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抒丹青志 枣寄吕梁魂

2009-02-12 08:47
黄河 2009年1期
关键词:梅兰竹菊吕梁枣树

刘 淳

一年前,吕梁市市长董洪运先生以饱满的激情和华美的文字写下了《吕梁赋》,作者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视野展现了吕梁的壮阔与天然之美,文章开篇写道:“乾坤动,吕梁生。天工镂,地貌成,横压八百余里。峥嵘突兀,叠嶂竞险。北起管涔洪涛,南绝龙门津口,东与太行并驾,西携黄河奔流。嗟夫!苍颜古风,可夺骚客之笔;人文史话,一贯百代风流”。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作者对吕梁久远的人文历史和吕梁人繁衍生息,世代承传,创造无数辉煌的伟大精神给予高度颂扬。文章发表后在国中倍受赞誉,也在文坛引起极大反响,成为一首讴歌吕梁的经典之作。近日,吕梁市委、市政府又联合推出《红枣颂美术作品展》,在140余件描绘红枣和枣树的作品前,我突然想到董洪运的《吕梁赋》,这两种不同形式却同是赞美吕梁的艺术作品在我的脑子里交织在一起。画面上颗颗红枣和千姿百态的红枣树转眼间化作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变成一首优美的旋律,与《吕梁赋》构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章,在吕梁的大山里穿梭,在黄土高原的上空回响。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红枣树为题材、专门描绘红枣树的美术作品展,因此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在那些不同画种的红枣树作品前,我们对以往视而不见的红枣树有了别样的感受,我们不但对它自身的顽强与勇敢有了新的认识,在人文方面也有了非同一般的理解。我以为,这次展览不但拓宽了观众的视野,重要的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逐渐成为主流并在国际艺坛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红枣树登台亮相,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成为被人们欣赏的、与梅兰竹菊相媲美的一个种类。

考察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专攻梅兰竹菊者历代都有大家涌现,都有佳作于世。梅兰竹菊被称之“花中四君子”,它们占尽春夏秋冬。而中国文人以其“四君子”表现了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古代文人在花草中负载着自己的情感和寄托,使花草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隐喻和象征。谈其艺术境界,都将有限的内在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之美。它之所以是诗和文人画中常见题材,其根源正是对审美人格境界的向往,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使中国人对它的称赞经久不衰。

《红枣颂美术作品展》以红枣树为题材,负载着吕梁画家对红枣及红枣树的情感和寄托。在过去久远的岁月中,它被文人长久遗忘,因此画界几乎无人对它专心描绘。然而,这个展览却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视觉空间,使我们对红枣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观赏140余件作品之后,我被红枣树生于困苦、顽强生存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被它那种不辞寂寞、达观乐天的胸襟与开朗进取的气质震撼。如果说,《吕梁赋》是以劲健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吕梁深厚的历史和神奇的自然,那么《红枣颂》则使我们看到了吕梁儿女世世代代在恶劣环境中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

也许,我们过去只知道红枣在食用上的营养与功能,但我们根本不知道红枣树能在地瘠、干旱和风沙的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我们根本不知道红枣树生于困苦却百折不挠、并以自己的果实奉献人类的精神与品格。因此,它就有了象征的意义,红枣树就成为吕梁人民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可以说,《红枣颂美术作品展》不但表现了红枣树的崇高精神,也彰显出吕梁人在过去岁月里不怕困苦,顽强拼搏的豪迈气概。这就是本次展览的真正意义所在。

枣为果实,也为美果,枣树有抗风耐寒,顽强生存之品格,还有朴实无华之相貌和刚强不屈之性格,因此被称之“铁杆庄稼”。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红枣已成为吕梁的一个品牌和产业,将来也会成为吕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上说,赞美它的精神气象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样是赞美吕梁人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枣树已成为吕梁的象征,董洪运先生敏感而清醒地抓住了这一点。他在一篇文章中,作了如此精美的论述:“屈子早期的作品中有过一篇‘橘颂,我们也该有‘枣颂之作品行于世。让大家都画,不同的单株、不同的地缘、不同的枣林,发芽期的枣树,扬花蜂采季节的枣树,硕果累累的枣树,冰天雪地中的枣树,沧桑百年的枣树,嫩枝新干的枣树,虬根外露的枣树,枯木新枝的枣树,收获中的枣树,雪飞残果的枣树,大河之滨的枣树,细流之畔的枣树,房前屋后的枣树,人迹罕至的枣树,嫁接变种的枣树,原始的母枣树”。

与梅兰竹菊相比,红枣树缺少梅在冬季寒冷中放花,表达一种在严酷环境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缺少兰生于幽谷深处,没有艳丽只有喷射芳香而表达一种不求闻达,默默独守情操的高雅情怀;缺少竹未出土则先有节,宁折不弯,表达向上的人品、操守、谦虚和刚毅的性格;缺少菊在百花凋零时傲雪开放的笑容和不畏困难的勇气。但是,它不缺少勇敢和顽强,鲁迅先生早年在《秋夜》中,对枣树进行了描述和赞颂,应该说,他对枣树的颂扬是有其特殊用意的,枣树的形象是作者心灵的对应物,寄寓着其精神与品格。特别是敌视枣树的夜空,其威权摧折着一切生命的存在,要使秋夜成为一个生命荒芜的冷酷世界。在这世界里满是蜷伏着怯弱的生命,惟有枣树是敢于与夜空相搏的孤独勇士,它不畏惧造物主的权威,尽管“落尽叶子,单剩干子”,但依然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冲向黑暗。枣树饱经历史的风霜雨雪,在鲁迅的笔下,枣树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战斗精神,将一切黑暗秩序的维护者搅得无法安宁,使为繁霜封锁的秋夜和毫无生命气息的大地正在发生着改变。枣树是一个有韧性的战斗者,“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陕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枣树,永远张扬着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今天,终于有人发现它,正视它,让它登之大堂,以另外的方式展示于众。我相信,从此以后,中国画中又增加了一个种类,那就是玛瑙一般的红枣和独自挺立的红枣树。

2008年岁末,我走进吕梁的大山沟壑,走进《红枣颂美术作品展》的大厅,似乎置身于黄土高原的风雪与黄沙中。画面上,那些干瘦挺拔的“枯干”、粗壮老裂的“唐干”和风华正茂的“新干”,让我生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王皂生的油画《吕梁红》,以超级写实主义的手法对每一颗红枣进行精心描绘,尽管技术存有不足,但表达了作者的对红枣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杨岩的油画《枣园往事》,画面上的小八路和枣树干,表达了这片厚土的革命历史;老墙的中国画《千年唐枣》(组画),以娴熟的笔墨一气呵成,展现了干枯的枣杆,给人一种古老沧桑的感觉,让我们对它的历史有了一种思考;史三宝的中国画《枣韵四品》,尽管笔墨还很生疏,但画面上洋溢着一股浓厚的文人气息,尤其是将红枣放置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给人一种平淡中见其修养的意味;值得一提的是崔世明的油画《枣娃子》,这件作品曾让我驻足思考,尽管作者对油画技术及绘画认识上有明显不足,但表达了一种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在红枣丰收时节,娃子坐在窑洞前举目远望,那目光中,是希望还是迷惘?表达了人生的某种困惑,或者说,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当代人对生存环境的某种困惑和感觉。从当代艺术的基本语境上说,本次展览的一些作品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就题材而言,一些作品还限于对红枣树的自然描写而缺少精神的表述,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当代文化的认识。但是,我依然感受到一种从大山深处和黄河浪底涌出的激情。其实,本次展览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艺术家对红枣树和黄土高原的理解与再认识,作品的语言也会更加鲜明。我坚信:“看了吕梁的枣树画,天下之枣画尽矣。使之与牡丹争辉,共霜菊斗艳,折射出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董洪运语)。在赞美红枣树的同时,吕梁儿女世世代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与红枣树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尽在其中。这就是红枣树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当代意义。

枣树永远是枣树。它生于困苦,长于贫瘠。从不惊天动地,从不山呼海啸,默默无闻,与梅兰竹菊相比,枣树永远处于平淡,它的平淡于一年四季在风沙雨雪中孤独挺立,平淡之处见其精深。可是,我们有谁知道它生长背后的孤寂和一生的刚毅?通过这个展览,使我对中国当代美术的话语有了新的思考。毫不夸张的说,《红枣颂美术作品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当代美术在题材创作上一次大胆尝试,显现出中国当代美术正在拓展更大的题材空间。本次展览仅仅是一个开始,对更多的画家来说,还需要时间和数量的积累,同时还有一个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我相信,不久将来,吕梁画家一定能以观察世界的多元、分析及开放的基本态度创造出奇迹,以红枣树为题材的展览一定能成为中国当代美术中的一束奇葩,放射出耀眼光芒。

吕梁的历史,似乎都与红枣树密切相关。

红枣树永远不显露自己的果实,只是默默承受着困苦与磨难。

枣树是人类的物质财富,通过画家的描绘与挖掘,将成为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吕梁的红枣树,在经历过无数风雨和贫瘠之后终于长大,并且结出自己的果实。吕梁,在经过改革开放的徘徊和迷茫之后,早已走出困惑,今天正在结出自己丰硕的果实。红枣,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吕梁儿女。红枣树,撑起了吕梁的脊梁。我仿佛看到,在吕梁的高原上红枣树结出累累硕果,那漫山遍野的红枣,犹如颗颗玛瑙,犹如璀璨明珠,放射光芒,照亮吕梁。在不久的未来,与红枣树为题材的美术作品一定能登堂入室,走进千家万户。

写下以上散乱的文字,试图通过对红枣树的再认识,表达吕梁人民、山西人民在贫瘠的土地上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这其中,有对红枣树的崇敬!还有,对吕梁人自强不息和无私奉献精神之敬意!

祝愿《红枣颂美术作品展》圆满成功!

猜你喜欢
梅兰竹菊吕梁枣树
大枣树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年轻干部要有“梅兰竹菊”四种品相
王玉岭艺术作品欣赏
国画之美
李日铭陶瓷作品欣赏