的。”“正儿八经难办事,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歪门邪道好办事”。这些民谣表达了大家对不正之风的痛恨。

“组长下田头,手上有烟头。乡长下田头,秘书在后头。县长下田头,记者抢镜头”。“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拍拍肩膀好好干。”“香烟介绍信,酒杯当大印,要想事办成,筷子作决定”。着墨不多,却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一幅幅官僚嘴脸。

2、怒斥腐化堕落。时下顺口溜最流行的,老百姓传诵频率最高的,主要是针对某些领导干部贪污腐化堕落现象,正因为他们对这些最痛恨,最疾恶如仇,因此脱口而出的顺口溜也最辛辣,最具有轰动效应。如:“摸着二五八,搂着十七八,拿着大哥大,吃着大对虾,坐着桑塔纳,住着富丽达。”“喝白酒一斤两斤不醉,下舞池三步四步都会,打麻将五夜六夜不睡,玩女人七个八个不累,收礼物成千上万不退。”“一顿饭,一头牛(几千元),屁股坐着一幢楼(几十万元)。”

报载某年,在河北,一家单位职工怒而上书党中央:“职工拼命干,挣了三十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

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报喜不报忧,虚报浮夸。民谣曰:“一级哄一级,哄到总书记。”

3、调侃分配不公。如,前些年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工程师不如划鳝鱼丝的”,重在反映那种脑体倒挂的不良现象。“老大(工人)靠了边,老二(农民)分了田,老九(知识分子)上了天,不三不四赚了钱。”此顺口溜虽失之笼统,却可称得上是对改革中分配问题的典型概括与反映。上世纪90年代,第三次经商浪潮涌起,又出现了“种地的撂了荒,做工的摆摊忙,教书的下课堂,当兵的出营房,掌权的做官商”等现象。

对这些既似民谣,又似民怨的顺口溜,人们笑过之后,反复咀嚼,个中滋味如何,令人寻味、深思。

曾有一个时期,一首讥讽各行各业腐败堕落的民谣,风靡大江南北,人们争相传诵,舆论哗然:“一等公民是公仆,儿子孙子享清福。二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三等公民当个体,骗了张三骗老李。四等公民坐机关,抽了中华品毛尖。五等公民大盖帽,吃穷被告吃原告。六等公民手术刀,划开肚皮取红包。七等公民交警队,马路旁边吃社会。八等公民是律师,发财全靠打官司。九等公民是园丁,鱿鱼海参分不清。十等公民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

针对当前收红包现象,民间又流传了“九九歌”:“一百二百不出手,三百四百水上走,五百六百脸上留,七百八百莫说够,九百加一百回春盼妙手。”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到21世纪,人们将“九九歌”中的百字变成千字,甚至万字了。有位省长看了“十等公民”及“九九歌”后曾痛心疾首地说:“任腐败这样猖獗下去,还叫社会主义吗?老百姓不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才怪呢?”

4、渲泄心中郁闷。如“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加拿。加拿大、大加拿。不拿白不拿,反正拿大加。”关于爸爸也有录语:“一等爸爸无牵挂,二等爸爸打电话,三等爸爸跳上又跳下,四等爸爸在家里挨骂。”

一个有作为的领导,应当喜爱听民谣。“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言者无罪闻者戒,下流上通上下泰”。

(责编 李茹)

猜你喜欢
顺口溜民谣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顺口溜
声母顺口溜
民谣
何为民谣
我爱校园新民谣
我爱校园新民谣
巧记质数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