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小康指数66.7

2009-02-10 07:11
小康 2009年1期
关键词:参与率小康旅游

2008年12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休闲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8~2009年度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为66.7分,比上一年度的65.5分提高1.2分。

经济萧条影响休闲计划

“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导致的经济萧条会影响你的休闲计划吗?”70%的受访者表示,可能会减少休闲,因为没有休闲的时间、心情和金钱,但有14%的人则相反,他们认为在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可能更需要休闲来放松心情。调查显示,这14%的人大多数属于经济能力比较强的高端阶层。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因为股市或楼市上的投资失利,但并不伤筋动骨,在金融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希望通过休闲能够稍微得到放松。

与上一年相比,70%的人花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明显减少。“比如减少上街购物,减少旅游和远途出行,减少看电影或其他演出的机会等等,会尽量减少需要花钱尤其是花大钱的休闲活动。”这部分人的钱或者被套在股市或楼市里面,或者所在单位正在减薪裁员。

“2009年你会选择出外旅游吗?”32%的人表示不会,48%的人表示视情况而定,还有20%的人计划出游。

《小康》调查中发现,上网、看电视是人们最经常选择的休闲方式,其次是户外活动,看书读报、看电影和演出的较少。来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集中在晚上,最主要的活动是看电视。看电视对男女都是参与率最高的休闲活动,参与率分别为87%和86%;男女健身锻炼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参与率在25%-29%之间,使用互联网和棋牌游戏是男女差异最明显的活动,其中,男性的参与率明显高于女性。

调查同时发现,在健身锻炼、阅读书报刊和使用互联网等休闲活动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城镇居民每天所用时间分别是36分钟、18分钟和23分钟,大大高于乡村居民的9分钟、4分钟和3分钟,城镇居民的参与率分别为39%、29%和19%,分别是乡村居民的3.25倍、4.8倍和9.5倍。

总体来看,在休闲娱乐时间利用上,城镇居民参与的活动比较丰富,而乡村居民相对单调,绝大多数为看电视或棋牌游戏。一方面因为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差异,但更主要的是因为生活水平的差距。

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休闲方式选择最主要的是受收入水平的制约,其次才是休闲时间多少和兴趣爱好。从目前的条件来看,60%左右的网友认为,一年一次外出旅游,基本可以实现或很容易实现,另有40%的网友觉得受经济和时间的制约不可能实现。

连续四年高压生活未缓解

60%左右的人因为工作的压力影响了休闲时间。根据《小康》连续四年的调查发现,接近7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或比较大。人们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责任太重、薪水低于预期、工作时间长、心情紧张、工作强度大以及竞争激烈。基于目前的工作状态,45%的人表示可以勉强忍受。将近30%的人表示已经接近极限,还有少部分人表示已经完全无法忍受。

连续四年的调查结果惊人地一致。

销售人员、IT从业者、外企工作者、企业高管、金融从业者被认为是工作压力较大的群体,这些人的工作时间往往高于正常工作时间。77%的人认为还可以较好地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有17%的人说无法缓解工作压力。无法缓解压力的人因此感到焦虑,并在身体或心理上呈现不同程度的亚健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比例明显高于上年。

“你对目前的状态感到满意吗?”57%的人感到不满意,37%的人觉得一般,仅有6%的表示满意。

国家统计局的上述调查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酬劳动时间较长、参与率较高,睡眠休息时间较长,休闲娱乐时间明显偏少,生活压力相对较大,生活质量相对不高,精神生活相对贫乏。但中国城镇居民的时间利用模式与发达国家相近,乡村居民的时间利用模式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更加明显。

休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促进消费升级。

在稍显沉闷和压抑的经济氛围中,以休闲之名形成的一个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为龙头的庞大经济形态和产业体系,造就的市场需求,逐渐被国内的旅游城市重视。“如果说以前把投资、出口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那么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需要开发自身的消费模式,也就是内需的开发。我想,休闲经济就是瞄准这一块的。”南京市副市长陈刚认为,休闲让老百姓能够在金融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稍微得到放松,同时通过刺激消费,拉动休闲旅游市场的活跃。

“消费的需求是整个城市发展的重点。沈阳的商贸十分活跃,资金回笼率在东北是第一位的,购物消费一直都十分活跃。”沈阳市副市长戴均良也特别强调了在投资、出口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发展休闲产业对促进消费的积极意义。他们在努力把沈阳打造成休闲购物的天堂。

另一方面,当下众多的中国城市,正承受着粗放型经济导致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给环境和资源的压力,面临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转型。而休闲给了她们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命题。国内不少优秀的旅游城市正在做着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杭州提出要打造“东方休闲”之都,作为休闲产业的龙头,旅游业已经成为杭州的自主产业之一。2007年杭州接待境内外游客432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30.06亿元,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的杭州大旅游格局已经形成。

杭州的成功让中国更多的城市相信不是只有先建工厂才能带来财富。20多个城市提出要打造“休闲之都”。 而休闲的概念渐渐被细分、挖掘,如不少城市打出运动休闲、生态休闲、餐饮休闲、文化休闲、娱乐休闲等口号。但是,如上述的调查所显示的那样,在经济萧条之下,人们普遍倾向于“捂紧口袋”。因此休闲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休闲产业是让人花钱的产业。但是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能忽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免费的公共场所的供给,这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普遍倾向就是公共产品和场所的供给大大降低了,甚至比过去还低。”中国最早致力于休闲社会学研究的学者王雅林教授认为,一定要把发展商业化的休闲场所和提供公共用品两者的平衡关系处理好,因为这体现发展的公平性。

“过去,我们强调的只是游客的休闲感受。可是,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是不是也有和游客一样的幸福感呢?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游客的休闲感受来定位休闲城市的功能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顾及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对休闲城市的要求来规划城市建设和休闲产业的发展。”五大连池市市长徐飞表示。

《小康》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市长真正对休闲表现出兴趣。一个城市对休闲的重视,尤其是在建设休闲城市方面加大投入,不仅带动了休闲产业的发展,而且大大改善当地的老百姓休闲环境和生活质量,老百姓能够因此获得大量的公益休闲场所。

这是人们休闲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感谢国家统计局吕庆吉吉博士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参与率小康旅游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小康之路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